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余粮

2025-01-07 16:17:59 内容管理员 4

别名

太一余粮、石脑、禹哀、太一禹余粮、白余粮、石中黄子、天师食、山中盈脂、石饴饼、石中黄、白禹粮、禹粮石、余粮石、禹粮土。

概述

禹余粮,中药名。为氢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主含碱式氧化铁[FeO(OH)]。具有涩肠止泻,收敛止血之功效。常用于久泻久痢,大便出血,崩漏带下。

产地分布

禹余粮广泛分布于河南、江苏、浙江、四川等地。其产地包括河北、江苏等地。

形态特征

禹余粮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斜方块状,长度一般在5~10厘米之间,厚度在1~3厘米之间。表面颜色多为红棕色、灰棕色或浅棕色,表面多凹凸不平,有时附有黄色粉末。断面多显深棕色与淡棕色或浅黄色相间的层纹,各层硬度不同,质松部分可以用指甲划动,体重且质硬。

生态环境

主要由含铁矿物经氧化分解后,再经水解汇集沉积而成。

生物学特性

禹余粮为氢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主要成分为碱式氧化铁(FeO(OH))。禹余粮的质地较重,硬度较高,无臭无味,嚼之无砂粒。

生长习性

禹余粮也适宜在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雨适中的环境中生长。

生长周期

其生长周期并不像植物那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它的形成过程是通过含铁矿物经氧化分解后,再经水解汇集沉积而成。

采收加工

禹余粮全年均可采挖,采挖后需除去杂石和泥土,洗净后干燥即可使用。有时也会进行煅制处理,如煅禹余粮,将其砸成碎块后进行煅淬处理,以增强其药效。

贮藏养护

置干燥处:禹余粮应放置在干燥处,避免潮湿环境,以防止其受潮变质。防虫防霉:在贮藏过程中,应注意防虫防霉,定期检查贮藏环境,确保没有虫害和霉菌生长。避免阳光直射:禹余粮应避免阳光直射,以免其成分发生变化,影响药效。密封保存:为了防止禹余粮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导致氧化变质,建议使用密封容器进行保存。

形状规格

外观特征:禹余粮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斜方块状,长度一般在5~10厘米之间,厚度在1~3厘米之间。表面颜色多为红棕色、灰棕色或浅棕色,表面多凹凸不平或附有黄色粉末。断面特征:禹余粮的断面多显深棕色与淡棕色或浅黄色相间的层纹,各层硬度不同,质松部分指甲可划动,体重且质硬。

性味功能

味甘、涩,性微寒。具有涩肠止泻,收敛止血之功效。主治包括久泻、久痢、崩漏和白带等。

真伪鉴别

药材性状:

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斜方块状,长5~10cm,厚1~3cm。表面红棕色、灰棕色或浅棕色,多凹凸不平或附有黄色粉末。断面多显深棕色与淡棕色或浅黄色间的层纹,各层硬度不同,质松部分指甲可划动。体重,质硬。气微,味淡,嚼之无砂粒感。

药性鉴别:

煅禹余粮:易于粉碎,增强收涩性。

发展前景

禹余粮的市场容量及其变化是预测其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市场商品容量是指有一定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量。通过对国民经济发展方向、发展重点的研究,结合禹余粮行业生产技术、产品结构的调整,可以预测其需求结构、数量及其变化趋势。

药典标准

本品为氢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主含碱式氧化铁〔FeO (OH)]。采挖后,除去杂石。

[性状]本品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斜方块状,长5~10cm,厚1~3cm。表面红棕色、灰棕色或浅棕色,多凹凸不平或附有黄色粉末。断面多显深棕色与淡棕色或浅黄色相间的层纹,各层硬度不同,质松部分指甲可划动。体重,质硬。气微,味淡,嚼之无砂粒感。

[鉴别]取本品粉末0.1g,加盐酸2ml,振摇,滤过,滤液显铁盐(通则0301)的鉴别反应。

饮片

[炮制]

禹余粮除去杂石,洗净泥土,干燥,即得。

煅禹余粮取净禹余粮,砸成碎块,照煅淬法(通则0213)煅至红透。

每100kg禹余粮,用醋30kg。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碎块或粉末。块状者表面黄棕色、红棕色至黑褐色,粗糙,无光泽。断面红褐色、棕褐色至黑褐色,凹凸不平,体重,质脆。粉末状者呈黄棕色至棕褐色。气微,味淡。

[性味与归经] 甘、涩,微寒。归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

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用于久泻久痢,大便出血,崩漏带下。

[用法与用量]9~15g,先煎;或入丸散。

[注意]

孕妇慎用。

[贮藏]

置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