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

2024-12-09 11:29:27 内容管理员 14

别名

厚皮、重皮、赤朴、烈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芦山厚朴的树皮或根皮。

概述

厚朴为燥湿化痰、下气除满的常用中药材。在中医临床上广泛应用,除加工饮片外,还是多种中成药的原料和出口创汇的重要品种。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 Rehd.et Wils.var. biloba Rehd.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我国厚朴应用历史悠久,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记有:"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的作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对厚朴有"朴树肤白肉紫,叶如槲叶。五六月开细花,结实如冬青,子生青熟赤,有核。七八月采之,味甘美"。在产地方面,宋苏颂谓:"今洛阳、陕西、江淮、湖南、蜀川山谷中,往往有之,而以梓州、龙州者为上。"的记载。在炮制方面,《日华子本草》记载有沿用至今的"去粗皮,姜汁炙或浸炒用"等炮制方法。

产地分布

厚朴主要分布于湖北西部、四川南部、陕西南部及甘肃南部;凹叶厚朴主要分布于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湖南、广西及广东北部。厚朴、凹叶厚朴多有交叉分布,均有大面积人工栽培。目前厚朴商品主要为栽培品。

主要分布于:

四川:都江堰、彭县、北川、雅安、邛崃、大邑

重庆:万源、江津

湖北:恩施、鹤峰、宣思、巴东、长阳、神农架、咸丰、来凤、兴山、姊归

福建:浦城、福安、尤溪、政和、沙县、松溪、崇安、大田、建瓯

浙江:龙泉、景宁、云和、遂昌、缙云

湖南:安化、资兴、东安、慈利、桃源

广西:贺县、资源、龙胜、兴安、仓州、富川

形态特征

1、厚朴 落叶乔木,高达15米;树皮厚,紫褐色,油润而带辛辣味;枝粗壮,开展,幼枝淡黄色,有绢状毛;顶芽大,窄卵状圆锥形,长4-5厘米。叶革质,倒卵形或倒椭圆形,长20-45厘米,宽10-24厘米,顶端圆形、钝尖或短突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全缘或微波状,下面有白色粉状物;叶柄长2.5-4.5厘米。花与叶同时开放,单生于幼枝顶端,白色,有芳香,直径约15厘米;花被片9-12或更多。聚合果长椭圆状卵形,长约12厘米。

2、凹叶厚朴 与厚朴主要区别是:树皮较薄,淡褐色;叶为狭倒卵形,顶端有凹缺成两钝圆浅裂片。

生态环境

厚朴生于海拔300-1700米,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向阳山坡、林缘处。植被多为杂灌木和苦竹。

生物学特性

厚朴喜凉爽湿润、照光充足,怕严寒、酷暑、积水。生育期要求年平均气温16-17℃,最低温度不低于-8℃,年降水量800-1400毫米,相对湿度70%以上。

种子特性:种皮厚硬,含油脂、腊质,水分不易渗入。发芽时间长,发芽率低。生长发育:3月初萌芽。3月下旬叶、花同时生长、开放。花持续3-4天,花期20天左右。9月果实成熟、开裂。10月开始落叶。厚朴树5-6年生增高长粗最快,15年后生长不明显;皮重增长以6-16年生最快,16年以后不明显。

生长习性

厚朴喜凉爽湿润、照光充足,怕严寒、酷暑、积水。

生长周期

生长周期:多年生植物,一般种植16-20年开始采收。

年需求量:约2500-3000吨。

采收加工

1、采收种植16-20年开始采收。时间以4-6月最适宜。采收时将厚朴树连根挖起,分段剥取茎皮、树皮和根皮,此法对资源破坏严重。

环剥方法:选择树干直、生长势强、胸径达20厘米以上的树,于阴天(相对湿度最好为70-80%)进行环剥。先在离地面6-7厘米处,向上取一段30-35厘米长的树干,在上下两端用环剥刀绕树干横切,上面的刀口略向下,下面的刀口略向上,深度以接近形成层为度。然后呈:"丁"字形纵割一刀,在纵割处将树皮撬起,慢慢剥下。长势好的树,一次可以同时剥2至3段,被剥处用透明塑料簿膜包裹,保护幼嫩的形成层,包裹时上紧下松,要尽量减少薄膜对木质部的接触面积,整个环剥操作过程手指切勿触到形成层,避免形成层可能因此坏死。剥后25至35天,被剥皮部位新皮生长,即可逐渐去掉塑料簿膜。第2年,又可按上法在树干其它部位剥皮。

2、加工 阴干法:将厚朴皮置通风干燥处,按皮的大小、厚薄不同分别堆放,经常翻动,大的尽量卷成双筒,小的卷成筒状,然后将两头锯齐,放过三伏天后,一般均可干燥。切忌将皮置阳光下曝晒或直接堆放在地上。水烫发汗法:剥下的厚朴皮自然卷成筒状,以大筒套小筒,每3-5筒套在一起,将套筒直立放入开水锅中淋烫至皮变软时取出,用青草塞住两端,竖放在大小桶内或屋角,盖上湿草发汗,待皮内表面及横断面变为紫褐色至棕褐色并出现出油润光泽时,取出套筒,分开单张,用竹片或木棒撑开晒干。亦可用甑子蒸软,取出卷筒,用稻草捆紧中间,修齐两头,晒干。夜晚可将皮架成"井"字形,易于干燥。精加工:按特殊要求或出口规格进行的加工。分五步进行:选料,挑选外观完整、卷紧实未破裂、皮质厚、长度符合要求的卷朴、根朴或脑朴;刮皮,用刮皮刀刮去表面的地衣及栓皮层,要求下刀轻重适度、刮皮均匀,刮净浸润,刮好的厚朴竖放在5厘米深的水中,一头浸软后调头再浸。浸软后取出;修头,用月形修头刀将浸润的厚朴两头修平整,然后用红丝线捆紧两头;干燥,将修好的厚朴横放堆在阴

晾干燥通风处自然干燥。农历端午节至立秋前剥取15年以上植株的干皮、枝皮或根皮。

贮藏养护

厚朴一般为外套麻布的压缩打包件。贮于阴凉、避风处。商品安全水分9-14%。本品易失润、散味。干枯失润品,无辛香气味,指甲划刻痕迹无油质。储藏期间,应保持环境干燥阴凉,整洁卫生。高温高湿季节前,可按垛密封保藏,减少不利环境影响。

形状规格

药材性状:

因产地不同分为温朴(浙江、福建)和川朴(四川、湖北、云南)两大类。因采收部位和加工方法不同又有不同的名称:筒朴长30-35厘米,厚0.2-0.7厘米。干皮卷成单卷形如古书,称为万卷书、单如意、筒朴,卷成双卷称为双如意。近根部的干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长13-25厘米,厚0.3-0.8厘米,形如靴状习称靴朴、又称靴筒朴、靴兜子、兜朴、脑朴。筒朴、靴朴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时呈鳞片状,较易剥落,有明显椭园形皮孔和纵皱纹,刮去粗皮者淡棕色;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棕色,较平滑,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颗粒状,外层灰棕色,内层紫褐色或棕色,油性,有的可见多数小亮星。气香,味辛辣、微苦。根皮呈筒状或不规则块片称为根朴,形状如鸡肠的小根皮,称为鸡肠朴、毛根朴。质硬,较易折断,断面呈纤维性。枝皮呈单筒状,长10-20厘米,厚0.1-0.2厘米,称为枝朴。质脆,易折断,断面呈纤维性。厚朴商品历史上以四川产的"紫油厚朴"、"真正老山油朴"、福建产的"老山紫油贡朴"、"老山紫油贡根"等质量最好。

性味功能

性味功效:

厚朴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功能,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主要成分:

厚朴酚、桉叶醇、异厚朴酚,此外尚有少量木兰箭毒碱等。

主要药理作用:

健胃作用:厚朴所含挥发油能刺激味觉,反射性地引起唾液、胃液分泌、胃肠蠕动加快,且有健胃助消化的作用。抗菌作用:厚朴煎剂对肺炎球菌、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枯草杆菌、志贺氏菌等有抑菌作用;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之效力大于黄连;在豚鼠体内对炭疽杆菌有抗菌作用;对若干皮肤真菌在体外有抑制作用。除此,静脉注射可引起兔、猫的血压暂时下降。

药典标准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 ficinalis Rehd.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 ficinalisRehd.et Wils.var.biloba Rehd.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4~6月剥取,根皮和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性状] 干皮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长30~35cm,厚0.2~0.7cm,习称"筒朴";近根部的干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长13~25cm,厚0.3~0.8cm,习称"靴筒朴"。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时呈鳞片状,较易剥落,有明显椭圆形皮孔和纵皱纹,刮去粗皮者显黄棕色。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较平滑,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颗粒性,外层灰棕色,内层紫褐色或棕色,有油性,有的可见多数小亮星。气香,味辛辣、微苦。根皮(根朴)呈单筒状或不规则块片;有的弯曲似鸡肠,习称"鸡肠朴"。质硬,较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枝皮(枝朴)呈单筒状,长10~20cm,厚0.1~0.2cm。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有的可见落皮层。皮层外侧有石细胞环带,内侧散有多数油细胞和石细胞群。韧皮部射线宽1~3列细胞;纤维多数个成束;亦有油细胞散在。粉末棕色。纤维甚多,直径15~32μm,壁甚厚,有的呈波浪形或一边呈锯齿状,木化,孔沟不明显。石细胞类方形、椭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分枝状,直径11~65μm,有时可见层纹。油细胞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50~85μm,含黄棕色油状物。

(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5ml,密塞,振摇3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厚朴酚对照品、和厚朴酚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甲醇(17: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水分不得过15.0% (通则0832第四法)。

总灰分不得过7.0% (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通则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