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皮
别名
南五加皮。
概述
五加科五加属细柱五加AcanthopanaxgracilistylusW.W.Smith的干燥根皮。《中华民共和国药典》收载。五加属我国分布26种及18变种。
产地分布
广布长江流域,北至山西西南部,南至广西北部。以湖北、河南、山西、陕西、安徽、浙江为主产。辽宁、河北、四川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2一3m,茎直立或蔓生,无毛,枝常疏生反曲扁刺。掌状复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小叶5,中央1片最大,近无柄。叶片倒卵形、椭圆形或倒披针形,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中部以上有细钝齿。伞形花序,单生于叶腋或短枝顶端,花多数,花梗细长,花黄绿色,花萼边缘有5小齿,花瓣5,雄蕊5,子房下位,2室,花柱2,分离。浆果扁果形,成熟时黑色。花期6~7月,果期8一9月。
生态环境
野生或栽培于海拔300一2000m的山地林缘、灌丛,或山坡路旁、溪边。喜阳光、耐寒。
采收加工
夏、秋两季采挖根部,洗去泥土,除净细根,趁鲜时用刀剥皮或用木棒敲打,使根皮与木心分离,抽除木心,将根皮晒干。
形状规格
根皮呈长细卷筒状,少数为碎片,长5~15cm;直径0.4~1.5cm,厚0.1~0.2cm。外表灰褐色,稍有扭曲的纵皱纹和横长的圆形皮孔。内表面淡黄色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而淡黄白色,较平整,有淡黄棕色小点及横长的裂隙。气微香,味微苦涩。质量以条长、皮厚、整齐、淡黄棕色、气香、无木心者为佳。
性味功能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用于风湿痹痛,筋骨瘘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
药典标准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的干燥根皮。夏、秋二季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卷筒状,长5~15cm,直径0.4~1.4cm,厚约0.2cm。外表面灰褐色,有稍扭曲的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斑痕;内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灰白色。气微香,味微辣而苦。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栓内层窄,有少数分泌道散在。韧皮部宽广,外侧有裂隙,射线宽1~5列细胞;分泌道较多,周围分泌细胞4~11个。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及细小淀粉粒。粉末灰白色。草酸钙簇晶直径8~64μm,有时含晶细胞连接,簇晶排列成行。木栓细胞长方形或多角形,壁薄;老根皮的木栓细胞有时壁不均匀增厚,有少数纹孔。分泌道碎片含无色或淡黄色分泌物。淀粉粒甚多,单粒多角形或类球形,直径2~8μm;复粒由2分粒至数十分粒组成。
(2)取本品粉末0.2g,加二氯甲烷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二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五加皮对照药材0.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异贝壳杉烯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 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C)-乙酸乙酯-甲酸(10:3: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和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日光下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紫外光下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 水分不得过12.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11.5%(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5%(通则2302)。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