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鳖子
别名
木鳖、土木鳖、壳木鳖、漏苓子、地桐子、桐子、木鳖瓜。
概述
本品为葫芦科苦瓜属植物木鳖子的种子。《本草经疏》记载:"木鳖子,为散血热、除痈毒之要药。夫结肿恶疮,粉刺GAN黯,肛门肿痛,妇人乳痈等证,皆血热所致。折伤则血亦瘀而发热。甘温能通行经络,则血热散,血热散则诸证无不瘳矣。其止腰痛者,盖指湿热客于下部所致,而非肾虚为病之比也,用者详之。味虽甘而气则大温,《本经》虽云无毒,然亦未免有毒,但宜外用,匆宜内服。"《本草正》述:"木鳖子,有大毒,《本草》言其甘温无毒,谬也,今见毒狗者,能毙之于顷刻,使非大毒而有如是乎?人若食之,则中寒发噤,不可解救,若其功用,则惟以醋磨,用敷肿毒乳痈,痔漏肿痛及喉痹肿痛,因此醋漱于喉间,引痰吐出,以解热毒,不可咽下。或同朱砂、艾叶卷筒熏疥,杀虫最效,或用熬麻油,擦癣亦佳。"
产地分布
本品主产于湖北、广西及四川等地。
形态特征
多年生粗壮大藤本,长达15m。具板状根。全株近无毛和稍被短柔毛。卷须较粗壮,光滑无毛,不分歧。叶柄粗壮,长5-10cm,初时被黄褐色柔毛,后近无毛,在基部和中部有2-4个腺体;叶生卵状心形或宽卵状圆形,质较硬,长宽均为10-20cm,3-5中裂至深裂或不分裂,叶脉掌状。雌雄异株;雄花单生于叶腑或有时3-4朵着生丰极短的总状花序梗轴上,花梗粗壮,近无毛,单生时,花梗长6-12cm,顶端有1大苞片,苞片无梗,兜状,圆肾形,两面被短柔毛,花萼筒漏斗状,裂片宽披针形或长圆形,花冠黄色,裂片卵状长圆形,密被长柔毛,基部有齿状黄色腺体,外面2枚稍大,内面3枚较小,基部有墨斑,雄蕊3,2枚2室,1枚1室;雌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5-10cm,近中部生1苞片,苞片兜状,长宽均为2mm,花冠花萼同雄花,子房卵状长圆形,长约1cm,密生刺状毛。果实卵球形,先端有1短喙,基部近圆形,长达12-15cm,成熟时红色,肉质,密生3-4mm的刺状突起。种子多数,卵形或方形,干后黑褐色,长26-35mm,宽20-38mm,厚5-6mm,边缘有齿,两面稍共起,具雕纹。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态环境
常生于海拔450-1100m的山沟、木缘和路旁。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潮湿的气候和向阳的环境。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宜选择排水良好、肥沃深厚的砂质壤土栽培
生长周期
一年生
采收加工
9-11月采集果实,沤烂果实,洗净种子,晒千备用。
炮制:
净制:除去杂质,洗净,晒干,用时连壳打碎,或去壳取仁。
切制:取仁捣碎。
制霜:取净仁,炒热,研末,用纸包裹加压去油。
炒制:取木鳖子,除去外壳,取净仁,用清炒法炒焦,以青烟尽,白烟初起为度,取出,放冷,用时研碎。
煨制:将净木鳖子放入炒热的净木材炭中,用慢火(100-150度)炒至外壳干裂有响声,外皮呈焦黄色时,去净硬壳,取出晾凉,捣碎。
烫制:取净仁与制油砂拌炒,用文火炒至老黄色,取出,去砂,研细。
形状规格
种子略呈扁平圆板状,中间稍隆起,直径约2-3cm,厚约5mm。表面灰褐色或灰黑色,粗糙,有凹陷的网状花纹,周边两侧均有十数个相对的锯齿状突起。外种皮质坚而脆,内种皮薄膜状,表面灰绿色,绒毛样,其内为二片大形肥厚子叶,黄白色,富油质,有特殊的油腻气,味苦。以籽粒饱满、不破裂、体重、内仁黄白色、不泛油者为佳。
性味功能
性味功效:
味甘,温,无毒。归肝,脾,胃经。具有消肿散结,解毒,追风止痛功效。治于痈肿,疔疮,无名肿毒,痔疮,癣疮,粉刺,默黑,乳腺炎,淋巴结结核,痢疾,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牙龈肿痛等症。
化学成分:种子含木鳖子皂甙(momordica saponin) I及Ⅱ,它们分别是棉根皂甙元(gypsogenin)和皂皮酸(quillaic acid)的3-O-β-D-吡喃半乳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 -β-D-吡喃岩藻糖甙{3-O-β-D-galacpyranosyl(1→2) -[a-L-rhamnopyranosyl(1→3) ]-β-D-glucuronopyranosido-28-O-β-D-xy-lopyranosyl(1→4-) -a-L-rhamnopyranosyl(1→2) -β-D-fucopyranosotle},在植物体内以羧酸盐形式存在。还含α-菠菜甾醇(a-spinasterol,chondrillasterol,bessisterol),木鳖子酸(momordic
acid),海藻糖(mycose),a-桐酸(a-eleostear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甾醇(sterd),脂肪油等。又含木鳖糖蛋白(mo-morcochin)S,木鳖子素(cochinchinin),属核糖体失活蛋白质。
药典标准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木鳖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Lour.)Spreng.的干燥成熟种子。冬季采收成熟果实,剖开,晒至半干,除去果肉,取出种子,干燥。
[性状]本品呈扁平圆板状,中间稍隆起或微凹陷,直径2~4cm,厚约0.5cm。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有网状花纹,在边缘较大的一个齿状突起上有浅黄色种脐。外种皮质硬而脆,内种皮灰绿色,绒毛样。子叶2,黄白色,富油性。有特殊的油腻气,味苦。
[鉴别] (1) 本品粉末黄灰色。厚壁细胞椭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波状,直径51~117μm,壁厚,木化,胞腔明显,有的狭窄。子叶薄壁细胞多角形,内含脂肪油块和糊粉粒;脂肪油块类圆形,直径27~73um,表面可见网状纹理。
(2)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及对照品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8: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
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4%磷酸溶液(70:30)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3nm。理论板数按丝石竹皂苷元3-0-β-D-葡萄糖醛酸甲酯峰计算应不低于6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丝石竹皂苷元3-0-β-D-葡萄糖醛酸甲酯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木鳖子仁粗粉约1.5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60~90℃)-三氯甲烷(1:1) 混合溶液60ml,加热回流1~2小时,弃去石油醚-三氯甲烷混合溶液,滤纸筒挥尽溶剂,置圆底烧瓶中,加60%甲醇100ml,加热回流4小时,提取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并
转移至具塞试管中,加硫酸0.6ml,摇匀,塞紧。置沸水浴中加热2小时,取出,放冷,滤过,弃去滤液,残渣加甲醇8ml使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硫酸1滴使溶液pH值至2,摇匀,50°C水浴中放置4小时,取出,放冷,加甲醇补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木鳖子仁含丝石竹皂苷元3-0-β-D-葡萄糖醛酸甲酯(C37H56O10) 不得少于0.25%。
饮片
[炮制]
木鳖子仁去壳取仁,用时捣碎。
[性状]
本品内种皮灰绿色,绒毛样。子叶2,黄白色,富油性。有特殊的油腻气,味苦。
[鉴别]
(1)本品粉末白色或灰白色。子叶薄壁细胞多角形,内含脂肪油块和糊粉粒;脂肪油块类圆形,直径27~73μm,表面可见网状纹理。
(2)同药材。
[含量测定]同药材。木鳖子霜 取净木鳖子仁,炒热,研末,用纸包裹,加压去油。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灰白色的松散粉末。有特殊的油腻气,味苦。
[含量测定]取本品约0.75g,精密称定,加60%甲醇100ml,加热回流4小时,照木鳖子[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
本品含丝石竹皂苷元3-0-β-D-葡萄糖醛酸甲酯(C37H56O10)不得少于0.40%。
[鉴别]同木鳖子仁。
[性味与归经] 苦、微甘,凉;有毒。归肝、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散结消肿,攻毒疗疮。用于疮疡肿毒,乳痈,瘰疬,痔瘘,干癣,秃疮。
[用法与用量]0.9~1.2g。外用适量,研末,用油或醋调涂患处。
[注意] 孕妇慎用。
[贮藏]置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