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丹
别名
中文名:活血丹。
拉丁文名:Glechoma longituba (Nakai) Kup
别名:金钱艾、也蹄草、透骨消、透骨风、过墙风、甾骨风、蛮子草、胡薄荷、穿墙草、团经药风草、肺风草、金钱薄荷、十八缺、江苏金钱草、一串钱、四方雷公根、马蹄筋骨草、破铜钱、对叶金钱草、疳取草、钻地风、接骨消等。
概述
活血丹,(学名:Glechoma longituba(Nakai) Kupr )唇形科、活血丹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具匍匐茎,上升,逐节生根。茎高10-20(30)厘米,四棱形,基部通常呈淡紫红色,几无毛,幼嫩部分被疏长柔毛。在除甘肃、青海、新疆及西藏外的地区均有分布。其味辛,性凉,即可口服,又可外用,具有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等功效。
产地分布
除青海、甘肃、新疆及西藏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俄罗斯,朝鲜也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匍匐茎,上升,逐节生根。茎高10-20(30)厘米,四棱形,基部通常呈淡紫红色,几无毛,幼嫩部分被疏长柔毛。叶草质,下部者较小,叶片心形或近肾形,叶柄长为叶片的1-2倍上部者较大,叶片心形,长1。8-2。7厘米,宽2-3厘米,先端急尖或钝三角形,基部心形,边缘具圆齿或粗锯齿状圆齿,被疏粗伏毛或微柔毛,叶脉不明显,下面常带紫色,被疏柔毛或长硬毛,常仅限于脉上,脉隆起,叶柄长为叶片的1.5倍,被长柔毛。轮伞花序通常2花,稀具4-6花;苞片及小苞片线形,长达4毫米,被缘毛。花萼管状,长9-11毫米,外面被长柔毛,尤沿肋上为多,内面多少被微柔毛,齿5上唇3齿,较长,下唇2齿,略短,齿卵状三角形,长为萼长1/2,先端芒状,边缘具缘毛。花冠淡蓝、蓝至紫色,下唇具深色斑点,冠筒直立,上部渐膨大成钟形,有长筒与短筒两型,长筒者长1。7-2。2厘米,短筒者通常藏于花萼内,长1-1,4厘米,外面多少被长柔毛及微柔毛,内面仅下唇喉部被疏柔毛或几无毛,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2裂,裂片近肾形,下唇伸长,斜展,3裂,中裂片最大,肾形,较上唇片大1-2倍,先端凹入,两侧裂片长圆形,宽为中裂片之半。雄蕊4,内藏,无毛,后对着生于上唇下,较长,前对着生于两侧裂片下方花冠筒中部,较短;花药2室,略又开。子房4裂,无毛。花盘杯状,微斜,前方呈指状膨大。花柱细长,无毛,略伸出,先端近相等2裂。成熟小坚果深褐色,长圆状卵形,长约1。5毫米,宽约1毫米,顶端圆,基部略成三棱形,无毛,果脐不明显。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态环境
于林缘、疏林下、草地中、溪边等阴湿处,海拔50-2000米。
采收加工
采收储藏:4-5月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性味功能
性味:味苦;辛;性凉。
归经:肝经;胆经;膀胱经。
功能: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主治:热淋石淋;湿热黄疸;疮痈肿痛;跌仆损伤[4]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绞汁涂敷。
民间广泛用全草或茎叶入药,治膀胱结石或尿路结石有效,外敷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疮疖痈肿丹毒、风癣,内服亦治伤风咳嗽、流感、吐血、咳血、血、下血、尿血、痢疾、疟疾、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红崩、白带、产后血虚头晕、小儿支气管炎、口疮、胎毒、惊风、子癎子肿、疳积、黄疸、肺结核、糖尿病及风湿关节炎等症。叶汁治小儿惊、慢性肺炎。
真伪鉴别
性状鉴别法
茎叶方柱形,细而扭曲,长10-20cm,直径1-2mm,黄绿色或紫红色,具纵棱及短柔毛,节上有不定根;质脆,易折断,断面常中空。叶对生,灰绿色或绿褐色,多皱缩,展平后呈肾形或近心形,长1-3cm,宽1.5-3cm,边缘具圆齿叶柄纤细,长4-7cm。轮伞花序腋生,花冠淡蓝色或紫色,二唇形长达2cm。搓之气芳香,味微苦。以叶多、色绿、气香浓者为佳。
茎横切面:呈方形。表皮 胞1列,有非腺毛及腺毛,皮层薄壁细胞约8列,角隅处于厚角组织;内
皮层处有厚角组织;内皮层凯氏点明显。维管束外韧型,环列;韧皮部外侧有木化纤维,木质部较宽髓部薄壁细胞较大。
粉末特征:灰绿色。
1、非腺毛多细胞,常有1-几个细胞缢缩,另有单细胞锥状非腺毛。
2、原鳞头部8细胞。
3、小腺毛头部单细胞:柄单细胞。
4、叶下表皮细胞壁波状弯曲。
5、上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有较细宇航局的角质纹理。
6、螺纹、网纹导管直径20-20um。
种植技术
活血丹人工栽培较为容易,由于其匍匐茎逐节生根,通常采用分株、扦插、压条等无性繁殖方式。
分株:于春秋季节将生有不定根的枝蔓剪下,直接栽培。
扦插:剪取长15~20厘米的茎蔓作插穗,在生长季当温度达15℃℃以上时进行扦插,扦插后1周左右即可生根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