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蒿

2025-01-20 14:19:15 内容管理员 5

别名

中文学名:一枝蒿

别 称:蜈蚣草,飞天蜈蚣,羽衣草

概述

一枝蒿(Artemisia rupetrisL.[A.dentata Willd.;)多年生草本,高20-50cm。全株具特异芳香。根茎木质,常横卧或斜上,具多数营养枝。茎通常多数,稀少数或单一,褐色或红褐色,下半部木质化,上部密被灰白色短柔毛;不分枝或茎上部有少数短的分枝。具有祛风解表;健胃消积;活血散瘀等功效,有微毒,味辛;微苦;性微湿。

产地分布

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南、西北等地。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0-50cm。全株具特异芳香。根茎木质,常横卧或斜上,具多数营养枝。茎通常多数,稀少数或单一,褐色或红褐色,下半部木持化,上部密被灰白色短柔毛;不分枝或茎上部有少数短的分枝。叶薄纸质,初时两面被灰白色短灰色,后脱落无毛;茎下部与营养枝上叶有短柄,中部叶无柄,叶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5-5cm,宽12.5cm,二回羽状全裂,每侧裂片5-7,上半部裂片常再次羽状全裂或3出全裂,下半部裂片通常不再分裂,基部小裂片半抱茎,小裂片呈栉齿状的线状披针形,先端常有短的硬尖头;上部叶与苞片羽状全裂或3全裂。头状花序半球形

或近球形,直径4-7mm,具短梗或近无梗,下徒工或斜展,基部常有羽状分裂的小苞叶,在茎上排成穗状或近于总状花序;总苞片3-至4层,外层、中层总苞片背面有短柔毛,边缘膜质,撕裂状,内层总苞片膜质;花序托凸起,半球形,具灰白色托毛;雌花1层,8-16朵,花冠的瓶状或狭圆锥状,檐部具3-4裂齿,花柱略伸出花冠外,先端附属物长三角形,花柱与花冠等长,先端分叉。瘦果长圆形,顶部常有不对稀的膜质冠状边缘。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1100-2900m的干山坡、荒漠草原、草甸、冲积平原及干河谷地带。

生物学特性

该品长20-50cm。根及根茎呈类圆柱形,表面淡黄或土黄色,断面黄色。茎数个或单一,幼枝上有短茸毛,老枝多光滑,茎圆形,有不甚明显的纵向条纹,直径1.5-3mm,呈紫红色,有时黄绿色,中空。基部叶裂片呈狭披针形,具柄,上部叶较小,羽裂或不分裂,叶两面均被疏柔毛。花序形,具柄,上部叶较小,羽裂或不分裂,叶两面均被疏柔毛。花序总苞片3-4层,外层绿色,纸质,条形,内层膜质,卵形;管状花,黄色,边花1列,雌性;内层花两性,花长约2mm。果倒圆锥形,长约1mm。全株具特异芳香,味微苦。

生长周期

花、果期7-10月,一年生

性味功能

蓍草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弗氏痢疾杆菌有高度的抑菌作用,其有效成分可能为内酯香豆精类化合物。用相当于人剂量的625倍于小白鼠(腹腔注射)无死亡。10%鲜草醇溶性部分用平板纸片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毒性:经动物实验证明,该品毒性低,临床使用较安全。

炮制:取全草去根、洗净利、晒干、切断备用。

性味:味辛;微苦;性微湿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健胃消积;活血散瘀。主风寒感冒;食积气滞;脘腹胀痛;跌打瘀肿;风疹;蛇伤

真伪鉴别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菲薄的角质层,可见丁字形或叉状非腺毛;皮层细胞3-7列,间有裂隙,在茎的棱角处常存在圆形的外韧型维管束;内皮层细胞大而明显;维管束约20个排列成环,射线细胞1-2列,每个维管束外方为中柱鞘纤维束,维管束外韧型,纤维和导和均木化,形成层不明显;髓部薄壁细胞较大,壁部薄壁细胞较大,壁木化,具纹孔,中央常呈空腔。

粉末特征黄绿色。丁字形或叉状非腺毛,顶端狭尖,微,长达600μm以上;腺毛头部呈椭圆形,由6-10个细胞排列成2列,长约38-44μm,直径32-44μm,短轴22-25μm,副卫细胞3-5个,花粉粒类圆球形,直径约18μm,外壁较厚,微有小刺状突起,螺纹导和直径10-15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