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党参

2025-01-23 10:35:34 内容管理员 5

别名

山花、山萝卜、明党、明参等。

概述

明党参为我国常用中药材,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 Wolff)的干燥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

典》1990年版收载。明党参以"百丈光"之名始载于明代王肯堂著《证治准绳》:"治瘴气睡疼发热者及因剥割死牛马、猪羊而中其毒者,或因食瘴死之肉而中其毒者,先服加减通圣散,次服此药"。《本草从新》、《本草纲目拾遗》称此为"土人参。《本草纲目拾遗》载:"土人参,各地皆产,钱塘西湖南山尤多,春二、三月发苗,如蒿艾,而叶细小。本长二、三寸,作石绿色,映日有光,土人夏月采其根入药,俗名粉沙参,红党即将此参去皮净煮极熟,阴干而成,味淡无用"。按上述形态描述和今用明党参相符。

产地分布

明党参主要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江西。主产于安徽芜湖、南陵、繁昌、凤阳、青阳、铜陵、广德、宣城、滁州、全椒、东至、贵池、无为;江苏江宁、句容、江浦、溧阳、溧水、宜兴、丹徒;浙江杭州、湖州、临安、昌化、淳安、长兴、兰溪、宁波;湖北通山、阳新、大冶及江西瑞昌、彭泽、湖口、都昌;江苏句容;安徽青阳、铜陵亦有部分栽培。

形态特征

为多年生草本,株高50-100厘米,全株光滑无毛。主根肥厚,表面土黄色至棕褐色,内为白色,圆柱形,纺锤形至椭圆形。茎直立,圆柱形,中空,表面具粉霜,上部分枝。基生叶具长柄,柄长30-35厘米,基部扩大呈鞘状而抱茎,叶为2至3回3出复叶,第2回分裂,具3-4对小裂片,小裂片披针形;茎上部叶缩小呈鳞片状或叶鞘状。复伞形花序,总花梗长3-10厘米;花白色,花蕾期略呈淡紫红色;花瓣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双悬果近圆形,果熟时向外反曲。

生态环境

明党参多生于海拔200-600米的低山丘陵的稀疏灌木林、竹林及草丛中。山坡石隙中也有生长。

生物学特性

明党参喜温暖,耐旱忌涝,不耐高温,有一定耐寒性。以土质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腐殖土生长良好。

适宜生长的年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平均气温14.5-16.2℃,绝对最高气温40.2℃,绝对最低气温-11.9℃,无霜期200-250天。

种子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才完成胚的后熟,分化完全。在10℃恒温下处理17天后,种子开始萌发,发芽率为58%。

完成生育周期需18-19个月。一般3月上旬为出苗期,4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营养生长盛期,7月上旬为植株枯萎期,翌年3月中旬为植株返青出苗期,4月中旬为盛花期,6月中、下旬为果熟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枯萎期。

明党参根部1-2年生长缓慢;3年生长速度较快,增重明显;4年生后增重不明显。

生长习性

明党参喜温暖,耐旱忌涝,不耐高温,有一定耐寒性。以土质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腐殖土生长良好。

生长周期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栽培品在移栽后第3年采挖。

采收加工

1、采收 野生明党参于清明前后采挖。栽培应于移栽后第3年5月中旬前后(即立夏至小满)采挖为宜。若留种可在6月下旬采挖。采收时要选择晴天,割去地上部分,将根挖出,除去须根,洗净泥土。

2、加工 将洗净的根按大、中、小分别放入沸水中烫煮3-10分钟,一般煮至内无白心为度。时间过短,色次不透明;时间过长,刮皮易断,干后皮肉易分离且耗损量大。煮时沸水应淹没参体,每煮3-4锅换1次清水,以保持参体色白。煮过的根立即捞出,放入清水中冷却。然后用竹片或瓷碗片刮去外皮,刮时要求刮净、刮圆、两端刮尖。再将刮过皮的参根放入0.3%明矾水中浸漂2-3小时,捞出洗净。置竹帘上摊晒,每天翻动两次并注意理直整形。或置炕房内席上炕干,但要掌握火候,即烘至敲击有清脆声或折断面坚硬为度,以确保色白质优。也可将鲜根直接刮去外皮晒干,称"粉沙参"。

贮藏养护

明党用竹筐、硬篓或麻袋包装。贮存于通风干燥处,温度30℃以下,相对湿度70-75%。商品安全水分10-13%。

本品有较强的吸湿性,吸潮后易虫蛀、发霉、泛油。受潮品,颜色变深,返软,有的表面出现油粘物或霉斑。危害的仓虫有玉米象、米扁虫、长角谷盗、日本蛛甲、书虱、二星毛蠹等,多匿伏在分叉部位及裂隙、伤痕处,严重时根条被蛀空,只剩空皮。

储藏期间,定期检查,高温多湿季节前,可进行密封充氮降氧养护。发现吸潮返软,及时晾晒。

形状规格

明党参呈圆柱形,长纺锤形或不规则条块,略扭曲。长6-20厘米,直径0.5-2厘米,表面黄白,光滑,半透明,常有纵沟纹,有的具红棕色斑点。质硬而脆,呈角质样。断面平坦,皮部较薄,易与木部剥离。木部类白色,粉性,粗短者中央疏松或有大量愈伤性木栓组织,其中充满树脂状物而成深棕色。

规格标准:

明党参分银芽、匀芽、粗枝、大头4个规格。银芽:身长8-12厘米,中段直径0.8-1.3厘米,粗如象牙筷,长条形,两端渐细,色银黄。

匀条:身长10-14厘米,中段直径为1.5-1.8厘米,粗大如中指,两端渐细,偶有烛形者,色黄。

粗枝:身条6-10厘米,条粗完整无碎,中段直径为2-4厘米不等。

大头:粗条,大头空心。

性味功能

明党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脾、肝经。有补气、生津、润肺化痰、养阴和胃,平肝,解毒的功效。主治肺燥咳嗽,呕吐反胃,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病后体虚及疔毒疮疡。民间用作补血或防瘴药。

主要成分:

有机酸、糖、淀粉、挥发油等。

真伪鉴别

混淆品种:

明党参商品中,常混有同科植物川明参(Chuanminshen violaceum Sheh et Shan)的根,本种为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根状茎细长,根圆椎形,长7-30厘米,浅黄棕色,基生叶多数,叶为3出或2-3回羽状全裂,卵形或长卵形,不规则2-3裂,边缘有纯齿。复伞花序多分枝,无总苞片,伞幅4-8,不等长。花紫红色,果实卵形或长卵形。主产于四川金堂、绵阳、内江、达县,多为栽培很少野生。明党参:根状茎短,根柱粗短纺锤形,表面淡黄棕色至土黄色。川明党:根状茎细长,埋于土中,根圆柱形,表面浅棕黄色。

种植技术

(一)选地整地

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腐殖质土,育苗地耕翻深度10厘米左右,移栽地耕翻深度25-30厘米。结合耕地施足底肥,一般亩施饼肥100公斤,农家肥1000公斤,钙镁磷肥50公斤,混合发酵后施入。移栽地还可适当增加基肥。整地后做畦,畦宽1.2米,畦长视地形而定。

(二)种植方法

1、选株留种 选择健壮无病害的植株作为留种母株,并适当打去侧枝,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果实呈黄褐色时,分期分批采收。

2、种子处理 采收后的果实忌高温、风吹或干燥。种子先用干砂拌匀贮于阴凉处,至9-10月再将种子用含水25%的湿砂拌匀后,贮于室内阴凉处备用;或先用含水25%的湿砂拌匀贮于阴凉处2个月后,再将其阴干贮藏备用。

3、育苗 一般于12月中旬至翌年1月上旬播种,条播、撒播均可,以条播为好。条播行距20-25厘米,开7-10厘米深的平底沟,将种子连同湿砂均匀撒于沟中,然后撒一层草木灰,再覆盖一层草屑及细土,以防雨水冲刷露出种子和造成土壤板结,每亩播种量5公斤。撒播可将种子拌湿砂均匀撒于畦面上,再覆盖一层草木灰、草屑及细土,以不露种子为度,播种量7.5公斤。

4、移栽 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将当年苗挖出,且勿伤根,按苗的大、中、小分别移栽。最好随挖苗随移栽,成活率高。待栽的种苗应放在荫蔽处保存,以防失水,降低成活率。移栽时,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0厘米开沟,栽种株距6厘米左右,芽头向上,覆土高于芽头3厘米左右。

(三)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播种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要随时除杂草,于4月中旬,5月上、中旬结合除草进行松土。当苗高6-10厘米时,结合松土除草进行第1次追肥,亩施人粪尿1000公斤,应兑水浇施;苗高12-18厘米时,进行第2次追肥,用过磷酸钙、尿素、水(2:2:1000)的混合液肥(滤去残渣)喷浇。

明党参幼苗怕强光、高温,应于6月上旬在畦面上种植遮阴作物,可按行、株距25x40厘米种植大豆或紫苏等作物。

2、大田管理 移栽当年的12月中旬,结合松土除草施越冬保温肥,并清理畦沟。翌年从4月上旬开始至植株封垄,及时进行松土除草,防止土壤板结和草荒。植株枯萎倒苗后,及时覆土保墒。第3年的管理与上年相同。

施肥:于移栽后当年12月,用人粪尿浇灌1次,第2次于翌年4月上旬,正值植株迅速生长和根膨大期,亩施人粪尿1000公斤或尿素7.5公斤兑水浇灌;第3次于5月中旬,正值开花结果期,亩施人粪尿1000公斤,并增施磷肥,亩喷施过磷酸钙1公斤,兑水50公斤;第4次于12月中旬,亩施轻度发酵的饼肥50公斤,厩肥2500公斤;第5次于第3年3月下旬,亩施人粪尿1000公斤。

生育期要注意排水,以防烂根;遇天气干旱时,要及时浇水,保障植株正常生长发育。

病虫害防治:

1、病害 裂根病:明党参种植在粘重、干旱的土壤上,如遇降雨集中或大量浇水时,根部表皮组织因大量吸水膨胀而形成纵向裂口,易感染病菌,引起伤口腐烂,蔓延枯死。猝倒病:高温潮湿季节,幼苗易感染致使茎基折断而死亡。

2、虫害 蚜虫:多在4月底至5月中旬发生,危害叶片及花茎,造成新叶不能展开,老叶皱缩,不抽苔、不开花。

黄凤蝶:以幼虫危害幼苗和嫩枝。

发展前景

明党参不但有很好的医疗作用,还是滋补保健佳品。随着医疗保健事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需要量将我国华东地区江苏、安徽等省有栽培历史和技术,发展生产比较容易,这些地区的商品品质量好,每年又有一定数量出口,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明党参产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科研工作跟不上,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不够。因此,应组织生产、科研单位联合攻关,系统开展药理、药化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开拓新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提高生产水平,使生产、供应协调发展。

60年代至80年代生产情况:

明党参新中国成立后,列为三类品种,由市场调节产销。商品主要来源于人工栽培,随着生产发展的变化,收购有过起落,销售逐年增长,市场供应略显不足。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由于对明党参生产指导不够,盲目性比较大,产大于销,造成商品积压。70年代,随着生产计划和收购价格的逐步调整,产量减少,而收购量逐年下降,销售却逐年增长。80年代初期因恢复生产不及时,产不足销,市场供应偏紧,以后产销趋于平衡。

药典标准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 Wolff的干燥根。4~5月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至无白心,取出,刮去外皮,漂洗,干燥。

[性状]本品呈细长圆柱形、长纺锤形或不规则条块,长6~20cm,直径0.5~2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光滑或有纵沟纹和须根痕,有的具红棕色斑点。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皮部较薄,黄白色,有的易与木部剥离,木部类白色。气微,味淡。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有时残存,为多列扁平的木栓细胞。栓内层窄,有少数分泌道散在。韧皮部宽广,分泌道多数,由5~7个分泌细胞围绕而成,内含黄色分泌物。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2~5个相聚,放射状排列。初生木质部二原型。薄壁细胞中含大量糊化淀粉粒团块。粉末黄白色。糊化淀粉粒团块众多,多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分泌道碎片易见,含黄棕色块状分泌物。环纹导管、网纹导管,壁木化。

(2)取本品粉末1g,加稀乙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酸性稀乙醇(用稀盐酸调节pH值至2~3) 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明党参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p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19:5:5)为展开剂,二次展开,第一次展至5cm,第二次展至10cm,取出,热风吹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3.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3.0% (通则2302)。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20.0%。

饮片

[炮制]

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状]

本品呈圆形或类圆形厚片。外表皮黄白色,光滑或有纵沟纹。切面黄白色或淡棕色,半透明,角质样,木部类白色,有的与皮部分离。气微,味淡。

[鉴别](除横切面外)【检查]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肺、脾、肝经。

[功能与主治]

润肺化痰,养阴和胃,平肝,解毒。用于肺热咳嗽,呕吐反胃,食少口干,目赤眩晕,疔毒疮疡。

[用法与用量]6~12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药典标准

2015年版药典标准: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 Wolff的干燥根。4~5月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至无白心,取出,刮去外皮,漂洗,干燥。

【性状]本品呈细长圆柱形、长纺锤形或不规则条块,长6~20cm,直径0.5~2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光滑或有纵沟纹和须根痕,有的具红棕色斑点。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皮部较薄,黄白色,有的易与木部剥离,木部类白色。气微,味淡。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有时残存,为多列扁平的木栓细胞。栓内层窄,有少数分泌道散在。韧皮部宽广,分泌道多数,由5~7个分泌细胞围绕而成,内含黄色分泌物。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2~5个相聚,放射状排列。初生木质部二原型。薄壁细胞中含大量糊化淀粉粒团块。粉末黄白色。糊化淀粉粒团块众多,多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分泌道碎片易见,含黄棕色块状分泌物。环纹导管、网纹导管,壁木化。

(2)取本品粉末1g,加稀乙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酸性稀乙醇(用稀盐酸调节pH值至2~3)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明党参对照药材l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19:5:5)为展开剂,二次展开,第一次展至5cm,第二次展至10cm,取出,热风吹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3.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3.0%(通则2302)。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20.0%。

饮片

【炮制]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圆形或类圆形厚片。外表皮黄白色,光滑或有纵沟纹。切面黄白色或淡棕色,半透明,角质样,木部类白色,有的与皮部分离。气微,味淡。

[鉴别](除横切面外)【检查]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肺、脾、肝经。

[功能与主治]润肺化痰,养阴和胃,平肝,解毒。用于肺热咳嗽,呕吐反胃,食少口干,目赤眩晕,疔毒疮疡。

【用法与用量]6~12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