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香
别名
中文名:土木香
英文名:Elecampane Inula Root, Root of Elecampane Inula, Root of Racemose Inula.
拉丁文名:Radix Inulae Helenii.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nula helenium L.
别名:
青木香、祁木香、藏木香。
概述
本品为菊科旋复花属植物土木香的根。《本草纲目拾遗》载:"土木香,生岭南邕州、容州及江南。树生似茶,高丈余。一叶三丫,叶青阴白。根状似山芍药及乌樟根,色黑褐,作车毂纹,横生。八月采根,直者不用。"《本草图经》称:"土木香,木似茶槚,高五、七尺。叶微圆而尖,作三丫,面青背白。四、五月开细花,黄白色,六月结实。(根)如山芍药,而有极粗大者,又似钓樟根,然根有二种,岭南者黑褐色而坚硬,天台者白而虚软,并八月采。根似作车毂形如连珠状者佳,或云天台出者香白可爱,而不及海南者力大。"《本草别说》述:"按《本草图经》及世称以天台者为胜,今比之衡州、洪州者,其香味唯天台者为劣,入药功效亦不及,但肉色颇赤而差细小尔。"《纲目》谓:"土木香,吴、楚山中极多,人以为薪。根、叶皆有香气,但根不甚大,才如芍药尔,嫩者肉白,老者肉褐色。其子如冬青子,生青熟紫,核壳极薄,其仁亦香而苦。"
产地分布
本品分布于东北、华北及西北;主产于在河北;另山西、浙江、河南、湖北、四川等地亦有栽培。
形态特征
土木香,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可达250cm。根茎块状,有分枝。茎直立,粗壮,径达1cm,不分枝或上部有分枝,被开展的长毛。茎基部叶较疏,基部渐狭成具翅具长达20cm的柄,叶片椭圆状披针形,长10-40cm,宽10-25cm,先端尖,边缘不规则的齿或重齿,上面被基部疣状的糙毛,下面被黄绿色密茸毛,叶脉在下面稍隆起,网脉明显;中部叶卵圆状披针形或长圆形,较小,基部心形,半抱茎;上部叶披针形,小。头状花序少数,径6-8cm,排列成伞房状或总状花序;花序梗从极短到长达12cm,为多数苞叶围裹;总苞5-6层,外层革质,宽卵圆形,先端钝,常反折,被茸毛,宽6-9mm,内层长圆形,先端扩大成卵圆三角形,干膜质,背面具疏毛,有缘毛,较外层长达3倍,最内层线形,先端稍扩大或狭尖;舌状花黄色,舌片线形,长2-3cm,宽2-2.5cm;管状花长约9-10mm,有披针形裂片;冠毛污白以,长8-10mm,有极多数具细齿的毛。瘦果四或五面形,长3-4mm,无毛。花期6-9月。
生态环境
生河边、田边等潮湿处。
生物学特性
适宜于砂质壤土。
生长周期
多年生
采收加工
霜降后叶枯时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及泥土,截段,较粗的纵切成瓣,晒干。
形状规格
根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稍弯曲或扭曲,长10-20cm,直径0.5-2cm。表面深棕以,具纵皱纹及不明显的横向皮孔,头部稍膨大,先端具稍凹陷的茎痕及棕以叶柄残基。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不平坦,稍呈角质样,乳白以至浅黄棕色,形成层环明显,木南部略显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苦而灼辣。以根粗壮、质坚实、香气浓者为佳。
性味功能
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具健脾和胃,行气止痛,驱早功能。用于胃脘,胞腹胀痛,哎吐腹泻,痢疾,食积,早积症状。
化学成分:土木香根含菊糖(inulin) 达44%左右,含押发油1%-2%,油中主成分是土木香内酯(alantolactone),异土木香内酯(isoalantolactone),二氢异土木香内酯(dihydroisoalanto-lactone),土木香酸(alantic acid),土木香醇(alantol)及三萜类成分达玛二烯醇乙酸酯(dammaradienyl acetate),大牻牛儿烯D内酯(germacrene-D-lactone)及1-去氧-8-表狭叶依瓦菊素(1-desoxy-8-epi-ivangustin)。
真伪鉴别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层细胞5-6列。韧皮部宽广。形成层成环,不甚明显。木质部导管多单列排列较不规则。韧皮部及木质部中均有油室散在,直径50-200μm。韧皮部薄壁细胞及木质部的射线细胞中无含菊糖。
理化鉴别:
1、异羟肟酸铁反应;取少量土木香挥发油于试管中,加入异羟肟酸铁试剂2-3滴,呈橙红以反应。(检查内酯)
2、薄层色谱;取土木香押发油,用乙醚提取,无水硫酸钠脱水,回收乙醚。取粗制后的挥发油0.1ml溶于1ml石油醚中,代供试液。以土木香内酯作对照,同点于硅胶荧光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苯(70:15:15)为展开剂,展距18cm。展开后,取出晾干,在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样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对庆位置处显相同的荧光斑点。种植技术:
(一)、栽培技术:霜降至冬间将土深耕20-24cm。翌年春季施足基肥,再耕1次,作成宽约1m之畦。清明后5-10d,按行、株距各45cm,挖深约10-14cm、宽约14cm交错的穴,然后将带芽的种茎斜放穴内,覆土3-4cm。
种植技术
田间管理:
每隔5-7d浇水1次,约20d,芽即出土,此时仍须经常浇水。6月上旬在植株周围约10cm,挖沟施肥,耙平后浇水,8月中旬再施1次。中耕除草时不宜深锄。发现花茎宜立即摘除。
药典标准
本品为菊科植物土木香Inula helenium L.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性状]本品呈圆锥形,略弯曲,长5~20cm。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根头粗大,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及叶鞘残基,周围有圆柱形支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略平坦,黄白色至浅灰黄色,有凹点状油室。气微香,味苦、辛。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韧皮部宽广。形成层环不甚明显。木质部射线宽6~25列细胞;导管少,单个或数个成群,径向排列;木纤维少数,成束存在于木质部中心的导管周围。薄壁细胞含菊糖。油室分布于韧皮部与木质部,直径80~300μm。粉末淡黄棕色。菊糖众多,无色,呈不规则碎块状。网纹导管直径30~100μm。木栓细胞多角形,黄棕色。木纤维长梭形,末端倾斜,具斜纹孔。
(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4ml,密塞,振摇,放置3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土木香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土木香内酯对照品与异土木香内酯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0:1.5)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茴香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水分不得过14.0%(通则0832第四法)。
总灰分不得过7.0%(通则2302)。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30%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55.0%。
[含量测定]
照气相色谱法(通则0521)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聚乙二醇20000(PEG-20M)毛细管柱(柱长为30m,内径为0.25mm,膜厚度为0.25μm);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90℃,保持30分钟,以每分钟120℃的速率升温至240℃,保持5分钟;进样口温度为260℃;检测器温度为280℃。理论板数按土木香内酯峰计算应不低于1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土木香内酯对照品、异土木香内酯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各含0.2mg的混合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乙酸乙酯2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5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乙酸乙酯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土木香内酯(C15H20O2)和异土木香内酯(C15H20O2)的总量不得少于2.2%。
饮片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干燥。
[性状]
本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片。外表皮黄棕色至暗棕色,可见纵皱纹和纵沟。切面灰褐色至暗褐色,有放射状纹理,散在褐色油点,中间有棕色环纹。气微香,味苦、辛。
[鉴别](除横切面外)
[检查]【浸出物]
[含量测定]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
健脾和胃,行气止痛,安胎。用于胸胁、脘腹胀痛,呕吐泻痢,胸胁挫伤,岔气作痛,胎动不安。
[用法与用量]3~9g,多入丸散服。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