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骨叶

2024-12-17 10:17:07 内容管理员 7

别名

猫儿刺、枸骨刺、八角茶、老鼠刺、老虎刺、狗青笋、散血丹、八角刺、羊角刺。

概述

枸骨叶,中药名。为冬青科植物枸骨llex cornuta Lindl.ex Paxt.的干燥叶。

产地分布

产河南、湖北、安徽、江苏等地,浙江、安徽、四川、陕西等地亦产。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通常呈灌木状。树皮灰白色,平滑。单叶互生,硬革质,长椭圆状直方形,长3~7.5厘米,宽1~3厘米,先端具3个硬刺,中央的刺尖向下反曲,基部各边具有1刺,有时中间左右各生1刺,老树上叶基部呈圆形,无刺,叶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具叶柄。花白色,腋生,多数,排列成伞形;雄花与两性花同株;花萼杯状,4裂,裂片三角形,外面有短柔毛;花瓣4;倒卵形,基部愈合;雄蕊4,着生在花冠裂片基部,与花瓣互生,花药纵裂;雄蕊1。核果椭圆形,鲜红色。种子4枚。花期4~5月。果期9~10月。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形状规格

干燥叶呈长椭圆状直方形,长3~7.5厘米,宽1~3厘米,革质,卷曲,先端具3个硬刺,基部有两个硬刺,有的叶中间左右各具1刺,上面黄绿色,光泽,有皱纹,主脉凹陷,下面灰黄色或暗灰色,沿边缘具有延续的脊线状突起,叶柄短,常不明显。气无,味微苦。以色绿、无枝者为佳。

性味功能

性味:味苦,气凉,无毒。

功能主治:补肝肾,养气血,祛风湿。治肺劳咳嗽,劳伤失血,腰膝痿弱,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药典标准

本品为冬青科植物枸骨llex cornuta Lindl.ex Paxt.的干燥叶。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呈类长方形或矩圆状长方形,偶有长卵圆形,长3~8cm,宽1.5~4cm。先端具3枚较大的硬刺齿,顶端1枚常反曲,基部平截或宽楔形,两侧有时各具刺齿1~3枚,边缘稍反卷;长卵圆形叶常无刺齿。上表面黄绿色或绿褐色,有光泽,下表面灰黄色或灰绿色。叶脉羽状,叶柄较短。革质,硬而厚。气微,味微苦。

[鉴别](1)本品叶片近基部横切面:上表皮细胞类方形,壁厚,外被厚的角质层,主脉处有单细胞非腺毛;下表皮细胞略小,可见气孔。栅栏组织为2~4列细胞,海绵组织疏松;主脉处上、下表皮内为1至数列厚角细胞。主脉维管束外韧型,其上、下方均具木化纤维群。叶缘表皮内常依次为厚角细胞和石细胞半环带,再内为木化纤维群;叶缘近叶柄处仅有数列厚角细胞,近基部以上渐无厚角组织。叶缘表皮内和主脉处下表皮内厚角组织中偶有石细胞,韧皮部下方的纤维群外亦偶见。薄壁组织和下表皮细胞常含草酸钙簇晶。

(2)取本品粉末2g,加70%乙醇4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40ml使溶解,加三氯甲烷40ml振摇提取,弃去三氯甲烷液,水层加浓氨试液2ml,摇匀,再加水饱和的正丁醇40ml振摇提取,分取正丁醇液,浓缩至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枸骨叶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p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3:1:0.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8.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6.0%(通则2302)。

[性味与归经]苦,凉。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养阴,益肾,平肝。用于肺痨咯血,骨蒸潮热,头晕目眩。

[用法与用量]9~15g。

[贮藏]置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