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
别名
中文名:艾叶
英文名:rgy Wormwood Leaf
拉丁名:Folium Artemisiae Argyi
别名:
艾、冰台、艾蒿、医草、灸草、蕲艾、黄草、家艾、甜艾、草蓬、艾蓬、狼尾蒿子、香艾、野莲头、阿及艾、陈艾、灰草、大艾叶、杜艾叶、萎蒿、陈艾,白艾。
概述
本品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的干燥叶。《名医别录》载,生田野。三月采,暴干作煎,勿令见风。《别录》称主灸百病。陶弘景曰:捣叶以灸百病,亦止伤血。本草衍义:干捣筛去青滓,取白,入石硫黄,为硫黄艾,灸家用。《纲目》: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洪氏《容斋随笔》难著力,若入白茯苓,即时可作细末,亦一异也。《药性论》:止崩血,安胎止腹痛。《唐本草》: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纲目》:温中,逐冷,除湿。
产地分布
本品产区广泛,主产于安徽、湖北、河南、山东、江苏等地。另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浙江、广东、广西、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福建等地亦有分布。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5-120厘米。茎直立,圆形,质硬,基部木质化,被灰白色软毛,从中部以上分枝。单叶,互生;茎下部的叶在开花时即枯萎;中部叶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暗绿色,稀被白色软毛,并密布腺点,下面灰绿色,密被灰白色绒毛;近茎顶端的叶无柄,叶片有时全缘完全不分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花序总状,顶生,由多数头状花序集合而成;总苞苞片4-5层,外层较小,卵状披针形,中层及内层较大,广椭圆形,边缘膜质,密被绵毛;花托扁平,半球形,上生雌花及两性花10余朵;雌花不甚发育,长约1厘米,无明显的花冠;两性花与雌花等长,花冠筒状,红色,顶端5裂;雄蕊:5枚,聚药,花丝短,着生于花冠基部;花柱细长,顶端2分叉,子房下位,1室。瘦果长圆形。花期7-10月。
生态环境
生于荒地林缘。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荫。以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栽培为宜。
生长习性
生长于路旁、草地、荒野等处。
生长周期
一年生。
采收加工
夏季花未开、叶茂盛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或阴干。
炮制:醋艾炭(艾叶炭),取净艾叶,在锅内炒至大部分成焦黑色,喷米醋,拌匀后取出稍筛;也可喷洒清水扑灭火星,取出晾干,防止复燃。每100kg艾叶,用醋15kg。
贮藏养护
置阴凉干燥处。
形状规格
本品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及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性味功能
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功效。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脱皮。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症状。
主要药理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抗凝、止血作用,抗哮喘、抗过敏、镇咳、祛痰作用,抗炎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抗诱变、抗肿瘤。
真伪鉴别
粉末特征 绿褐色。非腺毛有两种:一种为T字形毛,顶端细胞长而弯曲,两臂不等长,柄2-4细胞;另一种为单列性非腺毛,3-5细胞,顶端细胞特长而扭曲,常断落。腺毛表面观鞋底形,由4、6 细胞相对叠合而成,无柄。草酸钙簇晶,直径3-7μm,存在于叶肉细胞中。
种植技术
栽培技术:用分株繁殖。3-4月挖掘株丛,分株栽种,按行株距33cmx33cm开穴,每穴栽3-4株,填土压实,浇水。
田间管理
每年中耕除草,施肥2-3次,可结合收获后进行,一般在5、7、9月,施肥以人畜粪肥为主。栽培3-4年后,老株要重新栽种。
药典标准
本品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évl.et Vant.的干燥叶。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鉴别] (1)本品粉末绿褐色。非腺毛有两种:一种为T形毛,顶端细胞长而弯曲,两臂不等长,柄2~4细胞;另一种为单列性非腺毛,3~5细胞,顶端细胞特长而扭曲,常断落。腺毛表面观鞋底形,由4、6细胞相对叠合而成,无柄。草酸钙簇晶,直径3~7μm,存在于叶肉细胞中。
(2)取本品粉末2g,加石油醚(60~90℃)25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正己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艾叶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 -甲苯-丙酮(10:8: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检查] 水分不得过15.0%(通则0832第四法)。
总灰分不得过12.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通则2302)。
[含量测定]照气相色谱法(通则0521)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50%苯基-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相(柱长为30m,内经为0.25mm,膜厚度为0.25μm);柱温为程序升温,初始温度45℃,先以每分钟2C的速率升温至75℃,保持5分钟;然后以每分钟1℃的速率升温至90℃,保持6分钟;再以每分钟5℃的速率升温至150℃;最
后以每分钟10℃的速率升温至250℃,保持5分钟;进样口温度为240℃;检测器温度为250℃。流量为每分钟0.6ml;分流进样,分流比为5:1。理论板数按龙脑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桉油精对照品、龙脑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桉油精0.2mg、龙脑0.1mg的混合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艾叶适量,剪碎成约0.5cm的碎片,取约2.5g,精密称定,置圆底烧瓶中,加水300ml,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再加乙酸乙酯2.5ml,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至沸腾,再加热5小时,放冷,分取乙酸乙酯液,置10ml量瓶中,用乙酸乙酯分次洗涤测定器及冷凝管,转入同一量瓶中,用乙酸乙酯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桉油精(C10H8O)不得少于0.050%,含龙脑(C10H18O)不得少于0.020%。
饮片
[炮制]
艾叶 除去杂质及梗,筛去灰屑。
[性状]
[鉴别][检查]
[含量测定]同药材。
醋艾炭 取净艾叶,照炒炭法(通则0213)炒至表面焦黑色,喷醋,炒干。每100kg艾叶,用醋15kg。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碎片,表面黑褐色,有细条状叶柄。具醋香气。
[鉴别](除显微粉末外)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言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用法与用量]3~9g。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