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骨

2025-01-14 14:29:08 内容管理员 8

别名

六月雪、路边金(《宁乡县志》),满天星((阳春县志》),路边鸡(《草木便方》),六月冷、曲节草(《岭南采药录》),路边荆、鱼骨刺、光骨刺、过路黄荆(《中医药实验研究》),硬骨柴 (《江西民间草药》),天星木、凉粉草、细牙家、白点秤(《广西中药志》),鸡骨头草、鸡脚骨(《浙江民间草药》),路边姜(《四川中药志》),鸡骨柴、千年勿大、白马里梢、野黄杨树、永勿大、米筛花、冻米柴、月月有、朱米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概述

干燥枝呈深灰色,表面有纵裂隙,栓皮往往剥离。嫩枝浅灰色,节处围有膜质的托叶,花丛生枝顶,花萼呈灰白色,5裂,膜质。枝质稍硬,折断面带纤维性。叶大部脱落,少数留存,绿黄色,薄革质,卷曲不平,质脆易折断。

产地分布

广西、广东、四川、贵州、江西、江苏、浙江、福建等地。

性味功能

化学成分:

六月雪全株含甙类及鞣质。白马骨含有酚性化合物、有机酸、甾醇及三萜。全株含熊果酸及β-谷甾醇,根含皂甙0.2%。

性味:

苦辛,凉。

①《本草拾遗》:"无毒。"

②《生草药性备要》:"味苦,性寒。"

③《贵州民间药物》:"性凉,味微辛。"

功用主治:祛风,利湿,清热,解毒。治风湿腰腿痛,痢疾,水肿,目赤肿痛,喉痛,齿痛,妇女白带,痈疽,瘰疬。

出自:

1.《本草拾遗》:白马骨生江东,似石榴而短小对节。

2.《花镜》:六月雪,六月开细白花。树最小而枝叶扶疏,大有逸致,可作盆玩。喜清阴,畏太阳,深山丛木之下多有之。

3.《植物名实图考》:按白马骨,《本草纲目》入于有名未用,今建昌土医以治热证;余取视之,即六月雪。小叶白花,矮科木茎,与《拾遗》所述形状颇肖,盖一草也…..….《宁都州志》: 疑即《图经》曲节草,一名六月霜,与图形殊不。

真伪鉴别

性状鉴别:

(1)白马骨 根细长圆柱形,有分枝,长短不一,直径3-8mm,表面深灰色、灰白色或黄褐色,有纵裂隙,栓皮易剥落。粗枝深灰色,表面貌纵裂纹,栓皮易剥落;嫩枝浅显灰色,微被毛;断面纤维性,木质,坚硬。叶对生或簇生,薄弱革质,黄绿色,卷缩或脱落。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长圆太卵形,长1.5-3cm,宽5-12mm,先端短尖或钝,基部渐狭成短柄,全缘,两面羽状网脉突出。枝端叶间有时可见黄白色花,花萼裂片几与冠简等长;偶见近球形的核果。气微味淡。(2)六月雪叶狭椭圆形,长7-15mm宽2-5mm,花萼裂片长仅为冠简之半。

显微鉴别:

白马骨茎横切面:

木栓层外侧为落皮层。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韧皮部较窄,外侧有纤维及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断贯热电厂列成环,壁木化;有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宽广,老茎可见年轮;导管多单个散在,木射线宽1列细胞,少见3-5列细胞类圆形,壁厚,木化,纹孔及孔沟大多明显,有的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髓部为薄壁细胞,有的中央呈空洞状。该品质薄壁细胞含淀粉粒。白马骨叶横切面:表皮细胞类方形,外被角质层。栅栏组织2-3列细胞,通过中脉。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含有草酸钙针晶束。中脉上、下表皮内侧有厚角组织,上表皮可见单细胞非腺毛。中脉维管束外韧型,维管束鞘纤维不连成环。

白马骨粉末特征:

灰绿色。①淀粉粒众多,单粒类圆形,直径2-8μm,层纹,脐点不明显;复粒多见。②纤维散在或成束,多呈梭形,直径6-15μm,壁厚,木化。③草酸钙针晶束散在,或成束存在于薄壁细胞中。④石细胞单个或数个相连,长椭圆形,长径约50μm,短径约15μm,孔沟明显。⑤非腺毛单细胞。⑥气孔平轴式。⑦叶表皮细胞具角质层纹理。

种植技术

1 气候土壤:喜温暖湿润气候,但能耐旱。在丘陵和平坝排水良好的夹砂土栽培较好。

2 种植:用扦插繁殖。四川地区在10-11月扦插育苗。先挖翻土地,敲细整平,开1.3m宽的畦,然后在畦上开横沟,沟距25cm,深约13cm,扦插时,选取老株上的健壮枝条,剪成长约16cm的插条,每沟插20-25根,顶端2节露出畦面,填土压紧,浇水。培育2-3年后,即可移栽。移栽在春、秋雨季进行。整地与苗床相同。栽时按行距66cm,株距48cm,开深约16cm的穴,每穴栽苗1-2株,填土压紧。

3 田间管理:苗期每年浅耕除草4次,在3、5、8、11月进行。追肥3次,在3、5、11月中耕除草后进行,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移栽后,每年中耕除草3次,在4、7、10月进行。追肥2次,在4月和10月各1次。肥料春季可用人畜粪水,冬季可用土杂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