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舌草

2025-01-15 11:02:04 内容管理员 5

别名

薢草、薢荣、接水葱、鸭儿嘴

概述

鸭舌草为雨久花科植物,异名鸭儿嘴,鸭仔菜、香头草、猪耳菜、肥猪草等,多生于潮湿地区或水稻田中。夏秋采收,晒千备用,本品性凉味苦,功能清热解毒。是治痢疾、肠炎、急性扁桃体炎、齿龈脓肿、丹毒、疔疮的民间草药。又据《江西草药手册》,本草鲜品捣敷,可治蛇、虫咬伤;加桐油捣敷,可治痔疮。

产地分布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

水生草本;根状茎极短,具柔软须根。茎直立或斜上,高(6-)12~35厘米。全株光滑无毛,叶基生或茎生,叶片形状和大小变化较大,由心状宽卵形、长卵形至披针形,长2~7厘米,宽0.8~5厘米,顶端短突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全缘、具弧状脉。叶柄长10~20厘米,基部扩大成开裂的鞘。鞘长2~4厘米,顶端有舌状体,长约0.7~1厘米。总状花序从叶柄中部抽出。该处叶柄扩大成鞘状。

花序梗短,长1~1.5厘米,基部有1披针形苞片。花序在花期直立,果期下弯,花通常3~5朵(稀有10余朵),或有1~3朵,蓝色。花被片卵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1~1.5厘米,花梗长到1厘米,雄蕊6枚,其中1枚较大,花药长圆形,其余5枚较小;花丝丝状。

蒴果卵形至长圆形,长约1厘米。种子多数,椭圆形,长约1毫米,灰褐色,具8-12纵条纹。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态环境

池塘边、水沟边或湿地。

生长习性

(1)休眠与萌发种子有较长的休眠期,早春休眠解除。种子萌发的起点温度为13~15℃,较稗草略高,变温有利于萌发,最适温度为20~25℃,30°C以上萌发受到抑制。鸭舌草是典型的水生杂草,可缺氧萌发,萌发需较高的水分,在淹水或土壤水分超饱和的条件下萌发较好,湿润条件下发芽较慢,但水层超过1厘米以上,发芽又转慢。鸭舌草种子较小,千粒重仅为稗草的4%~5%,下胚轴伸长受到限制,只能浅层萌发,以土层0~1厘米萌发最好,1~2厘米较差,2厘米以下不能萌发。

(2)营养生长鸭舌草植株较大,根系较浅,需水、肥多,营养生长与温度、水分、光照、肥力关系密切。鸭舌草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5℃。此时,水分适宜,每3~4天即生长1片叶,以6月下旬至7月上旬生长最为迅速。鸭舌草在土壤水分超饱和或略有薄水的条件下生长最好。鸭舌草叶片较大,在稻田中,漫射光照条件下亦能正常生长,但过于荫蔽生长较差,在同一块稻田中,稻株间的鸭舌草与中心沟、田边鸭舌草生物量相差1倍以上,但由于鸭舌草叶片大而薄,直射光照过强,亦不利于生长。鸭舌草根系较浅,植株较大,生长迅速,需肥量特别是氮肥较多,如过多地使用速效氮肥作追肥更有利于鸭舌草根系的吸收。鸭舌草叶片肥嫩,易受多种害虫侵袭,稻田治虫频繁及使用广谱性杀虫剂过多过滥亦有利于鸭舌草的生长。

(3)开花结实鸭舌草于7月以后陆续开花结实,开花结实后植株不立即枯萎仍能继续生长。开花结实与光照关系密切,以中心沟、田边结实率较高。在水分饱和状态下,种子寿命可达2年以上,在干燥土壤中寿命1~2年,土层2~3厘米以下寿命较长,土表寿命较短。分布与危害鸭舌草分布全国,尤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危害严重,其中又以稻麦连作田,灌排条件好、有稳定灌水水源及施肥水平高特别是速效氮肥施用量大的田块危害较重。鸭舌草与矮慈姑生态条件相似,喜水、喜肥、耐荫,往往构成群落,成为稻田中后期危害的重要杂草组合。

生长周期

一年生草本。

性味功能

[性味归经]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肠炎,痢疾,咽喉肿痛,牙龈脓肿;外用治虫蛇咬伤,疮疖。

[用法用量]50~100克;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真伪鉴别

根圆柱形,少数扭曲,偶有分枝,直径0.5-3cm。表面黄棕色,具不规则纵棱,皮孔横向,有支根痕,栓皮易脱落。质硬,断面鲜黄色,有菊花状纹理和裂隙。气微,味极苦。茎圆柱形,少数弯曲,直径可达3cm或更祖。表面暗灰黄色至灰绿色,节徽隆起,断面鲜黄色,中心有髓。味苦。叶卵形或长圆形,长11-23cm,宽5.5-14cm。暗灰绿色至暗黄棕色,先端具短尖,基部圆钝,全缘,两面无毛,离基3-5脉,叶脉两面突出,下面较明显;叶柄长5-14cm,两端肿胀,近基部盾状着生。革质而脆。气、味微弱。根、茎以条粗、断面色黄者为佳。

根横切面

木栓层多已脱落,残留部分为数至10余列木柱细胞。中柱鞘为石细胞环带。韧皮射线宽阔,呈漏斗状,有石细胞。木质部发达,周围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

茎横切面:木栓层通常由数条宽窄相间的木栓细胞带组成,皮层狭窄。中柱鞘纤维间有石细胞,并与射线部位的石细胞群相连成波浪形环。维管束双韧型皮层、射线及髓有单个大型石细胞散在,石细胞壁厚,层纹、孔沟明显。根、茎的石细胞含草酸钙方晶,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叶表面观

上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下表皮细胞不规则多边形,垂周壁较平直;气孔不定式。上下表皮细胞均含细小的草酸钙棱晶。

叶横切面

上下表皮细胞长方形或方形。外被角质层。栅栏细胞1列。支柱细胞大型,多分枝,壁厚,层纹明显,贯穿于叶肉组织中。

种植技术

苗期5~6月份,花期7月份,果期8~9月份。水稻田主要杂草。以早、中稻田危害严重;适宜于散射光线,稻棵封行后,仍能茂盛生长,对水稻的中期生长影响较大。

防除应采取农艺措施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法。

(1)农艺措施主要有:一是建立地平沟畅、保水性好、灌溉自如的水稻生产环境;二是结合种子处理清除杂草的种子,并结合耕翻、整地,消灭土表的杂草种子;三是实行定期的水旱轮作,减少杂草的发生;四是提高播种的质量,一播全苗,以苗压草。

(2)化学除草,目前多数地方采用一次性封杀,就是在播种(催芽)后1-3天内,亩用40%“直播青”可湿性粉剂6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施药时田板保持湿润。3天后恢复正常灌水和田间管理。通过化除后,如果后期仍有一定量的杂草,可采取针对法进行补除。

如以稗草、千金子为主的田块,在杂草3-5叶期,可用10%千金乳剂50毫升加水30公斤,用针对法进行茎叶喷雾。用药前一天田间必须放干水,药后2天再恢复正常管理。

如以莎草、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在播后30天左右,亩用10%水星可湿性粉剂20克加20%二甲四氯水剂150毫升混用,兑水30公斤针对法喷雾。水浆管理同上。

如田间各种杂草共生,可用48%苯达松水剂75-100毫升加20%二甲四氯水剂150毫升混用,采用针对法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