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贝母
别名
中文名:土贝母
英文名:Rhizome of Paniculate Bolbostemma.
拉丁文名:Bulbus Bolbostemmae Paniculati.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lbostemma paniculatum(Maxim.) Franquet[Mitrosicyos paniculatusMaxim.
别名:
土贝、大贝母、地苦胆、草贝、藤贝母、垒贝、猪屡贝。
概述
本品为葫芦科假贝母的鳞茎。
产地分布
出自《本草从新》;贝母在《纲目》以前的历代文献,并无川贝、浙贝、土贝之分,明《本草正》曾载土贝母一条,系指浙贝母而言。至清《本草从新》始于贝母条下,分别附述象山贝母与土贝母(指本品)的性味功用,但据以前各家所述形态及附图,早已包括本品在内,如陆玑《诗疏》谓叶如栝楼而细小,《本草图经》并有蔓生的贝母。参见川贝母、浙贝母条。
形态特征
假贝母,攀援性葛性草本。鳞茎肥厚,肉质,白色,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径达3cm。茎纤细,无毛,具棱沟。叶柄纤细,长1.5-3.5cm;叶片卵状近圆形,长4-11cm,宽3-10cm,掌状5深裂,每裂片角3-5浅裂;侧裂片卵状长圆形,急尖,中间裂片长圆状披针形,渐尖,基部小裂片先端各有1个显著突出的腺体,叶片两面无毛或仅大脉上有短柔毛。卷须丝状,单一或2歧。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为疏散的圆锥状,极稀花单生,花梗纤细,花黄绿以;花萼花冠相似,裂片均为卵状披针形,先端具长丝状尾;雄蕊5,离生,花丝分离或双双成对;子房近球形,疏散生不显著的状态凸起,花柱3,柱头2裂。果实圆柱状,成熟后由果先端形裂,果盖圆锥形,具6颗种子,种子卵状菱长1.5-3cm112cm形,暗褐色,表面有雕纹状突起,边缘的膜质的翅,翅长8-10mm,宽约5mm,厚1.5mm,先端有膜质的翅,翅长8-10mm。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态环境
常生长于阴山坡,但现已广泛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湿暖湿润气候。耐严寒。对土壤适应慕尼黑广,但宜选择肥沃、疏松的砂壤士栽培。
生长周期
多年生
采收加工
9-12月采挖,把鳞茎洗净,在蒸笼上蒸透,晒丅备用,用的打碎。
形状规格
本品呈不规则块状,多角状或三棱形,高0.5-1.5cm,直径0.7-2cm。暗棕色至半透明的红棕色表面凹凸不平,多裂纹,基部常有一突起的芽状物。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样,光亮而平滑。稍有焦臭,味微苦。
性味功能
味苦,性凉。归肺,脾经。具有清热化痰,散结拔毒功效。用于乳痈,瘰疬痰核,疮疡肿毒,蛇虫啼伤症状。
化学成分:鳞茎含三萜皂甙:土贝母糖甙(tubeimoside)1、Ⅱ、Ⅲ、IV、V。还含^7,16,25
(16)-豆甾二烯醇(^7,16,25,(26)-(stiqmastatrienol),麦芽醇(maltol),麦芽糖(maltose),蔗糖(sucrose).
真伪鉴别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1g,加水20ml,煮沸10mm,滤过,取滤液1ml,置试管中,用力援摇,产生持久性泡沫。(检查皂甙)
2、取本品粉末2g,加已醇10ml,加热提取5min,滤过,取滤液1ml,蒸干。残潭加醋酐2滴,再加硫酸一醋酐(10:1)试液1滴,渐至污绿色。(检查皂甙 )
种植技术
(一)、栽培技术:用种子和鳞茎繁殖法。
种子直播:春播于3-4月,播前种子用湿水浸泡8-12h,按行距35cm开汉条播,覆土1-2cm,每1hm2播种量30-37.5kg。
鳞茎繁殖:早春或晚秋将地下鳞茎挖出,选留小者作种,按行株距40cmxcm穴载,每穴放鳞茎1-2施基肥适量,覆士2-3cm。
(二)、田间管理:出苗后及时间苗,定期中耕除草、追肥。苗高15-20cm时,搭设棚架,扦插竹枝,引期中耕除草、追肥。苗高15-20cm,搭设棚架,扦插竹枝,引藤葛上棚攀援。
药典标准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土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Maxim.)Franquet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洗净,掰开,煮至无白心,取出,晒干。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块,大小不等。表面淡红棕色或暗棕色,凹凸不平。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样,气微,味微苦。
【鉴别】
(1)本品粉末淡黄棕色。糊化淀粉粒团块,大小不一,存在于薄壁细胞内或散在。表皮细胞表面观呈类多角形,有的可见垂周壁连珠状增厚:断面观类长方形。导管少见,主要为螺纹或网纹。
(2)取本品粉末0.1g,加70%乙醇20m1,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土贝母苷甲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水( 12:3:8:2: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醋酐-硫酸-乙醇(1:1:10)混合溶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在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水分 不得过12.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 不得过5.0%(通则2302)。
【漫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7.0%。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65: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4nm。理论板数按土贝母苷甲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土贝母苷甲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3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乙醇5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5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水浴蒸至无醇味,加水10ml,移置分液漏斗
中,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4次(20ml,20ml, 10ml, 10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u,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土贝母苷甲(C63Hg8O29)不得少于1.0%。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5~10g。
【用法与用量】解毒,散结,消肿。用于乳痈,疬,痰核。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药典标准
2015版 药典标准: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土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 (Maxim,) Franquet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洗净,掰开,煮至无白心,取出,晒干。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块,大小不等。表面淡红棕色或暗棕色,凹凸不平。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样,气微,味微苦。
【鉴别】取本品粉末0.q,加70%乙醇20m,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基干,残渣加甲醇lm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土贝母昔甲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lml含l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水(12:3:8:2: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醋酐-硫酸-乙醇(1:1:10)混合溶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2.0%(通则0832第二法)。总灰分不得过5.0%(通则2302)。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7.0%。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65: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4nm。理论板数按士贝母昔甲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土贝母苷甲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制成每lml含0.l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3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乙醇5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5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水浴蒸至无醇味,加水10m,移置分液漏斗中,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4次(20ml,20ml,10ml,10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u1,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土贝母苷甲(C63Hg8O2g)不得少于1.0%。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解毒,散结,消肿。用于乳痈,瘰疬,痰核。
【用法与用量】5~10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