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药子

2025-01-14 09:41:41 内容管理员 6

别名

中文名:红药子

拉丁文名:Radix Polygoni Ciliinerve

英文名:Ciliatenerve Knotweed Root, Root of Ciliatenerve Knotweed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ciliinerve(Nakai) Ohwi

别名:

红药、赤药、朱砂七、黄药子、朱砂莲、猴血七、血三七。

概述

本品为蓼科廖属植物毛脉萝的块根.

产地分布

本品分布于东北、西北和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形态特征

毛脉蓼,多年生蔓性草本。根状茎膨大成块状,木质。茎细长,中空,绿紫色,先端分枝。托叶鞘膜质,褐色,近乎透明。叶互生;叶柄长0.5-5cm,上面具沟,下面具粘质乳头状突起或具微小纤毛;叶片长圆状椭圆形,长6-11cm,宽3-6cm,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具明显小梗;花被白色或淡紫色,5裂,外侧裂片中脉具翅;雄蕊8,子房三棱状,柱头3,盾状。小坚果三棱形,黑紫色,为扩大的膜质翅的花被所包。花期夏季。

生态环境

生于山坡、路边、滩地或乱石石中。

生物学特性

耐阴,以荫蔽的环境为宜。若光照过强,气温高,则幼苗极易死亡。产区栽培多选择红紫泥土。

生长周期

多年生

采收加工

采收:

7-10月采收,切片晒干。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灰屑。

形状规格

块根呈不规则块状,或略呈圆柱形,长8-15cm,或更长,直径3-7cm,表面棕黄色,或略呈圆柱形,长8-15cm,或更长,直径3-7cm,表面棕黄色。根头部有多数茎基呈疙瘩状。质极坚硬,难折断,剖面深黄色。根头部有多数茎基呈疙瘩状。质极坚硬,难折断,剖面深黄色。木质深浅黄色呈环状,近髓部另有分散的浅黄色木质部束。气微,味苦。

性味功能

性味功效:

味苦,微涩,性凉。归肺,大肠,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的功效。治于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急性菌痢,急性肠炎,泌尿系统感染,多种出血,跌打损伤,月经不调,风湿痹痛,热毒疮疡,烧伤等症状。

化学成分:

毛脉蓼块根中含有大黄素(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素-8-β-D-葡萄糖甙(蒽甙B)(emodin-8-B-D-glucopyranoside,anthraglycoside B)和大黄素甲醚-8-β-D吡喃葡萄糖甙(蒽甙A)(physcion-8-β-D-glucopyranoside,anthraglycosideA),还含有鞣质。

真伪鉴别

真伪鉴别:

块根切面:木栓层为10数列深棕色木栓细胞。栓内层为4-5列细胞;皮层较薄。韧皮部宽广,韧皮束呈条状,稍弯曲,由木纤维围绕成束,略呈二轮排列。髓部有异型维管束。及20-60um;并含淀粉粒,长圆形、近三角形,直径4-12μm,脐点裂缝状或呈“十”字状。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适量回流提取2h,分取乙醇提取液3ml,置不同试管中:1.加2%氢氧化钠液1ml,显樱红色。2.滴加1%三氯化铁,显暗棕色。

2、取上述乙醇提取液滴于滤纸上,置荧光灯(254)下观察,显淡红色荧光。

3、薄层色谱,方法与结果参见“荞麦七”条。

种植技术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法。选择地势倾斜、阴湿的砂壤土作苗床。深翻细耙作高畦,畦宽70cm,长度不定。6月中旬果实成熟后及时采收,晾干,开裂后除去果壳,于7月上旬播种。撒播,覆细土约1.5cm,搭棚遮荫。苗龄约60d真叶5-6片时移栽,行株距20cmX7cm。

田间管理

移栽后及时搭荫棚,棚高1.6-2m,荫蔽度30%左右。缺苗者需及时补栽,勤除草。移栽后施1次定根肥,转青后追肥1次。以后每年返青后追肥1次。返苗后进行1次浅耕。生长期注意培土,防止块根外露。

病虫害防治

(1)白绢病为害块根,高温、高湿季节发病最盛。防治方法:及时拔除病株并销毁,病穴用石灰消毒。雨季防止积水。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2)马兜铃凤蝶幼虫7月下旬至10月下旬咬食叶片和茎,可喷90%敌百虫500-800倍液防治。10月上旬开始化蛹,可人工捕。

(3)金裳凤蝶幼虫零星为害,防治方法同马兜铃凤蝶。

(4)裂爪螨整个生育期均有发生,以4-5月至返苗前为害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