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瓜

2025-01-23 11:32:20 内容管理员 4

别名

王瓜子、王瓜根。

概述

葫芦科,栝楼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纸质叶片,轮廓阔卵形或圆形,叶基深心形,上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细脉网状;叶柄纵条纹,花雌雄异株。花梗短,稀无小苞片;花萼筒喇叭形,花冠白色花丝短,雌花单生,子房长圆形,花及花冠与雄花相同。果实卵圆形、5-8月开花,8-11月结果。

产地分布

中国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

王瓜多年生攀援藤本;块根纺锤形,肥大。茎细弱,多分枝,具纵棱及槽,被短柔毛。叶片纸质,轮廓阔卵形或圆形,长5-13(-19)厘米,宽5-12(-18)厘米,常3-5浅烈至深裂或有时不分裂,裂片三角形、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先端钝或渐尖,边缘具细齿或波状齿,叶基深心形,弯缺深2-5厘米,上面深绿色,被短绒毛及疏散短刚毛,背面淡绿色,密被短茸毛,基出掌状脉5-7条,细脉网状;叶柄长3-10厘米,具纵条纹,密被短茸毛及稀疏短刚毛状硬毛。卷须2歧,被短柔毛。花雌雄异株。雄花组成总状花序,或1单花与之并生,总花梗长5-10厘米,具纵条纹,被短茸毛;

花梗短,长约5毫米,被短茸毛;小苞片线状披针形,长2-3毫米,全缘,被短柔毛,稀无小苞片;花萼筒喇叭形,长6-7厘米,基部径约2毫米,顶端径约7毫米,被短茸毛,裂片线状披针形,长3-6毫米,宽约1.5毫米,渐尖,全缘;花冠白色,裂片长圆状卵形,长14-15(-20)毫米,宽约6-7毫米,具极长的丝状流苏;花药长3毫米,药隔有毛,花丝短,分离;退化雌蕊刚毛状。雌花单生,花梗长0.5-1厘米子房长圆形,均密被短柔毛,花萼及花冠与雄花相同。形、卵状椭圆形或球形,长6-7厘米,径4-5.5厘米,成熟时橙红色,平滑,两端圆钝,具喙;果柄长5-20毫米,被短柔毛。

种子横长圆形,长7-12毫米,宽7-14毫米,深褐色,两侧室大,近圆形,径约4.5毫米,表面具瘤状突起。花期5-8月,果期8-11月。

近种区别

该种与全缘栝楼相似,但后者的小苞片披针形或倒披针形,较大,中上部具粗齿;花萼裂片三角状卵形;种子两侧室较小,中央环带宽而降起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250-)600-1700米的山谷密林中或山坡疏林中或灌丛中。

生长周期

王瓜多年生攀援藤本。

性味功能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归心、肾经。

功效主治

清热,生津,消瘀,通乳。主治消渴,黄疽,噎膈反胃,经闭,乳汁不通,痈肿,慢性咽喉炎。

化学成分

果实含β-胡萝卜,番茄烃,7-豆甾烯-3β-醇,α-菠菜甾醇即是7,22-豆甾二烯-3β-醇。瓜皮含有机酸:王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蔲酸,十五酸,棕榈酸,硬脂酸,棕榈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

叶含黄酮类成分:山柰甙(,山柰酚-3-葡萄糖-7-鼠李糖甙。

真伪鉴别

性状鉴别

本品呈长方体十字形,分3室,两端每室外边各有一圆形凹陷或成小孔状,室内中空,中间1室外围有1人宽环,长1-1.2厘米,宽6-8mm。表面灰棕色或黑褐色,有时两端略呈亮灰色。全体粗糙,有众我的小突起。体轻,种皮坚硬,破开后,中间室内可见2片长方形的子叶,油性大。气微,味淡。以粒饱满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红棕色。①种皮表皮细胞为1列栅状细胞,断面观呈类长方形,长短不一;角质层淡黄棕色或几无色,厚薄不匀,约至22um;表面观呈类多角形,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可见波状弯曲的角质细条纹,有的表皮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结晶。②厚壁细胞为靠外侧的种皮厚壁细胞,多成片存在,细胞较大,壁较厚,黄棕色。③石细胞数个成群,或单个散在,细胞较小,壁甚厚,红棕色,呈类方形、类圆形、圆形、圆多角形或类长方形,有的有少数分枝,直径25-68um,长约至132um,壁厚6-23um,孔沟明显,胞腔内充满黄棕色或红棕色物,其中包埋有草酸钙方晶,也有1个石细胞含2个结晶。④)星状细胞形状不规则,具数人分枝或突起,细胞直径11-27um,壁稍厚者无色或淡棕色,较厚才棕色,木化纺孔明显。⑤草酸钙方晶呈类主形、双锥形或类多角形,直径3-11um,长至17um。⑥色素块红棕以大小不一,散在。⑦子叶细胞充满类圆形和类多角形糊粉粒,直径2-15um;并含脂肪油滴和脂类物质。

种植技术

繁殖方式

组织培养

材料类别:组织选用植物的顶芽、带腋芽的茎段,

培养条件:诱导分化培养基:(1)MS+6-BA0.5mg/L(单位下同);(2)Ms+6-BAI;(3)MS+6-BA2+2,4-D1。

诱导生根与生长培养基:(4)MS;(5)MS+IAA2;(6)MS+6-BA1+2,4-D1。每种培养基均附加3%蔗糖,0.7%琼脂,pH5.8.

培养温度:(25士I)℃℃,光照每天12小时,光照度2000lx左右。

快速繁殖

生长分化:无菌材料的获得:将王瓜种子用70%乙醇浸泡30秒,取出水洗,然后用0.7%次氯酸钠灭菌20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3-4次,种植于MS培养基上。待苗长至高5厘米、具6片真叶时,剪其顶芽、带腋芽的茎段作外植体。

生芽诱导:丛生芽的诱导,将外植体种植于分化培养基上,5天左右,在茎的两端和顶芽的基部开始愈伤化,颜色有点土黄色。10天左右,在(1)、(2)培养基上的叶腋和茎顶开始生出小芽,但生长缓慢。20天左右,(1)培养基上每个外植体产生12个左右的丛生芽与小苗,小苗叶片非常细小,显生长不良态势;在(2)上一般仅1-2个芽,生长较(1)上的差;而在(3)上仅愈伤化,没有芽形成。同时在更高浓度的6BA培养,发现外植体愈伤化更严重,而且粘稠,无芽形成。由此说明只有低浓度的6-BA才能促进芽的形成。

生根生长

分化培养基上形成的丛生芽切下移至生根与生长培养基。在(5)上5天可看到叶片明显增大,7天左右开始生根,根较粗也较多;在(4)上要10天左右才看到叶的增大与生根,且根较细数目少,根上的细分枝较多;芽在(5)上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4);而(6)上的小芽在靠近培养基的基部开始愈伤,小芽生长缓慢,几乎停止生长。所以IAA不仅能促进王瓜的生根,而且能进一步促进它的生长,而2,4-D则促进愈伤化,不利于生根。

管苗移栽:将培养有试管苗的三角烧瓶打开,在温室中炼苗3天然后取出洗去根部的琼脂,移至盛有蛙石与泥炭(1:1)的花钵中,每天浇含MS大量元素的稀释培养液,移栽成活率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