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当
别名
中文名:列当
拉丁文名:Orobanche coerulescens Steph.
别名:
木通马兜铃、马木通、草苁蓉、独根草、兔子拐棒、山苞米。
概述
列当科、列当属植物,以全草入药。夏初采收,晒八成干,捆成小把,再晒干。一年生寄生草本,高15~40cm,全株被白色绒毛,根茎肥厚,茎直立,粗壮,暗黄褐色。穗状花序顶生,约占茎的1/3~1/2。该物种为国家三级保护濒危物种。
产地分布
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以及山东、湖北、四川、云南和西藏。朝鲜、日本和苏联的高加索、西伯利亚、远东及中亚地区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全株15-40(-50)厘米,全株密被蛛丝状长绵毛。茎直立,不分枝,具明显的条纹,基部常稍膨大。叶干后黄褐色,生于茎下部的较密生或多年生寄生草本,株高(-1集,上部的渐变稀疏,卵状披针形,长1.5-2厘米,宽5-7毫米,连同苞片和花萼外面及边缘密被蛛丝状长绵毛。花多数,排列成穗状花序,长10-20厘米,顶端钝圆或呈锥状;苞片与叶同形并近等大,先端尾状渐尖。花萼长1.2-1.5厘米,2深裂达近基部,每裂片中部以上再2浅裂,小裂片狭披针形,长3-5毫米,先端长尾状渐尖。花冠深蓝色、蓝紫色或淡紫色,长2-2.5厘米,筒部在花丝着生处稍上方缢缩,口部稍扩大;上唇2浅裂,极少顶端微凹,下唇3裂,裂片近圆形或长圆形,中间的较大,顶端钝圆,边缘具不规则小圆齿。雄蕊4枚,花丝着生于筒中部,长约1-1.2厘米,基部略增粗,常被长柔毛,花药卵形,长约2毫米,无毛。雌蕊长1.5-1.7厘米,子房椭圆体状或圆柱状,花柱与花丝近等长,常无毛,柱头常2浅裂。蒴果卵状长圆形或圆柱形,干后深褐色,长约1厘米,直径0.4厘米。种子多数,干后黑褐色,不规则椭圆形或长卵形,长约0.3毫米,直径0.15毫米,表面具网状纹饰,网眼底部具蜂巢状凹点。花期4-7月,果期7-9月。
生长习性
常寄生于蒿 Artemisia L.植物的根上;生于砂丘、山坡及沟边草地上,海拔850-4000米。
采收加工
夏初采收,晒八成干,捆成小把,再晒干。
性味功能
补肾,强筋。治肾虚腰膝冷痛,阳痿,遗精。
真伪鉴别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为1列扁平细胞,外被角质层。皮层由数十列薄壁细胞组成,排列紧密,近维管束处的细胞具纹孔,散有叶迹维管束。维管束处韧型,常16-22个排列成深波状或锯齿状圆环;韧皮部薄壁细胞排列紧密,有时产分成颓废状;形成层不甚明显;木质部可见非木化纤维。射线明显。髓部多分形。皮层及髓部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鳞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扁长方形,外被薄角质层。下皮细胞1列,稍大。叶肉组织均为海绵组织,细胞类圆形,壁薄,含叶绿体,细胞间隙小。维管束5-7,外韧型,切向排列。
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茎肉质,长圆柱形,有时稍扁,略弯曲,长3-15cm,直径5-15cm,向上渐细,直径2-5cm,有的切成段,上下直径相近。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纵沟,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肉质鳞叶,鳞叶菱形或三角形,宽0.5-1.5cm,厚约2mm,尚可见鳞叶脱落后留下的弯月形叶迹。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棕色,有淡棕色维管束小点,环列成深波状或锯齿状。木部约占4/5,有时中空。表面和断面在光亮处有时可见结晶样小亮点。气微,味甜,略苦。以条粗壮、密生鳞叶、质柔润者为佳。
中药化学鉴定
1、取本品粉末0.5g,加70%乙醇5ml,水浴温热10min,滤过。滤液蒸干,加冰醋酸1ml倾入试管中,沿管壁加硫酸1ml,两液界面有棕红色环。(检查甾类)
2、取本品粉末0.5g,加1%盐酸溶液5ml,水浴温热20min,滤过。滤液加碘化铋钾试剂,生成棕红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3、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浸渍2h,滤过。滤液蒸干,以1ml乙醇溶解,作供试液。另取甘露醇,加乙醇溶使成每毫升含1mg的溶液,作对照品溶液。取上述二溶液各10μm,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H薄板上,用正丁醇-冰醋酸乙醇-水(4: 1:1: 2) 展开,展距12cm,取出晾干后,喷雾10%硝酸铈铵乙醇溶液显色。供试液色谱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有相同的棕黄色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