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豆

2025-01-15 14:43:58 内容管理员 8

别名

中文名:黑豆

英文名:black seed of soybean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ycine max(L.) Merr.[Phaseolus max L.]

别名:

乌豆、黑大豆、冬豆子、大豆、菽

概述

本品为豆科大豆属植物大豆的黑色种子。《纲目》记载:“黑豆入肾功多,放能治水,消胀、下气,制风热而活血解毒,所谓同气相求也。又按古方称大豆解百药毒,予每试之,大不然,又加甘草,其验乃奇,如此之事,不可不知。《本草经疏》称:“大豆,岐伯云生温熟寒。藏器云生平,炒食极热,煮食极寒。观《本经》及盂诜云,生捣涂肿毒,则生者非温矣。《经》又云,炒为屑,主胃中热,则炒者又非极热矣。应是生平,炒温,煮寒无疑。”《本草汇言》谓:“黑大豆,解百毒,下热气之药也。缪氏曰,善解五金、八石、百草诸毒及虫毒,宜水浸,生捣作膏,白汤调服一合。又去风,利水,散热,故风痹瘫痪方中用之,黄痘水肿方中用之,烦渴热结方中用之。又煮熟食之则利肠,炒熟食之则闭气,水浸、生捣食之解毒,敷之肉上散痈肿。但性利而质坚滑,多食令人腹胀而利下矣,故孙真人曰,少食醒脾,多食损脾也。”

产地分布

本品全国大部分均产。

形态特征

大豆;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80cm。茎粗壮,密生褐色长硬毛。叶柄长,密生黄色长硬毛;托叶小,披针形;三出复叶,顶生小叶菱状卵形,长7-13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两面均有白色长柔毛,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叶轴及小叶柄密生黄色长硬毛。总状花序腋生;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有毛;花萼钏状,萼齿5,披针形,下面1齿最长,均密被白色长柔毛;花冠小,白色或淡紫色,稍较萼长;旗瓣先端微凹,翼瓣具1耳,龙骨瓣镰形;雄蕊10,二体;子房线形,被毛。荚果带状长圆形,略弯,下垂,黄绿色,密生黄色长硬毛。种子2-5颗,黄绿色或黑色,卵形至近球形,长约1cm。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长周期

一年生

采收加工

8-10月果实生熟后采收,晒干,碾碎果壳,提取黑色种子。

形状规格

药材性状:

为椭圆形而略扁,长6-10mm,直径5-7mm,厚1-6mm。表面黑色,略有光泽,有时具横向皱纹,一侧边缘具长圆形种脐。种皮薄,内表面呈灰黄色,除去种皮,可见到2片子叶,黄绿色,肥厚。质较坚硬。气微,具豆腥味。

性味功能

甘,平。归脾,肾,心经。有活血利水,祛风解毒,健脾益肾功效。治于水肿胀满,风毒脚气,黄疸浮肿,肾虚腰痛,遗尿,风痹筋挛,产后风痉,口噤,痈肿疮毒,药物、食物中毒等症。

化学成分:

含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carotene),维生素(vitamin) B1、Ba,烟酸(nicotinicacid) 等。并含异黄酮类:大豆甙(daidzin),染料木甙(genistin)。皂甙类:大豆皂醇(soyasapogenol) A.B、C、D、E,与甙元结合的糖有葡萄糖,木糖,半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和葡萄糖醛酸,甙元与糟的比例为1:1。胆碱 (choline),叶酸(folic acid),亚叶酸(folinic acid),泛酸(pantothenic acid),生物素(biotin),唾

液酸(sialic acid),维生素B12,水解产物中含乙酸丙酸(levulinic acid).

药理作用:

雌激素,抗雌激素样作用,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防治骨质疏松,抗肿瘤作用,抗氧化及抗衰老作用,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对抗辐射作用,对皮肤的作用。

真伪鉴别

粉末特征:

①种皮栅状细胞顶面观呈长多角形,壁厚,孔沟明显;侧面观呈长柱形,长37-102μm,直径9-10μm,胞壁自一端向另端渐增厚;底面观多边形,内含棕黑色物。

②支柱细胞哑铃状或骨状,长26-170μm,宽20-73μm,中部缢缩,宽12-26μm;顶面观呈类圆形,胞腔明显。

③子叶细胞多角形、类圆形或长圆形,有的呈栅状,内含众多细小糊粉粒、脂肪油滴、少量细小淀粉粒和细小草酸钙结晶。

④草酸钙棱晶,柱晶长18-33μm,宽3-10um.

药典标准

本品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性状]本品呈椭圆形或类球形,稍扁,长6~12mm,直径5~9mm。表面黑色或灰黑色,光滑或有皱纹,具光泽,一侧有淡黄白色长椭圆形种脐。质坚硬。种皮薄而脆,子叶2,肥厚,黄绿色或淡黄色。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鉴别]

(1)本品粉末黄绿色。种皮栅状细胞紫红色,侧面观细胞1列,长50~80μm,壁厚,具光辉带;表面观呈多角形或长多角形,直径约至18μm。种皮支持细胞1列,侧面观呈哑铃状或骨状,长26~185μm;表面观呈类圆形或扁圆形,直径10~28μm,可见两个同心圆圈。子叶细胞含糊粉粒和

脂肪油滴。草酸钙结晶,存在于子叶细胞中,呈柱状、双锥形或方形,长3~33μm,直径3~10μm。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黑豆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大豆苷对照品、大豆苷元对照品,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四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甲醇-甲酸(14:6: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 水分不得过9.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7.0% (通则2302)。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2.0%。

[性味与归经] 甘,平。归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益精明目,养血祛风,利水,解毒。用于阴虚烦渴,头晕目昏,体虚多汗,肾虚腰痛,水肿尿少,痹痛拘挛,手足麻木,药食中毒。

[用法与用量] 9~30g。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