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花

2024-12-10 16:02:30 内容管理员 6

别名

番红花、藏红花等。

概述

西红花作为药用,有悠久的历史。本品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干燥柱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唐代,西红花由印度传入我国,主要作药用。元《饮膳正要》记载的两个医方,炙羊心,治心气惊悸,郁结不乐;炙羊腰,治腰腿疼痛,均有西红花。之后,历代本草对西红花的性味、功能、主治均有记述。

产地分布

西红花起源于希腊、小亚细亚及波斯。1979年,我国从日本引进种茎,在上海、浙江、江苏等地试种成功。此外,辽宁、北京、山东、河南、四川等地有零星种植。主产于上海宝山、崇明、南汇、上海(县);浙江建德;江苏吴县、江阴、无锡、海门;山东即墨。国内上海市产量最大,约占全国总产量90%以上,但近几年种植面积也逐渐萎缩,主要还是依靠进口。

形态特征

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无地上茎。地下球茎呈扁球形,肥大似洋葱头,外表由几层棕色膜质鳞片包围,内为乳白色实体肉质,具多条棕色环节,节上着生芽,每个芽被多层膜质鳞片,顶芽(主芽)1-4个,大而明显,位于球茎顶端,侧芽多而小,分布在各节上。叶簇生,线形,无柄,长15-45厘米,偶见50厘米以上,宽0.2-0.4厘米,先端尖、光滑、全缘,横剖面呈反卷形,每株2-13丛,每丛有2-15片叶,基部有3-5片半透明鳞片。花顶生,直径4-6厘米,花被6片,倒卵形,淡紫色,细管状,雄蕊3,花药大,黄色,基部箭形,雌蕊1,心皮合生,子房下位,花柱细长,淡黄色,柱头3深裂,膨大呈漏斗状,长2-3厘米,伸出筒外,下垂,深红色,油润,具特异芳香。

生态环境

西红花多栽培于气候温暖、向阳、土质疏松、肥沃的平原砂质壤土中。

生物学特性

1、生长特性 于9月上旬萌芽。芽有花芽与侧芽之分,花芽先于侧芽萌发。叶与芽鞘同步生长。10月下旬开花,由花芽芽鞘内抽出淡紫色花,每个花芽开1-8朵。球茎大小决定花芽数,花朵数及产量。球茎越大花芽数越多,开花数越多。花期约20天,朵花期2-5天,株花期2-8天。花期集中,盛花期10天的产量约占总产量60%。花期受气候影响提早或推迟。11月中、下旬,球茎生根,叶片自芽鞘内抽出。翌年1月上旬,子球茎形成,老球茎逐渐萎缩,有时在子球茎与老球茎之间,形成白色脆嫩的圆锥状"营养转换根",由输导组织与薄壁细胞组织构成。输导组织发达,起营养物质贮藏和转换作用。2月,为子球茎生长旺期,"营养转换根"逐渐萎缩。3月下旬,叶片停止生长。4月上旬,叶片自上而下枯黄。5月上旬,地上部分全部枯黄,球茎更新。5月下旬,为生殖生长期,花芽分化,前期缓慢,8月加快,9月初,芽明显突出。

2、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西红花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较耐寒,怕涝,忌积水;适宜于冬季较温暖的地区种植。在较寒冷地区生长不良,当年尚能开花,翌年后却不开花。要求土质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中性壤土。生长后期(2-4月)气温在15-20℃之间,持续时期越长,越有利于球茎生长发育。西红花起土移至室内,对外界条件要求更加严格。花芽分化适宜温度24-27℃,花芽分化至成花,一个由低到高,由高到低的变温过程,但不能低于24℃或高于30℃。花芽分化盛期,如持续低温,直接影响花芽的分化和开花;后期出现高温,引起花期延迟。室内贮藏阶段,提早高温处理后,逐渐降温,则开花提前,产量提高。气温对开花影响极大,花期气温连续15-18℃,不仅开花旺盛,花质好,而且产量高;如遇低温(10℃以下)或高温(20℃以上),开花受抑制,不开花或死花、烂花。球茎萌芽和开花,靠球茎自身的营养和水分,因此,贮藏培育期间,培养室应保持比较高的湿度,一般在80%以上。但花芽分化后期要防止湿度过大,以免提前发根,影响球茎繁殖。球茎贮藏培养阶段,花芽萌发前,应保持阴暗,以达到保湿降温作用。花芽萌发后,光照对花芽长度有明显调节作用,当花芽长3厘米时,散射光充足,花芽长度可控制在12-15厘米,花芽短而粗壮,有利于开花;光照不足,花芽细长,易死花烂花,影响产量与质量。

生长习性

西红花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较耐寒,怕涝,忌积水;适宜于冬季较温暖的地区种植。

生长周期

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年需求量:约5吨左右。

采收加工

球茎萌芽至开花约50天,10月下旬开始开花。在花瓣微张开时摘下,取雌蕊上部深红色部分,去花瓣及雄蕊。采花应及时,否则易出现瘪花。花期正值秋冬,须做好防寒保温工作,室内放置煤炉烧开水或用塑料薄膜覆罩架子。如花期推迟,为保证球茎增殖率,待花高峰期一过立即种植田间,余花在田间采摘。

将采摘的西红花鲜品集中送至烘房。目前,常见用电热干燥箱烘干,将鲜花放入盘子置干燥箱内,温度50℃烘干。上海地区利用孵鸡房烘干,调温、排湿设备齐全,热风流动合理、上下温度一致,投资省、效果好。也可以采用太阳晒干和真空冷冻干燥等方法。加工方法不同,商品质量差异悬殊,用太阳晒干,色泽暗,质量差。真空冷冻干燥,质量佳,但成本较高。

贮藏养护

西红花用固定的铁桶盛装,密封后贮存于干燥、阴凉、避光的专用库房,温度15℃以下,相对湿度不超过70%。

本品易变色、散味。储藏期间,应有专人保管,经常检查,一般贮藏期不宜超过二年。

性味功能

西红花性平,味甘。归心、肝经。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之功效。用于经闭,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

主要成分:

胡萝卜素类化合物,其中主含西红花甙、西红花酸二甲脂。此外,尚含西红花苦甙及挥发油,油中主含西红花醛。

主要药理作用:

煎剂对小鼠、豚鼠、兔、犬及猫的离体子宫及在位子宫均有兴奋作用,已孕子宫更为敏感;煎剂可使麻醉狗、猫血压降低,并能维持较长时间;对呼吸有兴奋作用;还能延长小鼠的动情周期。现代医药学研究表明,西红花是核黄素的最丰富来源,西红花含有的西红花酸能补偿因血浆蛋白和胆固醇增高后引起的氧扩散性减少,肌肉注射西红花酸针剂,可发现家兔的胆固醇水平下降一半左右。

药典标准

本品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干燥柱头。

[性状]本品呈线形,三分枝,长约3cm。暗红色,上部较宽而略扁平,顶端边缘显不整齐的齿状,内侧有一短裂隙,下端有时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体轻,质松软,无油润光泽,干燥后质脆易断。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

[鉴别] (1)本品粉末橙红色。表皮细胞表面观长条形,壁薄,微弯曲,有的外壁凸出呈乳头状或绒毛状,表面隐约可见纤细纹理。柱头顶端表皮细胞绒毛状,直径26~56μm,表面有稀疏纹理。草酸钙结晶聚集于薄壁细胞中,呈颗粒状、圆簇状、梭形或类方形,直径2~14μm。

(2)取本品浸水中,可见橙黄色成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无沉淀。柱头呈喇叭状,有短缝;在短时间内,用针拨之不破碎。

(3)取本品少量,置白瓷板上,加硫酸1滴,酸液显蓝色经紫色缓缓变为红褐色或棕色。

(4)取吸光度项下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在458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458nm与432nm波长处的吸光度的比值应为0.85~0.90。

(5)取本品粉末20mg,加甲醇1ml,超声处理10分钟,放置使澄清,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西红花对照药材20m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100:16.5:13.5)为展开剂,

展开,取出,晾干,分别置日光和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避光操作)。

[检查] 干燥失重取本品2g,精密称定,在105℃干燥6小时,减失重量不得过12.0%(通则0831)。

总灰分不得过7.5%(通则2302)。

吸光度 取本品,置硅胶干燥器中,减压干燥24小时,研成细粉,精密称取30m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甲醇70ml,加热回流至提取液无色,放冷,提取液移至100ml量瓶中(必要时滤过),用甲醇分次洗涤提取器,洗液并入同一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在432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不得低于0.50。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30%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55.0%。

[含量测定]避光操作。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西红花苷-I对照品、西红花苷-Ⅱ对照品、苦番红花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稀乙醇分别制成每1ml含西红花苷-I30μg、西红花苷-Ⅱ12μg和苦番红花素18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10mg,精密称定,置50ml棕色量瓶中,加稀乙醇适量,置冰浴中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50kHz)20分钟,放至室温,加稀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西红花苷-I(C44H64O24)和西红花苷-Ⅱ(C38H54O19)的总量不得少于10.0%,含苦番红花素(C16H26O7)不得少于5.0%。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用于经闭癥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

[用法与用量1~3g,煎服或沸水泡服。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通风阴凉干燥处,避光,密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