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参

2025-01-16 15:38:32 内容管理员 5

别名

生晒参、白糖参、白干参等。

概述

为人参经特殊加工而成的一种中药,区别于红参。指人参加工的产品中,除红参以外的各种加工如生晒参、白糖参、白于参等,一般统称为白参。

形态特征

(1)生晒参 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5~20cm,直径1~2cm。表皮灰黄色,上部或全身有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纹。上端根茎(芦头)长1~4cm,多拘而弯曲,茎痕(芦碗)凹窝状稀疏,有的侧旁生有不定根(芋),下部有支根2~3条,并着生细密须根,须根上偶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

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环纹棕黄色,皮部有多数放射裂隙,可见黄棕色点状树脂道散在。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2)白糖参 主根呈圆柱形,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主根上端断续横纹明显,,遍体可见排针所刺的针痕,外皮较松泡,纵纹不显,全枝芦与须齐全。参体或根须上常见糖样结品。质硬而脆,断面粉质黄白色,疏松,有的具裂隙。味甘、微苦。

生晒参 以支大、体轻质脆、皮细纹深,表面黄白色、断面白色、粉性,气香、味苦微甜者为佳。

白糖参 以支大、色白、皮老、长芦、长须、无破痕、纹深皮细、断面白色、味甜微苦、不返糖者为佳。

采收加工

野山货过去以加工为野山白参(重糖浆)、野山掐皮参(轻糖浆)为主,野山生晒参(无糖浆)为次。现在主要加工野山生晒参,加工野山掐皮参、野山白参数量减少。其加工程序相当复杂,需由专业技师操作,现将步骤简略介绍于下。

(1)野山白参(又名糖山参)①刷参:用水洗刷泥土外表。②走弓:用棉纱线做成竹弓,刷去纹路中泥土。③选货:按大、中、小分开加工。④煮炸:用沸水,视老、嫩握煮炸火候。⑤一次排横

顺针:先排横针,后扎顺针。⑥捆把:将数支山参,用棉线捆成小把,参须处摇多捆几束,以防浸糖时,糖冷结晶把根须粘断。⑦浸糖:把扎好把的水参颠倒放入盆内,将熬化、晾温的糖汁倾倒盆中淹没参体。⑧出盆晾晒,以身压尾、蒸发水汽至表皮硬而发白。⑨二次顺针、捆把、二次浸糖。⑩出盆整形,分档,摆帘。o11晾晒至干燥。o12钉托固形,装盒即为成品。

鲜参100g可加工为干货100~120g。其中煮炸火候很关键:炸老参体色泽变黄,但能多吸糖;炸嫩色泽黄白美观,但吸糖少。一般上档货炸嫩,色泽鲜艳,适应出口和高消费需要;下档货炸老,内销或加工成药。

(2)野山生晒参 因不含糖,工序简单,但洗刷、走弓要求精细,晒晾或烘干必须及时,以防色变。为是成品美观、保质,也有将洗净水参晒干。干后打潮缠须,在干燥即为成品。鲜参100g可加工为干货25~30g。 以为无糖,人参有效成分高,价格比含糖山参昂贵。现在大多数山参都加工为野山生晒参,是各种规格人参中的佼佼者。

生晒参 前面工序如选料、洗刷与红参相同。干燥的方法现在有3种:其以为原皮生晒,将洗净的水子参直接晒干或低温烘干、干后色泽深黄;其二为晒干或低温烘干,干后色泽淡白;其三为沸水轻焯后晒干或低温烘干,干后色泽黄白。如水焯时间过长则为大力参,应注意掌握火候。若加工下须生晒参则在刷参前进行下须去芋。洗刷人参的工序,过去都是人工,现在已被洗参机等机械代替。但野山参及优质园参不宜用机械洗刷,以保五形不变。

白糖参 基本同野山白参工序,如分大小、下毛须、刷洗、煮炸、排横、顺针、浸糖、烤火晒干二次浸糖、晾晒、冲去表面糖浆,烤或晒干。白人参、糖参统称白糖参,或称白抄参、糖泡参,两者含糖量不同,全须、去须有区别,其中含轻糖的全须白人参,是园参中选出来的优质参。现在白糖参的产量很小,已被参晒参替代。

贮藏养护

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防蛀。宜贮存于温度15℃,最高不超过28℃,相对湿度65%~70%的专用仓库。商品安全水分:生晒参11%~14%,自人参12%~15%。

形状规格

全须生晒参等:干货。根呈圆柱形。有分支。体轻有抽沟,芦须全,有帽。表面黄白色或较深。断面黄白色。气香,味苦。每只重10g以上。绑尾或不绑。无破疤、杂质、虫、变。

二等:每只重7.5g以上。其他标准同一等。

三等:每只重5g以上。其他标准同一等。

四等:有抽沟。大小支不分。芦须不全,间有折断。其他标准同一等。

生晒参:

一等:干货。根呈圆柱形,体轻有抽沟,去净须。表面黄白色,断面黄白色。气香,味苦。每支500g60支以内。无破疤、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每支500g80支以内。其他标准同一等。

三等:每支500g100支以内。其他标准同一等。

四等:体轻有抽沟、死皮。每支500g130支以内。其他标准同一等。

五等:每支500g130支以上。其他标准同四等。

白糖参 :

一等:干货。根呈圆柱形,芦、须齐全。表面白色,体充实,支条均匀。断面白色。味甜,微苦。不返糖,无浮糖、碎芦;无杂。气香,味苦。长13.3cm以上。无干浆、毛须;无杂质、虫蛀、毒变。

二等:根须长13.3cm以下,最短不少于8.3cm。其他标准同一等。

性味功能

性味与归经

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

功能与主治: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赢,惊悸失眠,阳痿言冷。

用法与用量:3~9g,另煎兑服;也可研粉吞服,一次2g,一日2次。

注意:不宜与藜芦、五灵脂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