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叶
别名
参叶、辽参叶
概述
五加科人参属人参PanaxginsengC.A.Mey.的干燥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
产地分布
陕西的安康、平利、镇坪、岚皋、汉阴、石泉、宁陕、西乡、城固、宁强;四川的平武、青川、北川、九寨沟(南坪)、汶川、雅安、汉源、峨眉、马边;重庆的城口、巫溪等地有产或有分布。
采收加工
野生深山密林,6~7月夏至至小暑期间,枝叶茂盛时采摘,带叶柄采下,阴干,待八九成干时,理顺压平,每10支用红绿线扎成小把如扇形,或扎成小束,防止叶片破碎。
贮藏养护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商品安全水分9%~14%。
形状规格
掌状复叶带有长柄,小叶5片,偶有3~9片。叶呈卵形或倒卵形,暗绿色,基部小叶长2~8cm,宽1~4cm。中间小叶3片几等大,长4~16cm,宽2~7cm,基部楔形,先端渐尖,边缘具细锯齿及刚毛,上表面叶脉生刚毛,下表面叶脉隆起,纸质、易碎。气清香,味微苦而稍甘。长扎成长12~35cm的小把。
小把参叶又称汉中参叶。叶大、茎粗、色浓绿、叶压平、扎成小把如扇形,习称“大叶小把货”质优。实际为竹节参叶。
大把参叶又称四川参叶。叶小、色绿中带黄,茎细软,叶多皱卷,扎成大把,习称“小叶大把货”质次。实际为珠子参叶。
散参叶叶皱卷,多压碎,严重时茎叶分离。大、小叶混装。
性味功能
补气,宜肺,祛暑,生津。用于气虚咳嗽,暑热烦躁,津伤口渴,头目不清,四肢倦乏。
真伪鉴别
百合科植物七叶一枝花/Wispo/yP%W«Sm.的茎叶,别名七叶莲、独脚莲、铁灯台、卓河车、九道箍。分布于黄河以南地区,以西南地区为主洋见重楼项下。
茎圆柱形,叶5~8轮生基顶,通常7片,上下两层,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倒卵形。厚纸质,叶柄长
0.5~2cm,全株无毛。四川等少数地区曾误作参叶收购。
发展前景
参叶始载于《本草从新》,其功能补中带表,内服生津祛暑,降虚火,解酒毒;外用煎汁洗,传说能乌须黑发,为少常用中药。近世纪所用的参叶,来源为珠子参、竹节参的叶.均野生,产于泰岭地区,主销广东、福建及各大城市,出口也销。过去集散于汉中和湖北老河口。四川也有少量生产。云南是珠子参、竹节参资源最丰富的锴,而无参叶生产,原因与产季有关,参叶要求叶茂、色绿,产季盛夏,如将地上茎采去,秋、冬无法采挖地下根茎。如果等待秋冬,叶黄、茎枯则不能作参叶。反之,陕西汉中、安康地区(现安康市),产参叶,而珠子参、竹节参很少。全国年产销最最多1万~2万kg。近年的参叶,东北产家种园参叶也行销,199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人参叶首载。据《本草纲目拾
遗》载述:“辽参之叶也,率多参客带來,以其气味清香而微甘,善于生津,又不耗气。故贩参者干之,带以饱遗……近因辽参H贵,医辄以之代参……故今大行于时。苏州参行参叶且价至三五换不等。色不黄瘁,绿翠如生,手按之有清甜香气者真”。从这段文字记叙,可以确认200多年前药用的参叶是东北人参叶。但近世纪缘何变为珠子参、竹节参的叶?不明其因。如今后参叶来源为人参叶,家种园参大景栽培,其货源不成问题。
性味功能
补气,宜肺,祛暑,生津。用于气虚咳嗽,暑热烦躁,津伤口渴,头目不清,四肢倦乏。
真伪鉴别
百合科植物七叶一枝花/Wispo/yP%W«Sm.的茎叶,别名七叶莲、独脚莲、铁灯台、卓河车、九道箍。分布于黄河以南地区,以西南地区为主洋见重楼项下。茎圆柱形,叶5~8轮生基顶,通常7片,上下两层,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倒卵形。厚纸质,叶柄长0.5~2cm,全株无毛。四川等少数地区曾误作参叶收购。
发展前景
参叶始载于《本草从新》,其功能补中带表,内服生津祛暑,降虚火,解酒毒;外用煎汁洗,传说能乌须黑发,为少常用中药。近世纪所用的参叶,来源为珠子参、竹节参的叶.均野生,产于泰岭地区,主销广东、福建及各大城市,出口也销。过去集散于汉中和湖北老河口。四川也有少量生产。云南是珠子参、竹节参资源最丰富的锴,而无参叶生产,原因与产季有关,参叶要求叶茂、色绿,产季盛夏,如将地上茎采去,秋、冬无法采挖地下根茎。如果等待秋冬,叶黄、茎枯则不能作参叶。反之,陕西汉中、安康地区(现安康市),产参叶,而珠子参、竹节参很少。全国年产销最最多1万~2万kg。近年的参叶,东北产家种园参叶也行销,199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人参叶首载。据《本草纲目拾遗》载述:“辽参之叶也,率多参客带來,以其气味清香而微甘,善于生津,又不耗气。故贩参者干之,带以饱遗……近因辽参H贵,医辄以之代参……故今大行于时。苏州参行参叶且价至三五换不等。色不黄瘁,绿翠如生,手按之有清甜香气者真”。从这段文字记叙,可以确认200多年前药用的参叶是东
北人参叶。但近世纪缘何变为珠子参、竹节参的叶?不明其因。如今后参叶来源为人参叶,家种园参大景栽培,其货源不成问题。
药典标准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叶。秋季采收,晾干或烘干。
[性状]本品常扎成小把,呈束状或扇状,长12~35cm。掌状复叶带有长柄,暗绿色,3~6枚轮生。小叶通常5枚,偶有7或9枚,呈卵形或倒卵形。基部的小叶长2~8cm,宽1~4cm;上部的小叶大小相近,长4~16cm,宽2~7cm。基部楔形,先端渐尖,边缘具细锯齿及刚毛,上表面叶脉生刚
毛,下表面叶脉隆起。纸质,易碎。气清香,味微苦而甘。
[鉴别] (1)本品粉末黄绿色。上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略呈长方形,长35~92μm,宽32~60μm,垂周壁波状或深波状。下表皮细胞与上表皮相似,略小;气孔不定式,保卫细胞长31~35μm。叶肉无栅栏组织,多由4层类圆形薄壁细胞组成,直径18~29μm,含叶绿体或草酸钙簇晶,草酸钙簇晶直径12~40μm,棱角锐尖。
(2)取本品粉末0.2g,置10ml具塞刻度试管中,加水1ml,使成湿润状态,再加以水饱和的正丁醇5ml,摇匀,室温下放置48小时,取上清液加3倍量以正丁醇饱和的水,摇匀,静置使分层(必要时离心),取上层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人参皂苷Rg┐对照品、人参皂苷Re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2.5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乙酸乙酯-水(4:1: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水分不得过12.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10.0%(通则2302)。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05%磷酸溶液(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3nm。理论板数按人参皂苷Re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人参皂苷Rg₁对照品、人参皂苷Re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l含人参皂苷Rg10.25mg、人参皂苷Re 0.5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约0.2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三氯甲烷30ml,加热回流1小时,弃去三氯甲烷液,药渣挥去三氯甲烷,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3小时,提取液低温蒸干,加水10ml使溶解,加石油醚(30~60℃)提取2次,每次10ml,弃去醚液,水液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为1.5cm,柱长为15cm),以水50ml洗脱,弃去水液。再用20%乙醇50ml洗脱,弃去20%乙醇洗脱液,继用80%乙醇80ml洗脱,收集洗脱液70ml,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两种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人参皂苷Rg1(C42H72O14)和人参皂苷Re(C48H82O18)的总量不得少于2.25%。
[性味与归经]
苦、甘,寒。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
补气,益肺,祛暑,生津。用于气虚咳嗽,暑热烦躁,津伤口渴,头目不清,四肢倦乏。
[用法与用量]3~9g。
[注意]不宜与藜芦、五灵脂同用。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