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针

2024-12-16 16:40:37 内容管理员 22

别名

中文名:松针

拉丁文名:Folium Pini.

别名:

猪鬃松叶、松毛、山松须。

概述

本品为松科松属植物华山松、黄山松、马尾松、黑松、油松、云南松、红松等的针叶。《本草汇言》载:"松毛,去风湿,疗癣癞恶疮立药也。性燥质利,炒黑善去风湿,顽癣湿烂,浸渍不干,并敷冬月冻疮。生取捣烂作丸,能治大风癞疾,或历节风痛,或脚气痿痹,或头风头痛等证。以上数病,凡关风湿致患者相宜,倘因血虚风燥致病者禁用之。"

产地分布

1、华山松分布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等地。

2、黄山松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台湾等地。

3、马尾松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台湾等地。

4、黑松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等地;武汉、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多有栽培。

5、油松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及江苏、山东、河南等地。

6、云南松主产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7、红松主产于黑龙江、吉林等地。

形态特征

1、华山松,乔木,高达35cm,胸围达1m。幼树树皮灰绿色淡灰色,平滑,老树呈灰色。一年生枝绿色或灰绿色,无毛。冬芽近圆柱形,褐色,微有树脂。5针一束,长8-5cm,边缘有细锯齿,仅腹面两侧各具4-8条白气孔线;横切面三角形,树脂道通常3个,中生或背面2个边生,腹面1个中生,中央有1个维管束。雄球花黄色,卵状圆柱形,长约1.4cm,基部围有10枚卵状匙形的鳞片。球果圆锥状长卵圆形,长10-22cm,径5-9cm,幼时绿色,熟时黄色或褐黄色,果梗长2-3cm,熟时种鳞张开,种子脱落;中部种鳞斜方状倒卵形,长3-4cm,鳞盾近斜方形或宽三角状斜方形,鳞脐不明显。种子倒卵形,黄褐色、暗褐色或黑色,长1-1.5cm,无翅有棱;子叶10-15枚,针形,横切面三角形。花期4-5月,球果翌年9-10月成熟。

2、黄山松,本种与华山松的区别在于:松叶长7-10cm,2针一束,微粗硬,边缘有细齿,树脂道中生。球果卵圆形或圆卵形,长3-5cm,径3-4cm,熟时褐色或暗褐色,近无梗,宿存树上,多年不落;鳞盾扁菱形,横脊显著,鳞脐具短刺。花期4-5月,球果翌年10月成熟。

3、马尾松,乔木,高达45cm。树皮红褐色,成不规则长块状裂。小枝常轮生,淡黄褐色,无白粉,无毛;冬芽卵状圆柱形,褐色,先端尖,芽鳞边缘丝状,先端尖或有长尖头。叶针形。2针一束,长12-30cm,细长而柔软,叶缘有细锯齿,树脂道约4-8个,在背面边生,或腹面也有2个边生;叶鞘初呈褐色,后渐变成灰黑色,宿存。雄球花淡红褐色,圆柱形,弯垂,长1-1.5cm,聚生于新枝下部苞腋,穗状;雌球花单生或2-4个聚生于新枝顶端,淡紫红色。球果卵圆形或圆锥状卵形,长4-7cm,径2.5-4cm,有短梗,下垂,熟时栗褐色;中部种鳞近长圆状倒卵形,长约3cm;鳞盾菱形,微隆起或平,鳞脐微凹,无刺。种子长卵圆形,长4-6mm,连翅长2-2.7cm。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12月。

4、黑松,乔木,高达30m,胸围可达2m。幼树皮暗灰色,老时灰黑色,粗厚,不规则块裂。一年生枝淡褐色,无毛;冬芽银白色,圆柱状椭圆形或圆柱形,顶尖,芽鳞披针形,边缘白色丝状。针叶2针一束,深绿色,有光泽,粗硬,长6-12cm,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均有气孔线,横切面有树脂道6-11个,中生。雄球花淡红褐色。圆柱形,长1.5-2cm;雌球花单生或2-3个聚生新枝近顶端,直立,卵圆形,淡紫红色。球果熟时褐色,圆锥状卵圆形或卵圆形,长5-7cm,连翅长1.5-1.8cm,种翅灰褐色。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月。

5

生态环境

1、华山松生于海拔1000-3300m针阔叶混交林中。

2、黄山松生于海拔600-2800m的山地上,常成纯林或混交林。

3、马尾松生于海拔1500以下山地。

4、黑松生于生于东部沿海山地。

5、油松生于海拔100-2600的山地。

6、云南松生于1000-2800m的山地林中。

7、红松生于海拔150-1800m 的针阔叶混交林中。

生物学特性

华山松,喜凉爽、湿润及向阳的气候环境,稍耐严寒,忌高温,干燥。分布区年平均温度在15℃以下,降雨量600-1500mm,相对湿度大于70%。能适应多种土壤,在土层深厚、温润、疏松、微酸性的森林棕壤中生长最好。

生长周期

一年生

采收加工

5-10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形状规格

松叶呈针状,长6-18cm,直径约0.1cm.华山松叶5针一束,黄山松、马毛松及松油均2针一束,基部有长约0.5cm的鞘,叶片深绿色或枯绿色,表面光滑,中央有一细沟。质脆。气微香,味微苦涩。

性味功能

苦,性温。归心,脾经。具有祛风燥湿,杀虫止痒,活血安神功效,主治风湿痿痹,脚气,湿疮,癣,风疹瘙痒,跌打损伤,神经衰弱,慢性肾炎,高血压病。预防乙脑、流感等症。药理作用:镇静作用,镇痛作用。抗炎作用,降血脂作用,延缓衰老作用,抗病毒作用。

真伪鉴别

显微鉴别:叶横切面:呈半圆形。表皮细胞壁厚,外被厚角质层,气孔下陷至表皮下的厚壁组织中。表皮内方有数列厚壁细胞。叶肉细胞的壁向内突起,伸入到细胞腔内,叶绿体沿伸入的突起表面分布,叶肉组织内散有树脂道。内皮层环明显,内有2个维管束,中间有薄壁细胞。

种植技术

(一)、栽培技术:可育苗移栽和直播造林。

1、育苗移栽:育苗种子采自适龄健壮母树,4-5月上旬播种,播前整地,施足基肥,种用温水浸或与沙层积催芽,条播,条距20cm左右,覆土2-3cm,每1hm播种子750-1125kg。播后盖草并常浇灌保持土壤湿度。出苗后及时撤除盖草,松土除草,并在苗生长前期追施氮肥。二年生苗即可定植,株行距1.5mx1.5m,成活后每年松土除草1-2次,并及时修枝间伐。

2、直播造林:选择阴坡、半阴坡,土壤湿润的山坡。穴播或混荞撒播,每1hm播种子37.5-60kg。穴播,每穴播4-6粒种子,撒播,10月收荞时留下下部荞杆以保护松苗,使松苗成活率高,生长快。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松瘤病,又称松栎锈病,应避免营造松栎混交林,清除林下栎类杂灌木,砍除病树或病枝。鸟兽对播种造林为害严重,可采用催芽以缩短发芽期、拌药、人工看守等措施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