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萍草
别名
中文名:浮萍草
英文名:Common Ducksmeat Herb
别名:
水萍、水花、浮萍、藻、萍子草、小萍子、浮萍草、水藓、水帘、九子萍、田萍
概述
本品为浮萍科植物紫萍或浮萍的全草。《唐本草》称:“水萍者,有三种:大者名苹;水中又有蒋菜,亦相似而叶圆;水上小浮萍主火疮。”《神农本草经》谓:“云水萍,应是小者。”《纲目》云:“《本草》所用水萍,乃小浮萍,非大苹也,陶苏俱以大苹注之误矣。萍之与苹,音虽相近,字却不同,形亦沮别。浮萍处处池泽止水中甚多,季春始生。一叶经宿,即生数叶,叶下有微须,即其根也。一种背面皆绿者。一种面青背紫赤若血者,谓之紫萍,入药为良。七月采之。紫背浮萍,七月采之,拣净,以竹筛摊晒,下置水一盆映之,即易干。”《别录》记载:“主消渴者,以湿热之邪去,则津液自生,而渴自止也。其日下气,以休浴生毛发者,亦以寒能除热,凉血之验也。”张寿颐曰:“浮萍,轻浮最甚,故上宣肺气,外达皮毛,发汗泄热,下通水道,《本经》、《别录》、大明诸家主治,无不在此范围之内。然不仅专人气分,而兼清血热,故《圣济》以治吐血不止,《圣惠方》又治鼻舰,濒湖以治目赤、口疮,既善清火,而又导热下行,其效良捷。近人止以为发汗之药,而不知清热正其专长,殊觉未尽其用。且其质最轻,气味皆薄,虽日发汗,性非温热,必无过汗之虑。”
产地分布
本品主产于湖北、福建、四川、江苏、浙江、河南、安徽等地。
形态特征
1、紫萍多年生细小草本,漂浮水面。根5-11条束生,细年,纤维状,长3-5cm。在根的着生处一侧产生新芽,新芽与母体分离之前由一细弱的柄相连结。叶状体扁平,单生或2-5簇生,阔倒卵形,长4-10mm,宽4-6mm,先端钝圆,上面稍向内凹,深绿色,下面呈紫色,有不明显的掌状脉5-11条。花序生于叶状体边缘的缺刻内;花草性,雌雄同林;佛焰苞袋状,短小,2唇形,内有2雄花和1雌花,无花被;雄花有雄蕊2,花药2室,花丝纤细;雌花有雌蕊1,子房无柄,1室,具直立胚珠2,花柱短,柱头扁平或环状。果实圆形,边缘有翅。花期4-6月,果期5-7月。
2、浮萍,浮水小草本。根1条,长3-4cm,纤细,根鞘无翅,根冠钟圆或截切状。叶状体对称,倒卵形、椭圆形或近圆形,长1.5-6mm,宽2-3mm,上面平滑,绿色,不透明,下面浅黄色或为紫色,全线,具不明显的3脉纹。叶状体背面一侧具囊,新叶状体于囊内形成浮出,以极短的细柄与母体相连,随后脱落。花单性,雌雄同株,生于叶状体边缘开裂处;佛焰苞翼状,内有雌花1,雄花2;雄花花药2室,花丝纤细;雌花具1雌蕊,子房巨室,具弯生胚珠1枚。果实近陀螺状,无翅。种子1颗,具凸起的胚乳和不规则的凸脉12-15条。
生态环境
宜先水田、池沼、湖泊栽培
生长习性
喜温气候和潮湿环境,忌亚寒。
生长周期
一年生
采收加工
5-7月采收。捞出后去杂质,洗净,晒干。
真伪鉴别
叶状体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下表皮细胞垂周壁近平直,无气孔。上表皮内侧的薄壁细胞类椭圆形至类圆形,有胞间隙,有的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3-20um;有的--含针晶,针晶长17-30m,细胞较大。下表皮内侧为通气组织,由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民间隙较大。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5g,加乙醇90ml,充分搅拌后,放置一夜,滤过,滤液于水浴蒸干,残渣加水3ml溶解,滤过。取滤液0.5ml,加浓盐酸及镁粉少量,小火加热至沸,溶液显橙色。(检查黄酮类)。
种植技术
(一)、用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法。
1、采收成熟种子,随采随播将种子用黄泥包成小团,每团包2-3颗种子,丢进栽培的水面里。
2、分株繁殖:春、夏季,捞取部分母株,分散丢进栽培的水面里。
(二)、田间管理:经常清除水面杂草,保持栽培水面静止;注意灌水,防止干旱。
药典标准
本品为浮萍科植物紫萍Spirodela polyrrhiza (L.) Schleid.的干燥全草。6~9月采收,洗净,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为扁平叶状体,呈卵形或卵圆形,长径2~5mm。上表面淡绿色至灰绿色,偏侧有1小凹陷,边缘整齐或微卷曲。下表面紫绿色至紫棕色,着生数条须根。体轻,手捻易碎。气微,味淡。
[鉴别](1)本品粉末黄绿色。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呈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无气孔。通气组织多破碎,由薄壁细胞组成,细胞间隙较大。草酸钙簇晶较小。草酸钙针晶成束。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放置,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浮萍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p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6:3: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铝无水乙醇溶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8.0%(通则0832第二法)。
[性味与归经]辛,寒。归肺经。
【功能与主治】宣散风热,透疹,利尿。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水肿尿少。
[用法与用量]3~9g。外用适量,煎汤浸洗。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