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核

2025-01-16 14:38:41 内容管理员 7

别名

荔枝核

英文名:Lychee Seed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tchi chinenesis Sonn

别名:荔仁、枝核、荔核、大荔核

概述

本品为无患子科荔枝属植物荔枝的种子。

产地分布

本品主产于广西、广东、福建等地。

形态特征

荔枝常绿乔木,高10-15m。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连柄长10-25cm,或过之;小叶2或3对,少4对,小叶柄长7-8mm,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15cm,宽2-4cm,先端骤尖或尾状短渐尖,全缘,无毛,薄革质或革质。圆锥花序顶生,阔大,多分枝;花草性,雌雄同株;萼浅杯状,深5裂,被金黄色短绒毛;花瓣5,基部内侧有阔而生厚毛的鳞片;雄蕊6-7,有时8,花丝长约4mm;子房密被小瘤体和硬毛。果卵圆形至近球形,长2-35cm,成熟时通常暗红色至鲜红色。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生长周期

一年生

采收加工

粉末特征:淡棕色。

①种皮外表皮细胞黄棕色或红棕色。侧面观细胞1列,栅状,长34-59μm,宽10-17μm,壁增厚,非木化,外被角质层;表面观多角形,垂周壁不均匀增厚。

②石细胞类圆形、类多角形,多数有突起或分枝,分枝先端平截,细胞直径17-34μm,壁厚3-10μm,纹孔及孔沟较稀疏,层纹不甚明显。

③星状细胞为种皮通气组织,呈不规则星状分枝,细胞间隙大,壁薄,无孔沟。

④镶嵌层细胞徽黄绿色或淡黄色。呈长条形,长17-46μm,直径3-8μm,壁薄,微木化,由数个细胞为一组,以其长轴作不规则方向嵌列。

⑤子叶细胞类圆形或类圆状多角形,直径22-51μm,充满淀粉粒,淀粉粒溶化后留有类圆形痕迹。有的细胞含黄绿色或黄棕色油状物。

⑥淀粉粒单粒类球形、卵圆形,少数一端尖或两端尖,直径3.5-18μm,长至23μm,脐点点状、三叉状或裂缝状,层纹不明显;复粒较少,2-4分粒组成;半复粒少,脐点2-3个.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0.5g,加水4ml,微热,滤过,取滤液1ml,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呈蓝绿色反应。(检查鞣质)

2、取本品粉末进行泡沫试验及溶血试验,均呈阴性。

形状规格

种子长圆形或长卵形,稍扁,长1.5-2.5cm。直径0.5-1.5cm。表面棕色至棕红色,稍具光泽,有不规则凹隙和细皱纹;一端平截,有近圆形黄棕色的种脐,直径5-7mm,另一端圆钝。质坚硬,剖开后种皮薄革质而脆;有2片肥厚子叶,橙黄色或棕黄色。气微,味微甘、苦、涩。以粒大、饱满者为佳。

性味功能

甘,微苦,性温。归肝,肾,脾经。具有理气止痛,祛寒散滞功效。主治疝气痛,睾丸肿痛,胃脘痛,痛经及产后腹痛等症。

化学成分:

种子含皂甙(1.12%),鞣质(3.43%)和a-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a-(methylenecycyclopropyl) glycine]。并分离出微量的挥发油,其中含3-羟基丁酮(3-acetoin),2,3-丁二醇(2,3-butanediol),咕(王巴)烯(copaene),顺-丁香烯(cis-caryophyllene),别香橙烯(allo-aromadendrene),葎草烯(humulene),8-毕澄茄烯 (8-cadinene),a-姜黄烯(a-curcumene),菖蒲烯(calamenene),喇叭茶醇(ledol),愈创木奠(guaiazulene),黄根醇(xanthorrhizol)和棕榈酸(palmitic acid) 等。

药典标准

本品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和肉质假种皮,洗净,晒干。

[性状]本品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略扁,长1.5~2.2cm,直径1~1.5cm。表面棕红色或紫棕色,平滑,有光泽,略有凹陷及细波纹,一端有类圆形黄棕色的种脐,直径约7mm。质硬。子叶2,棕黄色。气微,味微甘、苦、涩。

[鉴别]本品粉末棕黄色。镶嵌层细胞黄棕色,呈长条形,由数个细胞为一组,作不规则方向嵌列。星状细胞淡棕色,呈不规则星状分枝,分枝先端平截或稍钝圆,细胞间隙大,壁薄。石细胞成群或单个散在,呈类圆形、类方形、类多角形、长方形或长圆形,多有突起或分枝。子叶细胞呈类圆形或类圆多角形,充满淀粉粒,并可见棕色油细胞。

饮片

[炮制]

荔枝核用时捣碎。

[鉴别]

同药材。

盐荔枝核

取净荔枝核,捣碎,照盐水炙法(通则0213)炒干。

[性味与归经]

甘、微苦,温。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

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

[用法与用量]5~10g。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