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花
别名
红花羊蹄甲、洋紫荆、红花紫荆、艳紫荆、香港樱花、香港紫荆花
概述
紫荆花为苏木科、羊蹄甲属乔木;分枝较多,小枝细长,被毛。叶革质,叶片有圆形、宽卵形或肾形,顶端都裂为两半,似羊的蹄甲。花期冬春之间,花大如掌,略带芳香,五片花瓣均匀地轮生排列,红色或紫红色,十分美观。紫荆花终年常绿繁茂,颇耐烟尘,特适于做行道树;树皮含单宁,可用作鞣料和染料;树根、树皮和花朵还可以入药。紫荆花也是重要的园林绿化苗木。有极大观赏价值,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中央人民政府向特区政府赠送的礼品《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大型雕塑,高6米,重70吨,用青铜铸造,典雅大方,寓意深长,坐落在香港会展中心新翼的海边,已成为香港的标志之一。也是湛江市的市花
产地分布
紫荆原产于中国,在湖北西部、辽宁南部、河北、陕西、河南、甘肃、广东、云南、四川、广西等省都有分布。
香港紫荆与大陆其它地区生长的紫荆不同,只能在热带和亚热带生长,21世纪初期只有在广东、福建、台湾、广西、海南、云南等地生长。
形态特征
乔木;分枝多,小枝细长,被毛。叶革质,近圆形或阔心形,长8.5~13厘米,宽9~14厘米,基部心形,有时近截平,先端2裂约为叶全长的1/4~1/3,裂片顶钝或狭圆,上面无毛,下面疏被短柔毛;基出脉11~13条;叶柄长3.5~4厘米,被褐色短柔毛。
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有时复合成圆锥花序,被短柔毛;苞片和小苞片三角形,长约3毫米;花大,美丽;花蕾纺锤形;萼佛焰状,长约2.5厘米,有淡红色和绿色线条;花瓣红紫色,具短柄,倒披针形,连柄长5~8厘米,宽2.5~3厘米,近轴的1片中间至基部呈深紫红色;能育雄蕊5枚,其中3枚较长;退化雄蕊2~5枚,丝状,极细;子房具长柄,被短柔毛。通常不结果花期全年,3~4月为盛花期。
生长习性
性喜阳光,喜暖热湿润气候,不耐寒。喜酸性肥沃的土壤。成活容易,生长较快。栽植于光照充足,排水通畅,肥料充足的土壤,生长速度快。
生长周期
多年生
种植技术
培植方法
紫荆花在三或四月初月开花,花期约半个月左右(与花期时的气温有关)。后即无法结果,因此紫荆花以播种、扦插、分株、压条和嫁接等方式繁殖。
扦插
洋紫荆不易结籽,宜用无性繁殖,方法如下:春到夏季,利用洋紫荆落叶后发芽前,此时枝条萌芽能力强,采集一年生充分成熟壮健枝条,进行快繁。采用硬枝段快繁法,一般取长10~15厘米的枝段,上端截成平面,剪口应在芽眼上1厘米处,下端削成斜面,靠近茎节部,这样有利于生根,也好识别上、下端,不至于极性倒置。用300~500PPM浓度的生根粉剂液,加沾土混匀搅成糊状,把剪好的枝段1/2浸泡到糊状泥中,沾上糊泥浆后快繁于智能苗床。1个月后洋紫荆的离体材料下切口处有白色小点,这就是根尖,约再过半个月须很长出。平均成活率达70%以上。
移植宜在早春2~3月进行。小苗需多带宿土,大苗要带土球。温室盆栽,春、夏水分宜充足,保持湿度。夏季高温时要避免阳光直晒。秋、冬应稍干燥。生长期施液肥1~2次。此花在亚热带、长江流域盆栽,冬季应入温室越冬,最低温需保持5℃以上。
紫荆树苗移栽在落叶后或萌芽前进行,根系发达的可直接栽植,根系不多的可先假植,翌年定植。大苗需带土球,由于根系发达,不易截断,移栽时可用利刀割断,以免撕裂根皮。移栽时地上部适当修剪整形,丛栽植株每年萌发前应更新部分老枝。生长期施肥2~3次。
嫁接
可用长势强健的普通紫荆、巨紫荆做砧木,但由于巨紫荆的耐寒性不强,故北方地区不宜使用。以加拿大红叶紫荆等优良品种的芽或枝做接穗,接穗要求品种纯正、长势旺盛,选择无病虫害或少病虫害的植株向阳面外围的充实枝条,接穗采集后剪除叶片,及时嫁接。可在4至5月和8至9月用枝接的方法,7月用芽接的方法进行。如果天气干旱,嫁接前1至2天应灌一次透水,以提高嫁接成活率。
在紫荆嫁接后3周左右应检查接穗是否成活,若不成活应及时进行补接。嫁接成活的植株要及时抹去砧木上萌发的枝芽,以免与接穗争夺养分,影响其正常生长。
发展前景
一、药用价值:
气味:(木、皮)苦、平、无毒。
主治:1、痈疽发背,肿毒流注。
2、鹤膝风。
3、痔疮肿痛。
4、产后诸淋。
紫荆先花后叶,花色艳丽可爱,常常被种种于庭院、建筑物前及草坪边缘丛植观赏。其树皮花梗还可入药,有解毒消肿之功效;种子可制农药,有驱杀害虫之功效。具有清热凉血、祛风解毒、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等功效。可治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闭经、蛇虫咬伤、血气不和、狂犬等病症。木材纹理直,结构细,可供家具、建筑等用。
二、观赏应用价值:早春开花,适庭院、草坪、宅旁、路边种植,亦要列植作花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