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兜铃
别名
水马香果、蛇参果、三角草、秋木香罐。
概述
马兜铃(学名: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et Zucc),中文名因其成熟果实如挂于马颈下的响铃而得。马兜铃为多年生的缠绕性草本植物。生于海拔200-1500米的山谷、沟边、路旁阴湿处及山坡灌丛中。 喜光,稍耐阴,喜砂质黄壤,耐寒。适应性强。其根、茎、果实都称马兜铃,马兜铃有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的功效,其茎称天仙藤有理气、祛湿、活血止痛的功效,其根称青木香有行气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
产地分布
1.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山东、江西、湖北等地。
2.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形态特征
草质藤本;根圆柱形,直径3-15mm,外皮黄褐色;茎柔弱,无毛,暗紫色或绿色,有腐肉味。叶纸质,互生,卵状三角形,长圆状卵形或戟形,长3-6厘米,基部宽1.5-3.5cm,上部宽1.5-2.5cm,顶端钝圆或短渐尖,基部心形,两侧裂片圆形,下垂或稍扩展,长1-1.5cm,两面无毛;基出脉5-7条,邻近中脉的两侧脉平行向上,略开叉,其余向侧边延伸,各级叶脉在两面均明显;叶柄长1-2cm,柔弱。花单生或2朵聚生于叶腋;花梗长1-1.5cm,开花后期近顶端常稍弯,基部具小苞片;小苞片三角形,长2-3mm,易脱落;花被长3-5.5cm,基部膨大呈球形,与子房连接处具关节,直径3-6mm,向上收狭成一长管,管长2-2.5cm,直径2-3mm,管口扩大成漏斗状,黄绿色,口部有紫斑,外面无毛,内面有腺体状毛;檐部一侧极短,另一侧渐延伸成舌片;舌片卵状披针形,向上渐狭,长2-3厘米,顶端钝;花药卵形,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子房圆柱形,长约10mm,6棱;合蕊柱顶端6裂,稍具乳头状凸起,裂片顶端钝,向下延伸形成波状圆环。蒴果近球形,顶端圆形而微凹,长约6cm,直径约4cm,具6棱,成熟时黄绿色,由基部向上沿室间6瓣开裂;果梗长2.5-5cm,常撕裂成6条;种子扁平,钝三角形,长宽均约4mm,边线具白色膜质宽翅。
生态环境
1.生于山野林绿,溪流两岸,路旁及山坡灌丛中。
2.生于山谷、沟边阴湿处或山被灌丛中。
生长习性
马兜铃喜光,稍耐阴,喜砂质黄壤,耐寒。适应性强。马兜铃能耐寒,耐旱。其有怕涝,喜温暖的习性,适宜生长温度在15至25℃,在土层深厚而肥沃且排水良好的砂质土中栽培,生长良好。种子的发芽率很低,其生命力只能维持一年左右。花期7-8月,果期9-10月。
采收加工
以成熟果实入药。秋季果成熟时摘下晒干,搓碎过筛出去杂质。
性味功能
性味:
苦,寒。
归经:
入肺经。
主治:
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
真伪鉴别
蒴果球形或长圆形,基部钝圆,背缝线纵棱较平直。种子宽略大于长,心形。以巨型马兜铃个大、黄绿色、不破裂者为佳。
种植技术
栽培方法:
1.选地、整地
育苗地,宜选择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并有水源的地方。苗床耕翻后,每公顷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75000千克作基肥,然后整平细耙,做1.2米宽的畦面。栽植地,宜选富含腐殖质的壤土,于前作收获后耕翻1次,深30厘米左右,结合整地,每公顷施入土杂肥或堆肥45000千克作基肥。并于栽前耕翻1遍,整平耙细,做宽1.2米的畦面,四周整好排水沟待栽。
2.移栽
于冬季封冻前,按行株距35厘米x25厘米挖好深20厘米的栽植穴,每穴施入土杂肥10千克作基肥,用细土填至满穴,并高出地面10厘米。待翌年春季3~4月上旬,扒开栽植穴,将培育好的幼苗栽入穴内,每穴1株,栽后浇足浇透定根水。
3.采摘、播种
当果实由绿变黄色时分批采摘,过晚果实开裂。种子不耐干藏,采收后应立即播种或将种子埋于湿沙中,放阴凉处保存。若于晚秋或翌年春取出播种,种子发芽不整齐,在10-20C变温条件下发芽率高。也可在收获后用赤霉素5X104-4‘浸种ld后放温室沙藏。春播宜3月下旬-4月上旬,直播与育苗均可。
4.育苗
在苗床上开条沟,行距25cm,沟深3-6cm,播幅10cm,将种子播下,覆土轻压,加盖稻草,以保持苗床湿润,出苗后除去覆盖物,Ihm2用种子15-22.5kg。至次年4月,按行株距40cm X30cm开穴定植。直播用穴播或条播法。
5.施肥
幼苗期需适当灌水,施氮肥1次,定植后至开花期,追施氮肥2次,8月中、下旬开花时增施磷、钾肥。及时中耕除草,株高30cm后应搭架,以利其茎蔓攀援生长。
田间管理:
1、松土除草
苗期要勤松土除草。一般在苗高5厘米时,中耕除草1次,宜浅,避免伤根。以后结合追肥再中耕除草3~4次,防止草荒。
2、间苗、定苗
马兜铃当苗高5厘米时,结合松土除草进行间苗,去弱留强。当苗高10厘米时,按株距3~5厘米定苗。苗高15~20厘米,即可出圃定植。
3、追肥
冬季或早春控制施用氮肥量,避免茎叶生长过旺,遭受病虫为害,花前以施腐熟厩肥为主,并适量加施磷肥。生长后期,于8月中旬,每公顷追施过磷酸钙750千克,钾肥150千克,既可提高坐果率,又有利于根系生长,是增产的重要环节。
4、搭架
马兜铃为蔓生草本,移栽后苗高30厘米时,要及时搭架。在行间用竹竿设立支柱,中间拉绳子,高1.8~2米,牵引茎蔓攀援生长。
5、修剪、培土5~6月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时,把生长过旺而又无花芽的茎蔓剪除,以减少养分的消耗。10月采收果实后,将茎蔓全部割除,并除净田间杂草,进行冬前培土、追肥,以利保温越冬,为翌年丰产打下基础。
6、浇水
马兜铃耐旱怕涝,一般不需浇水。但生长期过于干旱时要适当浇水,雨季要及时排水,以免烂根。
7、采收
马兜铃的干燥成熟果实果实类中药材多在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采收较好。
病虫防治:
1、根腐病
多发病于7、8月份,根部腐烂后,植株死亡。防治方法:拔除病株烧毁;用退菌特50%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穴。
2、叶斑病
多发生在雨季,叶片上易发生斑点。注意清理排水沟,积水及时排除,用1:1:150倍波尔多液喷射。
3、马兜铃风蝶
幼虫蛀食叶片,形成缺刻,多发生在7-8月份。防治方法:打扫田间卫生,冬季清园,处理残株。幼龄期喷50%磷胺1500倍液或青虫菌(100亿孢子/g)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