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

2024-12-09 11:41:51 内容管理员 8

别名

思仙、木棉、思仲、石思仙、丝连皮、丝楝树皮、扯丝皮、丝棉皮。

概述

杜仲为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其树皮为强腰壮肾的名贵中药,在国内外市场久享盛誉。本品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1990年版收载。杜仲入药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记述:"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以后在历代药书中均有记载。明代《本草纲目》考证了杜仲名称的由来:"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以名之。"1937年我国树木分类学家陈嵘在《中国树木分类学》中对杜仲形态特征、生产情况作了较详细的记述:".……中国特产,但野生者,均因用其皮供药用,多滥行剥皮而尽行枯毙,故今除栽培外,未见之也。"

产地分布

杜仲分布于北纬25*-35。,东经104°-119。的广大区域。主要在秦岭、黄河以南、五岭以北、黄河以西、云南高原以东、长江中下游以南各省,以贵州、四川、湖北、湖南、陕西、甘肃等省分布较多;江苏、福建、河南、广东等省亦有分布。主要于贵州遵义、正安、湄潭、息峰、紫云、印江、安顺、惠水、习水、仁怀;四川广元、青川、平武、旺苍、通江、万源、巫溪;湖北兴山、鹤峰、郧西、荆门、来凤、恩施;陕西略阳、宁强、凤臬、镇坪;湖南慈利、桑植。

杜仲的分布:

杜仲在国内大多数分布在华中和西南暖温带气候区内,其分布区大体上和长江流域相吻合,即黄河以南,五岭以北,甘肃以西。杜仲的中心产区在陕南,湘西北、川东、川北、滇东北、黔北,黔西、鄂西及豫西甫等地。上述中心产区都属山区和丘陵,目前尚能看到残存的次生天然林和半野生状态的散生树,说明这些地区是我国杜仲的原始自然分布区。

目前除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四川及贵州有成片自然分布外,北京、安徽、福建、江苏、山东、河北、辽宁及吉林都已进行规模性引种,并取得了成功。但从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引种情况看,树木生长发育不良,病虫害较多,这可能与当地气温过高、空气湿度过大及土壤偏酸性有关。从上述自然分布及引种情况来看,杜仲耐寒性强,而温度偏高却往往是杜仲分布的制约因子。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10-12米。枝、叶、树皮、果皮内含橡胶,折断后有很多银白色细丝,故俗称"扯丝皮"。树皮灰色,小枝淡褐色,具细小而明显的皮孔。芽近卵形,有鳞片。叶互生具短柄。叶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6-13厘米,宽3.5-7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锯齿,有时略呈钩状。花单性,雌雄异株,无花被,春季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生于小叶基部。雄花苞匙状倒卵形,雄蕊6-10,花药条形,花丝极短;雌花具短花梗,子房窄长,顶端具二叉状花柱。翅果扁而薄,长椭圆形,先端有缺刻。种子1粒。

生态环境

杜仲生长于海拔300-1300米的中低山丘陵地区,最多为800-1200米,偶见于2500米的滇东北高山处。土壤多为中性、微酸性及微碱性土。伴生植物有油桐、漆树、栓皮栎、麻栎、棕榈、柏木、乌柏、梧桐、核桃、红豆杉、杉木、马尾松、枫香、板粟、槐等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树种。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杜仲原产我国西南诸省山区,喜温暖而凉爽的气候,从全国各地引种情况来看,杜仲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在年均温度11.7-17.1℃、1月份绝对低温-4.1--19.1℃、7月份最高温度33.5-43.6℃的广大地区都能正常生长发育,即我国长江、黄河、淮河及海河流域都适合栽培。杜仲对寒冷气候适应性极强,成年大树在原苏联外高加索冬季-40°C的严寒条件下仍能生长。但杜仲幼树及苗木新梢耐寒能力差,在我国北方冬季往往出现冻害,部分新梢出现抽干现象。杜仲引种到我国南方热带地区,生长情况很差,且病虫害较多。原因可能是该地区冬季温度较高,不能满足杜仲冬季休眠阶段对低温的要求。

2、光照

杜仲属喜光树种,只有在强光、全光条件下才能良好生长。在其他立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其生长状况为孤立木优于散生木,散生木又优于林缘木,林缘木又优于林内木。在不同地形条件下,山阳坡、半阳坡的杜仲树要比山阴坡生长得好。在林内郁闭度高的地方,树冠狭小,树叶薄且色浅,树冠下方枯枝多,直径生长量小,树皮薄且质量差,同时结果量少且品质差。在杜仲各种速生丰产林经营时,应时刻关注林木密度,通过疏伐,严格控制树冠郁闭度,以保证林内树株能得到充足的光照。

3、水分

杜仲为深根系树种,具有耐干旱的能力。例如杜仲在年降水量仅有88毫米的新疆阿克苏地区仍能生长,但年生长量很小。杜仲在苗期及幼树生长期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如土壤干旱缺水,将严重影响其生长量。我国北方春季干旱,如要提高苗木及幼树的生长量,则必须灌溉。杜仲树不耐涝洼,在平原地区地势低洼积水的地方生长很差。在我国江南年降水量大、空气湿度过高的地方,往往病虫害较多,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

4、土壤

杜仲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在轻酸性土(红壤、黄红壤、黄壤、黄棕壤、紫壤)及轻碱性土(石灰土、石灰性褐土、钙质土等)都能生长。其中以深厚、肥沃的壤土、砂壤土及砾质壤土生长最好。杜仲对土壤酸碱度适应较广,在ph值5.0-8.4的微酸、微碱性土壤上均能正常生长,但在ph值小于5.0的强酸性土壤上则生长很差,甚至不能存活。杜仲在山区丘陵地区造林,要特别注意土层的厚度。如土层厚度低于50厘米,则年生长量很小。杜仲在深厚、肥沃、湿润的土壤上生长很快,8年生时胸径可达20.4厘米,树高可达9.6米。

5、地形

从我国杜仲分布区来看,山区、丘陵、平原、盆地及高原都有生长。但从生长情况看,则以低山、丘陵及平原生长较好,高生长及直径生长量都较大,原因主要是这些地方土壤条件较好。在我国南方,雨量充足,山地阳坡光照条件好,杜仲生长优于阴坡;而在北方由于阳坡气温高,地面蒸发量大,土壤严重干旱,而阴坡气温低,地面水分蒸发量小,土壤较湿润,故杜仲阴坡要比阳坡长得好。杜仲在我国海拔25-2500米的广大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但在山区如海拔过高,则会造成温度过低,影响杜仲的生长。我国北方温带干旱地区,在海拔500-1000米范围内,由于温度较低,蒸发量小,改善了土壤水分条件,杜仲生长也较好。

6、风

杜仲雌雄异株,春天的微风天气对杜仲的传粉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杜仲根系发达,且主干木质坚硬,故在大风天气下较抗风倒和风折。但杜仲叶形大,枝叶生长茂盛,遇到6级以上大风时,树枝易被折断。故利用杜仲在平原地区营造林网时,要进行多行配置,以增强树株群体抗风的能力。在北方冬季多风的地区,容易使当年生枝梢发生抽干现象,影响来年春季的生长。

生物学特性

杜仲要求雨量充沛、湿润气候、具有喜光、喜温、耐寒力较强的特性。对温度适应幅度较宽,年均温11.7-17.1℃,绝对最高温度33.5-43.6℃,绝对最低温度-4-19.1℃下均可正常生长发育。以年均温15℃,1月均温5℃,7月均温25℃,绝对最高温度40℃,绝对最低温度-5℃下生长发育最为适宜。杜仲耐寒力较强,在新区可耐-22.8℃的低温。在温度较高的亚热带地区也可生长,但冬季气温过高,缺乏休眠条件,生长发育不好。杜仲耐荫性差,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对杜仲的生长发育影响较显著;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以土层深厚,土质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中性、微酸性或微碱性土壤为好。据天然杜仲林树干解析材料,树高生长初期缓慢,速生期出现在10-20年,年均生长量0.4-0.5米,20年后渐次下降,至35年约0.3米,35-40年0.1米,50年后发生自然枯萎,树高生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胸径生长初期缓慢,年均生长量0.8厘米,25年后逐次下降,至40年为0.5厘米,50年仅0.2厘米,以后更加缓慢。树皮生长过程与树干生长过程一致,即缓慢--迅速--缓慢。杜仲实生苗6-10年开花结

实,20-30年树龄为结实盛期,30年后渐次下降,50年后结实量很少,百年以上虽能结实,几乎全部为空籽,种子千粒重71.4克,种子寿命为半年至1年。选地势向阳、疏松肥沃、湿润、排灌方便的中性壤土和砂质壤土。播种前施足底肥,翻耕耙细,整平作畦,一般畦面呈龟背形,畦高15厘米,宽33-40厘米,长随地形而定。

生长习性

杜仲要求雨量充沛、湿润气候、具有喜光、喜温、耐寒力较强的特性。杜仲耐荫性差,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对杜仲的生长发育影响较显著;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以土层深厚,土质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中性、微酸性或微碱性土壤为好。

生长周期

据天然杜仲林树干解析材料,树高生长初期缓慢,速生期出现在10-20年,年均生长量0.4-0.5米,20年后渐次下降,至35年约0.3米,35-40年0.1米,50年后发生自然枯萎,树高生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胸径生长初期缓慢,年均生长量0.8厘米,25年后逐次下降,至40年为0.5厘米,50年仅0.2厘米,以后更加缓慢。树皮生长过程与树干生长过程一致,即缓慢--迅速--缓慢。杜仲实生苗6-10年开花结实,20-30年树龄为结实盛期,30年后渐次下降,50年后结实量很少,百年以上虽能结实,几乎全部为空籽,种子千粒重71.4克,种子寿命为半年至1年。

年需求量:约2000-2500吨。

采收加工

采收及加工:

传统的采收方法是砍树剥皮,这种方法不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和保持生态平衡。1975年试验成功在树干上环剥皮,新皮再生技术,并在陕西、贵州、四川、浙江、湖北、湖南、广东等省推广作用。

1、采收

(1)传统方法:选择生长15年以上,树围60厘米以上的杜仲树,在4-6月间树液流畅时期进行采伐,伐后进行剥皮。砍伐中注意伐大留小,间伐,边伐边造及伐树蓄蔸,让其再生,尽力做到保护资源。

(2)环剥技术:在树生长旺盛的春夏季,选15-20年树龄的强健树,在气温稳定、一般20-35℃,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上,光照不强的条件下进行。环剥前1-2个月不施化肥,干旱时提前3-5天浇水以增加树液流动,易剥皮,成功率高。环剥时间:四川6-7月,河北4-6月,山东6-7月。在树干分枝处以下绕茎环割一周,再与之垂直呈丁字形纵割,在树干基部离地面20厘米左右处横割一周。深度要掌握割断韧皮部,不损伤木质部。割后沿纵处用刀把皮撬起,一边撬一边把皮自上而下撕下。剥皮时动作要轻、快、准,忌手、刀等触及已剥皮的树干,也应避免其它机械损伤,否则影响新皮长出。剥皮后24小时内防止阳光直射,不要喷洒化学药物,保护木质部上的粘液不干、不污染。一般剥皮后3-4天表面呈现淡黄绿色,示该处不能长新皮,若黑色部分呈点状、片状其他部分仍可长出新皮。若环绕树干一周均呈黑色,则预示整株死亡。剥皮时,若空气干燥可用透明塑料薄膜包裹剥皮部位,薄膜要略长于剥皮的实际长度,树围也要略宽一些。不要使薄膜贴在树干上,以利新皮生长,包裹后用细绳扎紧薄膜的上部

和下部。15天后,当剥皮部位表面由果绿色逐渐加深时,解开下部绳子,使其透气;表皮呈褐色时,去掉薄膜。从剥皮到去掉保护薄膜大约20-30天。有的地方环剥时不用薄膜,而用剥下的原皮轻轻盖在环皮处,用绳扎捆进行保护处理,其效果也很好。一般情况下,环剥后3-5年新皮可长到与原生皮大致相同的厚度,又可再次剥皮。在四川、湖北、贵州等地发现再生新皮坏死的现象,在夏季高温多条件下发生。新皮表面出现囊状皱折,逐步扩大成囊泡,破裂后流出黑褐色液体,内部组织解体而死,多因操作时污染及细菌浸入,严重时新皮死亡,因此要选择适宜的剥皮时间,既有利于新皮再生,又要避过环剥后一个月内的高温多湿季节。一旦发生病斑,及时除区发病组织,使健康的组织尽快形成新皮。杜仲环剥后第1年秋天落叶较早,次春展叶较迟,株高生长和剥皮处上下面加粗生长受影响,但剥皮后第2年树木各方面生长均趋正常。1年后新皮厚达5-6毫米,3年后再生新皮与原皮的厚度基本相同。危害新皮的害虫有:柏夜蛾、樱桃双斜带卷叶蛾,幼虫咬破包扎薄膜,为害新皮。防治方法:向包扎薄膜上喷洒溴氰菊酯(敌杀死),氰菊酯乳液5000倍5毫升;1:400倍50%的西维因可湿性粉掖剂或用1:50倍50%西维因浓液,加一定量牛胶(约0.5%)涂制在新皮上下两端的树干上,形成保护圈,防止害虫虫蛀蚀。

2、加工 树皮剥下后,内皮相对叠放在垫好稻草的平地上,使之发汗,经6-7天,内皮呈黑绿色或黑褐色时,取出晒干。晒时注意压平,再将表皮的粗皮剥去即可。

杜仲的加工利用:

杜仲的加工利用包括:杜仲新产品开发、杜仲胶、杜仲炮制、杜仲功能保健菜肴、食品的烹饪加工。

(1)杜仲新产品开发由于杜仲降低血压、强健身体的作用引人注目,于是便出现了杜仲产品开发热,目前国内新产品已陆续上市。

烟:贵州卷烟二厂生产的"杜仲烟"畅销市场。

酒:陕西汉中市制药厂生产"秦巴杜仲酒"。

茶:日本杜仲叶株式会社生产杜仲茶;贵州遵义地区桐梓茶厂生产的杜仲茶已远销日本。

饮料:贵州省中医研究所与贵州省遵义杜仲林场联合生产杜仲晶;重庆冠生园食品厂生产杜仲饮

料。

牙膏:贵阳牙膏厂生产的"杜仲牙膏"。

食用菌:四川梁平东山林场在杜仲伐桩上接种一种食用菌,味美可口,并具有医治腰痛之功效。

杜仲油:杜仲种子含油率27%-30%。这种油的药用价值及食用效益正在深入进行研究。

绿原酸:杜仲幼苗绿叶中含绿原酸10.17%,大树绿叶中含2.69%,目前我国尚未生产这种产品,主要靠进口,每克44元(绿原酸可刺激胃液分泌,兴奋中枢神经)。

杜仲筷子:湖南慈利江垭林场和贵州遵义杜仲林场,利用杜仲木材及枝梢材加工成杜仲筷子。据他们初步检验,杜仲木材有抗菌防腐作用,杜仲筷子具有药用价值,在市场上很畅销,比普通筷子价高几倍,并准备出口国外。

贮藏养护

杜仲一般为压缩打包件,每件50公斤。贮于通风干燥处,温度30℃以下,相对湿度70-75%。商品安全水分8-11%。

本品较少虫蛀、发霉。发霉多在水浸吸潮后发生。偶见虫蛀,为害的仓虫有小蕈甲、红颈小薪甲等。

储藏前,严格入库质量检查,避免雨淋、水浸掺入招引污染。平时注意保持环境整洁、干燥。

形状规格

药材形状

杜仲成板皮或两边稍向内卷,皮块大小不一,厚3-7毫米,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或纵裂槽纹,有的树皮较薄,未去粗皮,可见明显的皮孔;内表面暗紫色,光滑,质脆、易折断,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气微,味稍苦。

规格标准

据国家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订的药材商品规格标准,杜仲分为4个等级。特等 干货。呈平板状,两端切齐,去净粗皮。表面呈灰褐色、质脆。断处有胶丝相连,味微苦。整张长70-80厘米,宽50厘米以上。厚0.7厘米以上,碎块不超过10%。无卷形、杂质、霉变。一等 干货。呈平板状,两端切齐,去净粗皮。表面呈灰褐色、质脆。断处有胶丝相连,味微苦。整张长40厘米以上,厚0.5厘米以上,碎块不超过10%。无卷形、杂质、霉变。二等 干货。呈板片状或卷曲状。表面呈灰褐色、质脆。断处有胶丝相连,味微苦。整张长40厘米以上,碎块不超过10%。无杂质、霉变。三等 干货。凡不合特、一、二等标准,厚度最薄不得小于0.2厘米,包括枝皮、根皮、碎块,均属此等。无杂质、霉变。

性味功能

性味功效:

杜仲味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病。

主要成分:

含杜仲胶约20%,杜仲醇也树脂,卫矛醇,绿原醇,维生素C及微量生物碱。

主要药理作用:

杜仲有直接扩张血管的作用,对胆固醇动脉硬化家兔的降压作用比正常家兔更明显,且更缓慢而持久,并对动物的降压作用产生快速耐受性,其中盐炒杜仲较杜仲降压作用大,杜仲煎剂较酊剂降压作用强。大剂量杜仲煎剂能使试验动物安静和嗜睡,并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抑制作用。通过亚急性实验看出,杜仲煎剂使大白兔、豚鼠、兔和狗的肾脏组织出现轻度水肿变性,但对心、肝、脾组织无害。再生皮(3年)与原生皮在毒力、降压、镇痛以及对小鼠胸腺和大、小鼠离体子宫肌的作用等方面的作用基本相同。

药典标准

本品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4~6月剥取,刮去粗皮,堆置"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

[性状] 本品呈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大小不一,厚3~7mm。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或纵裂槽纹,有的树皮较薄,未去粗皮,可见明显的皮孔。内表面暗紫色,光滑。质脆,易折断,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气微,味稍苦。

[鉴别] (1)本品粉末棕色。橡胶丝成条或扭曲成团,表面显颗粒性。石细胞甚多,大多成群,类长方形、类圆形、长条形或形状不规则,长约至180μm,直径20~80μm,壁厚,有的胞腔内含橡胶团块。木栓细胞表面观多角形,直径15~40μm,壁不均匀增厚,木化,有细小纹孔;侧面观长方形,壁三面增厚,一面薄,孔沟明显。

(2)取本品粉末1g,加三氯甲烷10ml,浸渍2小时,滤过。滤液挥干,加乙醇1ml,产生具弹性的胶膜。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75%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1.0%。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25:75)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277nm。理论板数按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约3g,剪成碎片,揉成絮状,取约2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入三氯甲烷适量,加热回流6小时,弃去三氯甲烷液,药渣挥去三氯甲烷,再置索氏提取器中,加入甲醇适量,加热回流6小时,提取液回收甲醇至适量,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含松脂醇二葡萄糖苷(C32H42O16)不得少于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