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母

2024-12-16 11:10:33 内容管理员 5

别名

虻、黄虻、茴、贝母、勤母、药实。

概述

川贝母是润肺止咳的贵重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疗效卓著,驰名中外。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或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的干燥鳞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收载。前三者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青贝”、“松贝”和“岷贝”,后者习称“炉贝”。贝母始载《诗经》,称贝母为“虻”。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曰:“贝母。味辛平,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喉痹乳难,金疮风痉”。其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述。苏颂谓:“叶似大蒜,四月蒜熟采之良”。1624年,倪朱谟在《本草汇言》中首次提出贝母以“川者为妙”。1765年,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指出:“土贝形大如钱,独瓣不分,与川产迥别”,始将川贝母母与其它贝母分开,谓川贝母母味苦而补,虚寒咳嗽以川贝母母为宜。

产地分布

暗紫贝母:为商品松贝之主流种,分布于四川西部、青海南部及甘肃南部;主产于四川红原、若尔盖、松潘、南坪、茂纹、黑水、理县、平武、马尔康;青海班玛、久治、达日、甘达、玛泌、玛多、河南、同仁、同德。

川贝母:为商品青贝母主流种之一,分布于四川西部及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西藏南部及东部;主产于四川康定、雅江、九龙、丹巴、稻城、得荣、乡城、小金、金川;西藏芒康、贡觉、江达、察雅、左克、察隅;云南德钦、贡山、中甸、宁莨、丽江、维西、福贡、碧江。

甘肃贝母:为商品青贝母主流种之一,分布于四川西部、青海东部及南部、甘肃南部;主产于四川康定、雅江、九龙、丹巴、壤塘、小金、金川、马尔康、汶川、茂汶、理县、黑水、南坪;甘肃陇南、岷县、洋县、甘谷、文县、武都、舟曲、宕昌、迭部、曲玛;青海班玛、久治、达日、甘德、玛泌、玛多、河南、同仁、同德。

梭砂贝母:为商品炉贝主流种,分布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青海南部、西藏东南部;主产于四川石渠、德格、甘孜、色达、白玉、新龙、炉霍、道孚、理塘、阿坝、壤塘、宝兴、芦山;西藏芒康、贡觉、江达、左贡、察雅、昌都、丁青、巴青、聂荣、安多;青海玉树、称多、杂多、治多、襄谦;云南德钦、贡山、福贡、碧江、中甸、宁莨、维西、丽江。

地方习用品太白贝母分布于四川、陕西、甘肃、湖北,商品归青贝类。

形态特征

1、川贝母 多年生草本,植物形态变异较大。鳞茎卵圆形。叶通常对生,少数在中部兼有互生或轮生,先端不卷曲或稍卷曲。花单生茎顶,紫红色,有浅绿色的小方格斑纹。花紫色逐渐过渡到淡黄绿色,具紫色斑纹;叶状苞片3,先端稍卷曲;花被片6,外轮3片,内轮3片,蜜腺窝在背面明显凸出;蒴果棱上具宽1-1.5毫米的窄翅。

2、暗紫贝母 多年生草本,高15-20厘米,鳞茎球形或圆锥形。茎直立,无毛,绿色或深紫色。叶除最下部对生外,均为互生或近于对生,无柄;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花单生于茎顶;深紫色,略有黄褐色小方格,有叶状苞片1,花被片6,外轮3片近长圆形,内轮3片倒卵状长圆形,密腺窝不明显;蒴果长圆形,6棱,棱上有宽约1毫米的窄翅。

3、甘肃贝母 多年生草本,高20-30-45厘米。鳞茎圆锥形。茎最下部的2片叶通常对生,向上渐为互生;叶线形,先端通常不卷曲。单花顶生,稀为2花,浅黄色,有黑紫色斑点;叶状苞片1,先端卷曲或不卷曲;花被片6,蜜腺窝不很明显;雄蕊6,蒴果棱上具宽约1毫米的窄翅。

4、梭砂贝母 多年生草本,高20-30-40厘米。鳞茎长卵圆形。叶互生,较紧密地生于植株中部或上部1/3处,叶片窄卵形至卵状椭圆形,先端不卷曲。单花顶生,浅黄色,具红褐色斑点;内轮花被片比外轮的稍长而宽;雄蕊6;蒴果棱上的翅宽约1毫米,宿存花被常多少包住蒴果。习用品: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Li)植物形态近似川贝母母,主要区别点:花的内花被片近匙形,最宽处在全长上端4/5-5/6处,在先端两侧边缘有紫色斑带。鳞片呈卵圆形,顶端钝圆。

生态环境

川贝母生于温带高山、高原地带的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中。土壤为山地棕壤、暗棕壤、高山草甸土等。年降水量为70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为67%,无霜期100天左右。由于种类不同,生长环境各有差异。暗紫贝母野生于海拔3200-4500米、阳光充足、腐殖质丰富、土壤疏松之草原上。川贝母母野生于海拔3500-4500米高寒地区土壤比较湿润的向阳草坡。甘肃贝母野生于海拔2800-4400米高寒山地之灌丛或草地。梭砂贝母野生于海拔4400-4600米高寒地带流石滩之岩石缝隙中。太白贝母野生或栽培于海拔1600-2300米山地。

生物学特性

川贝母喜冷凉气候条件,具有耐寒、喜湿、怕高温、喜荫蔽的特性。气温达到30C或地温超过25℃,植株就会枯萎。海拔低、气温高的地区不能生存。在完全无荫蔽条件下种植,幼苗易成片晒死,日照过强会促进植株水份蒸发和呼吸作用加强,鳞茎干燥率低,贝母色稍黄,加工易成"油子"、"黄子"或"软子"。

生长发育特性:川贝母母种子具有后熟特性,保持一定湿度,温度在5℃至25℃,胚继续分化。播种出苗的第1年,植株纤细,仅1匹叶,叶大如针,称针叶。第2年具单叶1-3片,叶面展开,称飘带叶。第3年抽茎不开花,称树兜子。第4年抽茎开花,花期称灯笼,果期称果实为八卦锤。在生长期中,如外界环境条件变化,其生长规律相应变化。进入树兜子、灯笼花的植株将会退回双飘带、一匹叶阶段。幼苗期即开始生长鳞茎,仅米粒大,以后每年随植株发育而增大。当越冬鳞茎更新芽长大出土时,消耗了大量养分,鳞片逐渐萎缩成膜壳,俗称"水壳"或"龙衣",随着地上茎叶的生长发育,新鳞茎体积、体重也不断增长并逐渐超过越冬老鳞茎。但如果养份和阳光不足,新鳞茎亦可能比老鳞茎小而不饱满。部分品种鳞茎可形成1个以上的更新芽,产生几个新的鳞茎,也有的利用走茎或地上茎产生新的鳞茎。暗紫贝母抽生走茎1-4枚,长5-14厘米,中间或末端长出新鳞茎或在茎基上下长出两个鳞茎,如连株状,如此下去,使老植株周围形成大量的一匹叶、双飘带新株。川贝母母植株年生长期约90-120天。生长期长,鳞茎生长大,干物质积累多,越冬保苗率高。1年中,春季出苗后,地上部份生长迅速,5-6月进入花期,8月下旬至9月初果实成熟;9月中旬以后,植株迅速枯萎倒苗,进入休眠期。

生长习性

川贝母喜冷凉气候条件,具有耐寒、喜湿、怕高温、喜荫蔽的特性。

生长周期

野生贝母属多年生;家种贝母,用种子繁殖的,播后第3年或第4年收获。

年需求量:

约350-400吨。

采收加工

1、采收川贝母家种、野生均于6-7月采收。家种贝母,用种子繁殖的,播后第3年或第4年收获。鳞茎繁殖的,播种第2年6-7月倒苗后收获。选晴天,挖起鳞茎,清除残茎、泥土,挖时勿伤鳞茎。采挖野生贝母,用特制的鸟喙状弯形挖药锄轻轻插入土中,往上搬动,贝母鳞茎即露出土面。出土的贝母不能长时捏在手中,以免变成"油子"。

2、加工 贝母忌水洗,挖出后及时摊放晒席上,以1天能晒至半干,次日能晒至全干为好,切勿在石坝、三合土或铁器上晾晒。切忌堆沤,否则泛油变黄。如遇雨天,可将贝母鳞茎窖于水分较少的沙土内,待晴天抓紧晒干。亦可用无烟煤火烘炕,温度控制在50℃以内。温度过高,贝母变成"油子",质量降低。在干燥(晒或炕)过程中,贝母外皮未呈粉白色时,不宜翻动,以防发黄。翻动用竹、木器而不用手,以免变成"油子"或"黄子"。干后,装入麻袋摇动,搓脱泥沙、残根即可。

贮藏养护

川贝母一般为机制麻袋包装,每件40公斤。贮存于低温、干燥处,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70-

75%。商品安全水分12-13%。本品易虫蛀,受潮发霉、变色。受潮品变软,颜色变深,手抓潮软,松开时声不响亮,有的显霉斑,危害的仓虫有药材甲、烟草甲,大理窃蠹、咖啡豆象、玉米象、赤拟谷盗、锯谷盗、印度谷螟等。蛀蚀品表面出现针孔状细小蛀孔,严重时内部蛀成碎粉。

储藏期间,应保持干燥。如果商品含水量高或仓库湿度过大,可选晴天,摊晾。亦可用生石灰、无水氯化钙等吸潮剂或吸潮去湿。有条件的地方应选15℃以下低温干燥库房贮藏。或用密封抽氧充氮进行养护。

形状规格

药材性状:

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厘米,直径0.3-0.9厘米,表面黄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一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青贝:呈类扁球形,高0.4-1厘米,直径0.4-1.6厘米,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炉贝:呈圆锥形,高0.7-2.5厘米,直径0.5-2.5厘米,表面类白色或浅黄棕色,有的具棕色斑点。

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端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规格标准:

国家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订的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川贝母母商品分松贝、青贝、炉贝3种。

川贝母商品规格标准

贝母1、浙贝母ZhebeimuBULBUS FRITILLARIAE THUNBERGII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thunbergii Mig.的干燥鳞茎。

元宝贝 统货 干货。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片,呈半圆形。表面白色或黄白色。质坚实。断面粉白色。味甘微苦。无僵个、杂质、虫蛀、霉变。

1、全国的野生贝母,资源逐渐减少,各地野变家有所发展。由于相互引种的结果,已打破了地区生产范围。因此,贝母的规格标准,仍按不同形式特征划分。各地所产的贝母,符合那个标准,即按那个标准执行。

2、湖北贝母。因《药典》尚未收载。可自行制定规格。珠贝 统货 干货。为完整的鳞茎,呈扁圆形。表面白色或黄白色。质坚实。断面粉白色。味甘微苦。大小不分,间有松块、僵个、次贝。无杂质、虫蛀、霉变。贝母2、川贝母母ChuanbeimuBULBUS FRITILARIAE CIRRHOSAE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przewalskii Maxim.或棱砂贝母Fritillria dela vayi Franch.的干燥鳞茎,前三者按形状不同分别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

松贝 一等 干货。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鳞瓣二,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顶端闭口,基部底平。表面白色,体结实,质细腻。断面粉白色。味甘微苦。每50克在240粒以外,无黄贝、油贝、碎贝、破贝、杂质、虫蛀、霉变。

松贝 二等 干货。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鳞瓣二,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顶端闭口,基部底平。表面白色,体结实,质细腻。断面粉白色。味甘微苦。每50克在240粒以内。间有黄贝、油贝、碎贝、破贝、无杂质、虫蛀、霉变。

青贝 一等 干货。呈扁球形或类圆形,两鳞片大小相似。,顶端闭口或微开口,基部较平或圆形。表面白色,细腻、体结。断面粉白色。味甘微苦。每50克在190粒以外,对开瓣不超过20%。无黄贝、油贝、碎贝、杂质、虫蛀、霉变。

青贝 二等 干货。呈扁球形或类圆形,两鳞片大小相似。,顶端闭口或开口,基部较平或圆形。表面白色,细腻、体结。断面粉白色。味甘微苦。每50克在130粒以外,对开瓣不超过25%。无全黄贝、油贝、碎贝、杂质、虫蛀、霉变。

青贝 二等 干货。呈扁球形或类圆形,两鳞片大小相似。,顶端闭口或开口,基部较平或圆形。表面白色,细腻、体结。断面粉白色。味甘微苦。每50克在130粒以外,对开瓣不超过25%。无全黄贝、油贝、碎贝、杂质、虫蛀、霉变。

1、全国的野生贝母,资源逐渐减少,各地野变家有所发展。由于相互引种的结果,已打破了地区生产范围。因此,贝母的规格标准,仍按不同形式特征划分。各地所产的贝母,符合那个标准,即按那个标准执行。

2、湖北贝母。因《药典》尚未收载。可自行制定规格。青贝 三等 干货。呈扁球形或类圆形,两鳞片大小相似,顶端闭口或开口,基部较平或圆形。表面白色,细腻、体结。断面粉白色。味甘微苦。每50克在100粒以外,对开瓣不超过30%。间有油贝、碎贝、黄贝不超过5%。无杂质、虫蛀、霉变。青贝 四等 干货。呈扁球形或类圆形,两鳞片大小相似。,顶端闭口或开口较多,基部较平或园形。表面牙白色或黄白色,。断面粉白色。味甘微苦。大小粒不分。兼有油贝、碎贝、黄贝。无杂质、虫蛀、霉变。

炉贝 一等 干货。呈长锥形,贝瓣略似马牙。表面白色。体结。断面粉白色。味苦。大小粒不分。间有油贝及白色破瓣。无杂质、虫蛀、霉变。

炉贝 二等 干货。呈长锥形,贝瓣略似马牙。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有的具有棕色斑点。断面粉白色。味苦。大小粒不分。间有油贝、破瓣。无杂质、虫蛀、霉变。

贝母3、平贝母pingbeimu BULBUS FRITILLARIAE USSURIENSIS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Firitillariaussuriensis Maxim.的干燥鳞茎。

平贝母统货 干货。呈圆形扁平。表面白色或黄白色,细腻、光滑,顶端闭口或开口。质坚实。断面白色。味甘微酸。大小粒不分。间有黑脐、碎贝、油贝、焦粒,无全黑枯贝、杂质、虫蛀、霉变。贝母4、伊贝母YibeimuBULBUS FRITILLARIAE PALLIDIFLORAE为百合科植物新疆贝母FritillariaWalujewii Regel 或伊犁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Schenk的干燥鳞茎。伊贝母 统货 干货。呈扁圆形,顶端略尖、闭口或开口,基部平形。表面白色或黄白色。体坚实。断面粉白色。味苦。间有黄斑、油贝、碎贝。无杂质、虫蛀、霉变。

性味功能

性味功效:

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具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功能。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等症。

主要成分:

川贝母碱。其中甘肃贝母亦含岷贝碱甲和岷贝碱乙;川贝母亦含青贝碱;梭砂贝母亦含白炉贝碱及贝母碱丁,暗紫贝母亦含松贝碱甲和松贝碱乙。

主要药理作用:

止咳、祛痰、降压和升高血糖等。川贝母碱静脉注射,能使麻醉猫产生持久性血压下降,伴以短暂呼吸抑制;静脉注射使兔血糖升高;豚鼠离体子宫收缩。1:10万浓度能抑制离体兔肠的运动;对小鼠的最小致死量为40毫克/公斤。

真伪鉴别

混淆品种:

川贝母混淆品种分两类。一类是用性状相似,疗效相近的品种作贝母使用或销售。如伊贝母(F.pallidiflora Schrenk)、平贝母(F.ussuriensis Maxim.)和直径1厘米以下、形态相似的东贝母(F.thunbergii var.chekiangensis Hsiao et K.C.Hsia)、另一类是部分地区用性状相似(有的迥异)植物如米贝母(F.davidii Franch.)、一轮贝母(F.maximowiczii Freyn)、丽江山慈菇(Iphigenia indica Kunth et Benth.)、老鸦瓣(Tulipa edulis Baker)鸢尾科植物唐菖蒲(Gladiolus gandavensis Van Houtte)等的鳞茎或球茎作川贝母母用。前一类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严格区别。后一类不能作贝母用。

川贝母的混淆品的性状鉴别特征如下:

伊贝母:呈圆锥形,较大。表面稍粗糙,淡黄白色。外层鳞叶心脏形,肥大,大小悬殊而紧密抱合。顶端稍尖,少有开裂,基部微凹陷。

平贝母:鳞茎扁圆形,高0.5-0.8厘米,直径1-2厘米。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外层鳞叶2片,肥厚,大小略等,相对抱合;顶端平或稍凹入,常开裂;中央有小鳞叶和心芽。质硬而脆,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苦。

东贝母:鳞茎呈扁球形,直径1-2.5厘米,高1-1.5厘米。表面类白色,外两枚鳞叶肥厚,对合,中央有皱缩的小鳞叶2-3片及干缩的残茎。质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苦。

一轮贝母:鳞茎扁球形,直径约1厘米。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外层鳞瓣多枚、肥厚、轮生,顶端开裂。中央有小鳞叶和心芽。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苦。丽江山慈菇:球茎呈不规则圆锥形,直径0.7-2厘米,高1-1.5厘米;顶端渐尖,底部呈脐状凹入或平截。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光滑,侧面有1纵直沟槽,不分瓣,质坚硬,断面角质样或略带粉质,类白色或黄白色,味苦而麻,有大毒。

老鸦瓣:鳞茎呈类锥形,高1-2厘米,直径0.5-1厘米,表面类白色或浅棕色,顶端尖,基部圆平而凹入,侧面有1纵沟。断面白色,粉性,内有1圆形心芽。气微,味淡,有毒。米贝母:鳞茎球状,直径1-2厘米,鳞茎盘肥大,肉质,中央具数目可达10余枚的鳞片,都比鳞茎盘小;表面黄白色,质松脆,断面白色;气微,味微苦。

药典标准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Li或瓦布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 var.wabuensis(S.Y.Tang et S.C.Yue) Z.D.Liu,S.Wang et S.C.Chen的干燥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后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 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

存须根。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青贝 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炉贝 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栽培品 呈类扁球形或短圆柱形,高0.5~2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稍粗糙,有的具浅黄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多开裂而较平。

[鉴别](1)本品粉末类白色或浅黄色。松贝、青贝及栽培品淀粉粒甚多,广卵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圆形,有的边缘不平整或略作分枝状,直径5~64μm,脐点短缝状、点状、人字状或马蹄状,层纹隐约可见。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垂周壁微波状弯曲,偶见不定式气孔,圆形或扁圆形。螺纹导管直径5~26μm。炉贝 淀粉粒广卵形、贝壳形、肾形或椭圆形,直径约至60μm,脐点人字状、星状或点状,层纹明显。螺纹导管和网纹导管直径可达64μm。

(2)取本品粉末10g,加浓氨试液10ml,密塞,浸泡1小时,加二氯甲烷40ml,超声处理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贝母素乙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6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水(18:2: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依次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和亚硝酸钠乙醇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方法。

模板DNA提取取本品0.1g,依次用75%乙醇1ml、灭菌超纯水1ml清洗,吸干表面水分,置乳钵中研磨成极细粉。取20mg,置1.5ml离心管中,用新型广谱植物基因组DNA快速提取试剂盒提取DNA[加入缓冲液AP1 400μl和RNA酶溶液(10mg/ml) 4μl,涡漩振荡,65C水浴加热10分钟,加入缓冲液AP2 130μl,充分混匀,冰浴冷却5分钟,离心(转速为每分钟14000转)10分钟;吸取上清液转移入另一离心管中,加入1.5倍体积的缓冲液AP3/E,混匀,加到吸附柱上,离心(转速为每分钟13000转) 1分钟,弃去过滤液,加入漂洗液700μl,离心(转速为每分钟12000转)30秒,弃去过滤液;再加入漂洗液500μl,离心(转速为每分钟12000转)30秒,弃去过滤液;再离心(转速为每分钟13000转)2分钟,取出吸附柱,放入另一离心管中,加入50μl洗脱缓冲液,室温放置3~5分钟,离心(转速为每分钟12000转)1分钟,将洗脱液再加入吸附柱中,室温放置2分钟,离心(转速为每分钟12000转) 1分钟],取洗脱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置4C冰箱中备用。另取川贝母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模板DNA溶液。

PCR-RFLP反应鉴别引物:5'CGTAACAAGGTTTCCGTAGGTGAA3'和5'GCTACGTTCTTCATCGAT3'。PCR反应体系:在200μl离心管中进行,反应总体积为30μl,反应体系包括10xPCR缓冲液3μl,二氯化镁(25mmol/L) 2.4μl,dNTP(10mmol/L)0.6μl,鉴别引物(30μmol/L) 各0.5pl,高保真Taq DAN聚合酶(5U/pl) 0.2μl,模板1μl,无菌超纯水21.8μl。将离心管置PCR仪,PCR反应参数:95C预变性4分钟,循环反应30次(95℃30秒,55~58℃30秒,72℃30秒),72℃延伸5分钟。取PCR反应液,置500μl离心管中,进行酶切反应,反应总体积为20μl,反应体系包括10x酶切缓冲液2μl,PCR反应液6μl,Smal(10U/μl) 0.5μl,无菌超纯水11.5μl,酶切反应在30C水浴反应2小时。另取无菌超纯水,同法上述PCR-RFLP反应操作,作为空白对照。电泳检测照琼脂糖凝胶电泳法(通则0541),胶浓度为1.5%,胶中加入核酸凝胶染色剂GelRed;供试品与对照药材酶切反应溶液的上样量分别为8μl,DNA分子量标记上样量为1μl(0.5μg/μl。电泳结束后,取凝胶片在凝胶成像仪上或紫外透射仪上检视。供试品凝胶电泳图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凝胶电泳图谱相应的位置上,在100~250bp应有两条DNA条带,空白对照无条带。

[检查]

水分不得过15.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5.0% (通则2302)。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9.0%。

[性味与归经] 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痰中带血,瘰疬,乳痈,肺痈。

[用法与用量]3~10g;研粉冲服,一次1~2g。

[注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