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
别名
中文名:白芥子
英文名:White Mustard Seed
概述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药食两种品种,近年来食用量渐增。《名医别录》列芥为上品。《本草经集注》云:"芥似菘而有毛。味辣"。《唐本草》谓:"子入药用”。至《开宝本草》才将白芥独立成条,又名胡芥、蜀芥。《唐本草》中云:"又有白芥子,粗大,白色,如白梁米,甚辛美,从戎中来"。《蜀本草》也说:"一种叶大、子白、且粗、曰胡芥,啖之及入药最佳"。《本草纲目》载:"其种来自胡戎,而盛于蜀,故名"。此种即白芥Sinapis alba L.
产地分布
栽培于田中。白芥于山西、山东、安徽、新疆、四川、云南有栽培。芥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白芥子:为植物白芥的成熟种子,主产于安徽、河南等地。黄芥子:为植物芥的成熟种子,主产于安徽、河南等地。北芥子:又名真白芥子。为产于北方的白芥子。习以为佳。
产地分布:分布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河北、陕西、山西等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药材主产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河北、陕西、山西等地。以安徽、河南产量为大。
形态特征
1、白芥 sinapis alba L.[Brassica alba(L.)Boiss.Brassica hina Moench.]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达lm。茎直立,植株粗壮,被白色粗毛。叶互生,茎基部叶具长柄;叶片宽大,宽椭圆形或倒卵形,长6-15cm,最宽处达5cm以上,大头状羽裂或近全裂,边缘具疏齿;茎生叶,叶片较小,裂片较细。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萼片4,披针形,花瓣4,长宽卵形,黄色,基部有直立长爪;雄蕊6,4强;子房长柱形,密被白色长毛,花柱细长,柱头近2裂。长角果圆柱形,长2-3cm,密被白色粗毛,种子间缩溢,先端有喙。种子近球形,直径1.5-2mm,淡黄色。花期4-6月,果期6-8月。
2、芥 brasslca Juncea (L.) Czern.et Coss.(31napls Juncea L.)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达1.2m,茎直立,植株有时微被白粉。基生叶大,具长柄,叶片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5-50cm,不分裂或大头羽状分裂,先端裂片特别长大,两侧裂片甚小,边缘具重锯齿或缺刻;茎生叶不分裂,披针形至线形,向上渐小,全缘。总状花序顶生,聚成圆锥状;萼片4,披针形,外侧两片大,基部略呈囊状;花瓣4,鲜黄色,宽倒卵形,长约5mm,宽约2mm,下部具爪;雄蕊6,4强;子房长圆形。长角果,圆柱状,长3-5cm,光滑无毛,顶端具喙。种子近球形,直径1.2-1.8mm,鲜黄色至黄棕色。花期4-6月,果期5-7月。
生态环境
该品适应性较强,田头田尾,沟旁均有生长。
生物学特性
一年或两年生草本。叶互生,茎基部叶片宽大,倒卵形,琴状深裂或近全裂,裂片5-7,先端大,向下渐小;茎上部叶具短柄,裂片较细;近花序叶常少裂。总状花序顶生;花萼4,绿色;花冠4,黄色,有爪。长角果,广线形,长2-4cm,密被粗白毛,先端有长喙。种子圆形,淡黄白色。花期4-6月,果期6-8月。白芥子喜向阳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旱,怕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盐碱地不宜种植,以肥沃的沙质壤土和粘壤土种植生长良好,不同地区可秋播和春播。
生长习性
白芥子喜向阳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旱,怕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盐碱地不宜种植,以肥沃的沙质壤土和粘壤土种植生长良好,不同地区可秋播和春播。
生长周期
一到两年生。
采收加工
夏末、秋初当角果由绿变白、喙部呈枯萎状时即为成熟。将地上部分割回,暴晒,打出种子,去净杂质,再晒至全干,以成实饱满、色纯白者为佳。
炮制:
炒白芥子:取净白芥子,用文火炒至深黄色,有爆裂声,并发出香辣气味时取出,放凉。用时捣碎。炒后能缓和其辛燥之性,增强化痰利气的作用。
贮藏养护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形状规格
呈圆球形,直径1-2.5mm,表面灰白色至黄白色。用放大镜观察,表面可见细微的网纹,一端有暗色小点状种脐。破开,可见内含黄白色折叠的子叶,富油性。无臭,味辛、辣。以粒均匀、饱满、色白者为佳。
性味功能
味辛,性温。入肺、胃经。具有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之功效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
化学成分:
1、白芥子的主要成分为白芥子甙(Sinalbin),约含2.5%,并含脂肪油20-26%,芥子酶(Myrosin),芥子碱(Sinapine)等。白芥子甙酶解后生成异硫氰酸对羟基苄酯(即白芥子油),酸性芥子碱和葡萄糖;酸性硫酸芥子碱经碱性水解,又可生成芥子酸(Sinapic acid)和胆碱。经预试尚有氨基酸、
蛋白质、糖、多糖、黄酮甙、脂肪油、植物甾醇及中性树脂的反应。
2、黄芥子的主成分为芥子甙(Sinigrin),约含4%,并含少量芥子酶、芥子酸、芥子碱及30-37%脂肪油、蛋白质、粘液质。脂肪油中主要为芥酸(Erucic acid),20碳烯-11酸(Eicosenoid acid),油酸、亚油酸、花生酸和亚麻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山嵛酸(Behenic acid)的甘油酯等。芥子甙酶解后生成芥子油、硫酸氢钾及葡萄糖。芥子油含异硫氰酸的甲酯、异丙酯、丙烯酯、丁酯、仲丁酯、丁烯-3-酯,戊烯-4-酯、苯酯、苯乙酯和3-甲硫基丙酯。经预试,样品具氨基酸、蛋白质、糖、多糖或甙类、黄酮甙、生物碱、植物甾醇、挥发油、脂肪油、异硫氰甙的反应。
真伪鉴别
生药材鉴定:
种子呈圆球形,直径1.1-2.0-2.5毫米,较黄芥子为大。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光滑。在扩大镜下观察,可见细微的网纹及一暗色小点状的种脐。种皮脆薄易压碎,剥去后有薄膜状的胚乳粘着于种皮内表面。胚黄白色,油质,二子叶相叠,并于中脉处折起呈马鞍状,胚根亦折转而藏于其间。气无,味先觉油样而后微酸,继感辛辣。以个大、饱满、色白、纯净者为佳。显微鉴定:种子横切面:表皮为1列粘液细胞,有粘液质纹理;下皮细胞2列,大小约相等;栅状细胞为1列高度约均等的厚壁细胞,内壁及侧壁增厚,外壁菲薄;色素层细胞颓废,不含色素。内胚乳为1-2列类长方形细胞,含糊粉粒。子叶及胚根薄壁细胞含脂肪油滴及糊粉粒。粉末;深棕色。①种子皮栅状细胞淡黄色。断面观细胞1列,高度较均等,径向14-26 μm,切向7-17μm,外壁及侧壁中部以上薄,侧壁下部及内壁增厚;表面观类多角形或稍延长,垂周壁平直或细波状弯曲,厚2-3um。②种皮表皮细胞断面观类方形或稍径向延长,遇水膨胀粘液质化,内切面壁由纤维素沉积形成径向棒状的纤维素柱隐约可见;表面观多角形或类多角形,脐状纤维
素柱周围可见粘液质纹理。③种皮下皮细胞多皱缩,细胞界限不甚清楚。④内胚乳细胞含糊粉粒、油滴及灰色颗粒物;子叶细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本品以粒大、饱满、色黄白者为佳。
性状鉴别:
1、白芥子:种子近球形,直径2-2.5mm。表面淡黄色,光滑,在放大镜下观察,可见细微的网纹,一端具一圆形淡褐色的种脐。去掉种皮可见2肥厚子叶,油质、相互纵向摺叠,胚根包藏于其间。气微,味辛辣。以粒大,饱满,色黄白,纯净者为佳。
2、黄芥子:种子形状与白芥子相似而较小,直径1.2-1.8mm,表面鲜黄色至黄棕色,少数为暗红棕色。气微,味极辛辣。
以子粒饱满,均匀,鲜黄色,无杂质者为佳。
种植技术
用种子繁殖,秋播于白露节前后,春播于解冻时顶凌进行。选择平坦向阳,有排灌条件的肥沃地块施足优质圈肥3000公斤,复合肥或磷酸二铵30-50公斤。翻耕耙细整平,做成宽畦,按行距40-50厘米,开1厘米,略浅沟,条播于沟内,覆土1厘米,略镇压,浇水,与种白菜,萝卜相似。如土壤墒情充足可适当深播,将表土档细保墒出苗。温度在16℃时7天以后出苗。此药可与其它作物间作。严禁与菜籽、萝卜、黄芥子、白菜籽等作物为邻以防杂交变异影响质量,每亩需用种子1公斤。
田间管理:
出苗后要松土、除草、苗高15厘米时,可按株距20厘米左右定苗。苗过密则分枝少。植株高,易倒伏。苗高27厘米时结合追肥进行中耕封垄培土防止被风吹倒。花穗抽出后不再追施一些过磷酸钙,亩施30公斤,并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以利增产。
高产措施:
化冻时即播种,易保苗,且能在麦收前成熟。籽饱满成实,产量高。
药典标准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或芥Brassica juncea(L.) Czern.et Coss.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白芥子",后者习称"黄芥子"。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性状]白芥子呈球形,直径1.5~2.5mm。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具细微的网纹,有明显的点状种脐。种皮薄而脆,破开后内有白色折叠的子叶,有油性。气微,味辛辣。黄芥子 较小,直径1~2mm。表面黄色至棕黄色,少数呈暗红棕色。研碎后加水浸湿,则产生辛烈的特异臭气。
[鉴别] (1) 本品横切面:白芥子种皮表皮为黏液细胞,有黏液质纹理;下皮为2列厚角细胞;栅状细胞1列,内壁及侧壁增厚,外壁菲薄。内胚乳为1列类方形细胞,含糊粉粒。子叶和胚根薄壁细胞含脂肪油滴和糊粉粒。黄芥子种皮表皮细胞切向延长;下皮为1列菲薄的细胞。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50ml,超声处理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芥子碱硫氰酸盐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丙酮-甲酸-水(3.5:5:1: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4.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6.0%(通则2302)。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12.0%。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08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10:90)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6nm。理论板数按芥子碱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芥子碱硫氰酸盐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细粉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甲醇50ml,超声处理20分钟(功率250W,频率20kHz),滤过,滤渣再用甲醇同法提取三次,滤液合并。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流动相溶解,转移至5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芥子碱以芥子碱硫氰酸盐(C16H24NO5·SCN)计,不得少于0.50%。
饮片
[炮制]芥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同药材。
炒芥子 取净芥子,照清炒法(通则0213)炒至淡黄色至深黄色(炒白芥子)或深黄色至棕褐色(炒黄芥子),有香辣气。用时捣碎。
[性状]本品形如芥子,表面淡黄色至深黄色(炒白芥子)或深黄色至棕褐色(炒黄芥子),偶有焦斑。有香辣气。
[检查]水分同药材,不得过8.0%。
[含量测定]同药材,含芥子碱以芥子碱硫氰酸盐(C16H24NO5·SCN)计,不得少于0.40%。
[鉴别][检查](总灰分)【浸出物]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肺经。
[功能与主治]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用法与用量]3~9g。外用适量。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