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烛子

2025-02-06 15:56:29 内容管理员 13

别名

南烛、乌饭果、乌饭子。

概述

为杜鹃花科村物乌饭树的果实。

《本草图经》:南烛,今惟江东州郡有之。株高三、五尺,叶类苦楝而小,陵冬不雕,冬生红子作穗。人家多种植庭除间,俗谓之南天烛,不拘时采其枝叶用。亦谓之南烛草木。其子似茱萸,九月熟,酸美可食。叶不相对,似茗而圆厚,味小酢,冬夏常青,枝茎微紫,大者亦高四、五丈而甚肥脆易摧折也。

产地分布

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台湾等地。产江苏、浙江等地。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1~3米,多分枝。枝条细,灰褐带红色,幼时带有点状微毛,老时脱落。叶互生;卵状椭圆形至狭椭圆形,长3~6厘米,宽1~3厘米,边缘具稀疏尖锯齿,基部楔形,先端锐头,革质有光泽,中脉有短毛;叶柄短而不明显。总状花序腋生,长2~5厘米,具有10数花,微具毛;苞片披针形,长1厘米,边缘具不明显锯齿;花柄长0.2厘米,具绒毛;萼钟状,5浅裂,外被绒毛;花冠白色,壶状,长5~7毫米,具绒毛,先端5裂片反卷;雄蕊10,花药先端伸长成管状,花丝有白茸毛;子房下位,花柱长6毫米。浆果球形,红色,成熟时紫黑色,直径约5毫米,萼齿宿存,内含白色种子数颗。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态环境

生于丘陵地带或海拔400-1400m的山地,常见于山坡林内或灌木丛中。

采收加工

8-10月间果实成熟后采摘,晒干。

 形状规格

干燥果实,球形,直径4-5毫米。表面暗赤褐色,略有细皱纹,具宿萼,萼筒钟状,先端5浅裂裂片三角形,约包被果实2/3以上,顶端具黄色点状的花桂痕迹,基部常有果柄。味酸而稍甜。

性味功能

性味归经:酸;甘;性平。归肝;肾;肝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固精气;止泻痢。主肝肾不足;须发早白;筋骨无力;久泄梦遗;带下不止;久泻外痢。

真伪鉴别

干燥果实,球形,直径4-5毫米。表面暗赤褐色,略有细皱纹,具宿萼,萼筒钟状,先端5浅裂裂片三角形,约包被果实2/3以上,顶端具黄色点状的花桂痕迹,基部常有果柄。味酸而稍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