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柏

2025-01-23 10:30:33 内容管理员 4

别名

中文学名:岩柏草

拉丁学名:Selaginella moellendorfii Hieron

别称:岩柏枝、石柏、岩柏、山扁担、红鸡草

概述

岩柏草,学名江南卷柏(Selaginella moellendorffii Hieron.),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下部茎不分枝,其上叶疏生,贴伏,钻状卵圆形,具短芒;上部枝着生的叶较密,羽状分枝,全形呈卵状三角形;叶小,排列成4行,两行侧叶的叶片两侧不对称,急尖,叶平滑,上半部的叶半卵圆形,基部圆,边缘白色;下半部的叶半矩圆状披针形,边缘有疏齿,基部心脏形;两行中叶的叶片卵圆状椭圆形,渐尖,有芒,中脉明显,边缘白色。孢子襄穗单生于枝顶,4棱;孢子叶圆形至卵状钻形,渐尖,龙骨状,微有毛,上着生孢子囊,内含孢子。

产地分布

产云南、安徽(东至、贵池、黄山、霍山、霍县、九华山、祁门、青阳、太平、铜陵、芜湖、款县)、重庆(璧山、城口、大足、垫江、奉节、江津、南川、荣昌、巫溪、酉阳)、福建(崇安、福州、建阳、南平、厦门)、甘肃(康县、汶县)、广东(乐昌、深圳)、广西(防山、凤山、桂林、环江、靖西、龙胜、龙州、罗城)、贵州(安顺、毕节、册享、岑巩、长顺、赤水、从江、丹寨、道真、德江、都匀、独山、风岗、福泉、关岭、光义、贵定、贵阳、黄平、惠水、剑河、江口、金沙、锦屏、晴隆、开阳、凯里、雷山、黎平、六枝、罗甸、麻江、湄潭、纳雍、盘县、平塘、普定、黔西、清镇、仁怀、榕江、三都、三穗、施秉、石阡、水城、思南、松桃、台江、天柱、桐梓、望谟、翁安、务川、西秀、息峰、习水、修文、沿河、印江、余庆、玉屏、贞丰、镇宁、镇远、正安、织金)、海南(儋州)、湖北(郧县、房县、兴山、宜昌)、河南(大别山、伏牛山南部、桐柏山)、湖南(保靖、昌宁、大庸、凤凰、古丈、桑植、石门、武冈、新宁、永顺、沅陵、张家界)、江苏(普定、宜兴)、江西(广昌、广丰、九江、龙南、庐山、铝山、萍乡、上苹、上饶、武宁、宜黄、玉山)、陕西(略阳、宁强、平利、秦岭、山阳、石泉、阳县、镇坪)、四川(安县、长寿、都江堰、峨眉山、富顺、高县、琪县、古蔺、广元、合江、洪雅、简阳、江油、筠连、康定、乐山、雷波、隆昌、芦山、马边、平武、屏山、青川、三台、射洪、天全、威远、雅安、盐亭、宜宾、荥经)、台湾(花莲、台北、桃园、巫来)、香港、云南(新平、广南、马关、福贡、双柏、绥江、大关)、浙江(昌化、杭州、惠山、开化、丽水、龙泉、宁波、庆元、泰顺、天台、温岭、舟山)。生于岩石缝中,海拔100-1500米。也分布到越南、柬埔寨、菲律宾。模式标本采自江西九江。

形态特征

土生或石生,直立,高20-55厘米,具一横走的地下根状茎和游走茎,其上生鳞 片状淡绿色的叶。根托只生于茎的基部,长0.5-2厘米,直径0.4-1毫米,根多分叉,密被毛。主茎中上部羽状分枝,不呈“之”字形,无关节,禾秆色或红色,不分枝的主茎高(5-)10-25厘米,主茎下部直径1-3毫米,茎圆柱状,不具纵沟,光滑无毛,内具维管束1条;侧枝5-8对,2-3回羽状分枝,小枝较密排列规则,主茎上相邻分枝相距2-6厘米,分枝无毛,背腹压扁,末回分枝连叶宽2.5-4毫米。叶(除不分枝主茎上的外)交互排列,二形,草纸或纸质,表面光滑,边缘不为全缘,具白边,不分枝主茎上的叶排列较疏,不大于分枝上的,一形,绿色,黄色或红色,三角形,鞘状或紧贴,边缘有细齿。主茎上的腋叶不明显大于分枝上的,卵形或阔卵形,平截,分枝上的腋叶对称,卵形,1.0-2.2毫米x0.4-1.0毫米,边缘有细齿。中叶不对称,小枝上的叶卵圆形,0.6-1.8毫米x0.3藓一0.8毫米,覆瓦状排列,背部不呈龙骨状或略呈龙骨状,先端与轴平行或顶端交叉,并具芒,基部斜,近心形,边缘有细齿。侧叶不对称,主茎上的较侧枝上的大,2-3毫米x1.2-1.8毫米,分枝上的侧叶卵状三角形,略向上,排列紧密,1.0-2.4毫米x0.5-1.8毫米,先端急尖,边缘有细齿,上侧边缘基部扩大,变宽,但不覆盖小枝,边缘有细齿,下侧边缘基部略膨大,近全缘(基部有细齿)。孢子叶穗紧密,四棱柱形,单生于小枝末端,5.0-15毫米x1.4-2.8毫米;孢子叶一形,卵状三角形,边缘有细齿,具白边,先端渐尖,龙骨状;大孢子叶分布于孢子叶穗中部的下侧。大孢子浅黄色;小孢子橘黄色。

生态环境

生于岩石缝中,海拔100-1500米。也分布到越南、柬埔寨、菲律宾。模式标本采自江西九江。

性味功能

药用价值

[中药化学成分]含异茴香豆精(isopimpinellin),β-谷甾醇,棕榈酸,硬脂酸。

[来源]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辛、微甘,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血。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全身浮肿,肺结核咯血,吐血,痔疮出血;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

[用法]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或调敷患处。

药理作用

1.止血作用:

提取物(可能为醛类成分)在体外及整体动物均有加速血凝及止血作用,可延迟纤维蛋白的溶解,能增加兔末梢血液中血小板总数,白细胞数亦有升高。

2.毒性:很低,对小鼠静脉注射人用量的125倍,观察3天,活动无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