虎杖

2025-01-14 10:00:26 内容管理员 9

别名

中文名:虎杖

拉丁名:Rhizoma Polygoni Cuspidati

英文名:Giant Knotweed Rhizome

别名:

大虫杖、苦杖、酸杖、斑杖、酸桶笋、斑庄根、鸟不踏、酸杆、斑根、酸榴根、土地榆、酸通、雄黄连、蛇总管、大活血、血藤、紫金龙、酸汤秆、黄地榆、号筒草、斑龙紫、野黄连、活血丹、红贯脚、阴阳莲、活血龙、猴竹根、金锁王、大叶蛇总管、九龙根、山茄子、斑草、搬倒甑,本品根茎横卧地下,虎言其斑,杖言其茎,故名。

概述

为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的干燥根茎和根。

出自《名医别录》;《纲目》:"虎杖,杖言其茎,虎言其斑也。或云一名杜牛膝者,非也。一种斑杖似蒻头者,与此同名异物。"

产地分布

自然分布在黄河以南各省区,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广西。上世纪90年代初,虎杖被引入吉林省,在吉林市市区及白石山、延吉林区育苗栽植,经10年观测,生长良好,并能自行分根进行无性繁殖。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2m。根茎粗大,带木质,外皮棕色,断面黄色。茎直立,丛生,中空,基部木质化,散生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点,节结明显,上有膜质托叶鞘。叶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至宽卵形,长6-12cm,宽5-9cm,先端短骤尖,基部圆形或近楔形。花单性,雌雄异株,成腋生密集的圆锥花序;花小,花被5,白色或淡绿色,2轮排列,外轮3片在果期增大,背部生翅;雄花的雄蕊8,具退化雌蕊;雌花具退化雄蕊,子房上位,花柱3,分离,柱头扩展,呈鸡冠状。瘦果卵状三棱形,长3-4mm,黑褐色,光亮,包于宿存的翅状花被内,翅倒心状卵形,长6-10mm,基部楔形,下延至果梗。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态环境

多年生草本,生于山沟边、水流边、河旁、溪边、林下阴湿处。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江南各省为多。

生物学特性

生于湿润而深厚的土壤,常见于山坡山麓及溪谷两岸的灌丛边、沟边草丛及田野路旁,常成片生长。温州地区某些农村老房子前后有种植。

生长习性

喜温暖,宜湿润疏松的土壤。一般生于山沟、河旁、溪边、林下阴湿处。

生长周期

多年生植物。

采收加工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趁鲜切短段或厚片,晒干。

炮制:

将原药用水浸洗去泥屑,捞起,闷润,每天淋水1-2次,夏、秋季润8-12小时,冬、春季润2-3天,侯软切0.2-0.25c片,晒千。或产地加工成片,筛去灰屑即可。饮片呈不规则块片状,色棕黄,有的可见纵剖开的髓洞,质坚硬。

酒炒虎杖取虎杖片100公斤,用黄酒20公斤润透吸干,置热锅内炒至见有焦斑时,起锅摊凉。饮片形如生品,面有焦斑,略有酒气。酒炒后,能增强舒筋活血效力,并减轻对胃粘膜的刺激。

贮藏养护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形状规格

本品多为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厚片,长1-7cm,直径0.5-2.5cm。外皮棕褐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切面皮部较薄,木部宽广,棕黄色,射线放射状,皮部与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质坚硬。气微,味微苦、涩。以根条粗扭曲、色棕黄、质重者为佳。

水煎液(25%) 用琼脂平板挖孔法作体外实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乙型链球菌、卡他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菌作用。高浓度对钩端螺旋体并有杀灭作用。

抗癌作用:

虎杖煎剂经口服给药10天,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明显抑制作用,抑瘤率为35.3%,重复性实验抑瘤率为37.2%。并能延长动物的存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生命延长率为65.4%。虎杖中的大黄素对小鼠肉瘤180,小鼠肝瘤,小鼠乳腺癌,小鼠艾氏腹水癌小鼠淋巴肉瘤,小鼠黑色素瘤及大白鼠瓦克癌等七个瘤株均显疗效,抑制率都在3%以上。大黄素能抑制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细胞的DNA和RNA的合成。

真伪鉴别

生药材鉴定:根的形状不一,多数呈圆锥形弯曲,或块状,长1-7厘米,直径0.6-1.5厘米,外表棕褐色,有明显的纵皱纹、紫色斑块及散在的须根疤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棕黄色,纤维性,木质部占根的大部分,呈菊花状放射形纹理。根茎圆柱形,节明显,通常着生卷曲的须根,折断面中央有空隙,根茎顶部有残存的茎基,气微弱,味微苦。以根条粗壮、内心不枯朽者为佳。

种植技术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在原产地可以采到成熟种子。4月上、中旬播种,按行距25-30cm开沟,深1cm,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后稍镇压,浇水,在温度20℃左右时10-15天出苗。当苗高5-10cm时间苗定植,株、行距25-30cm,每穴留壮苗1-2株。

分根繁殖:虎杖在吉林省开花未结实即遭霜害,不能采到成熟种子,所以引种成功后的扩繁主要靠分根繁殖来进行。秋末地上茎叶枯萎或春季幼苗出土前,将母株刨出,分根,每根上带2-3个芽,按行距40cm开沟,沟深10-15cm,按15cm株距把根芽摆放于沟内,覆土,压实,浇水。秋栽者翌春出苗,春栽者10-15天即可出苗。

组培育苗:虎杖为易诱导出组培苗的植物,所以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其大量扩繁。生长季节,采虎杖植株中、上部带叶茎段作为外植体。诱导采用ms + ba1.0 + naa0.1培养基,诱导培养10天后,可从叶腋处诱导出不定芽;继代培养基与诱导培养基相似,只是把ba浓度由1.0降低到0.5mg/l,继代培养周期为40天,每周期增殖3-6倍。生根采用1/2ms +iba0.3 +naa0.2培养基,培养10天后生根。在育苗盘内炼苗,成活后移入营养钵,待苗高10cm以上时定植于田间。

发展前景

虎杖的利用价值:

根茎呈圆柱形,弯曲,红棕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根茎具有活血通经、利尿通淋、解毒等作用。主治风湿、筋骨疼痛、妇女经闭、烫伤、恶疮癣疾;在民间被用作抗乙型肝炎及止血,效果良好。用种子繁殖的3年采收,分根繁殖及组织培养育苗的2年采收。春季或秋季将根挖出,除去须根,洗净晒干。鲜根可随采随用。

虎杖可以提取色素,其色素无毒,可以生产作为天然食品添加剂。

虎杖适应性强,植株高大,枝繁口十茂,根状茎横生,木质,是水土保持的良好的草本植物。地上茎有节,在出土未展叶时整株酷似竹子,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药典标准

本品为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的干燥根茎和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趁鲜切短段或厚片,晒干。

[性状] 本品多为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厚片,长1~7cm,直径0.5~2.5cm。外皮棕褐色,有纵皱纹和须根痕,切面皮部较薄,木部宽广,棕黄色,射线放射状,皮部与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质坚硬。气微,味微苦、涩。

[鉴别] (1)本品粉末橙黄色。草酸钙簇晶极多,较大,直径30~100μm。石细胞淡黄色,类方形或类圆形,有的呈分枝状,分枝状石细胞常2~3个相连,直径24~74μm,有纹孔,胞腔内充满淀粉粒。木栓细胞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胞腔充满红棕色物。具缘纹孔导管直径56~150μm。

(2)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2.5mol/L硫酸溶液5ml,水浴加热30分钟,放冷,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2次,每次5ml,合并三氯甲烷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虎杖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大黄素对照品、大黄素甲醚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各4μl、对照品溶液各1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斑点变为红色。

[检查]

水分不得过12.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5.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通则2302)。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冷浸法测定,用乙醇作为溶剂,不得少于9.0%。

[含量测定] 大黄素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1%磷酸溶液(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大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经五氧化二磷为干燥剂减压干燥24小时的大黄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48u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1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三氯甲烷25ml和2.5mol/L硫酸溶液20ml,称定重量,置80C水浴中加热回流2小时,冷却至室温,再称定重量,用三氯甲烷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分取三氯甲烷液,精密量取10ml,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转移至

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大黄素(C15H10O5)不得少于0.60%。

虎杖苷避光操作。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23:7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06nm。理论板数按虎杖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经五氧化二磷为干燥剂减压干燥24小时的虎杖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15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1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稀乙醇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分钟,冷却至室温,再称定重量,用稀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取上清液,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虎杖苷(C20H22O8)不得少于0.15%。

饮片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厚片。外表皮棕褐色,有时可见纵皱纹及须根痕;切面皮部较薄,木部宽广,棕黄色,射线放射状,皮部与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质坚硬。气微,味微苦、涩。

[性味与归经]

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功能与主治]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用于湿热黄疸,淋浊,带下,风湿痹痛,痈肿疮毒,水火烫伤,经闭,癥瘕,跌打损伤,肺热咳嗽。

[用法与用量] 9~15g。外用适量,制成煎液或油膏涂敷。

[注意]

孕妇慎用。

[贮藏]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