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花
别名
旋复花、金沸草、滴滴金、金钱菊、六月菊、伏花、盗瘐、夏菊、戴椹。
概述
金钱花学名旋复花,为菊科植物旋复花、线叶旋复花或大花旋复花等的头状花序。
产地分布
主产分布于河南、江苏、河北,浙江、安徽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区。
形态特征
金钱花
叶互生,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窄长椭圆形,长6~10厘米,宽1~2.5厘米,先端尖,基部稍狭,有时呈小耳、半抱茎,全缘或具细锯齿,上面绿色,疏被糙毛,下面淡绿色,密被糙伏毛。头状花序少数或多数,顶生,呈伞房状排列,直径3~4厘米;花序梗被白毛:近花序处通常有1披针形的苞片,被柔毛;总苞半圆形,长8~10毫米,直径1~1.8厘米,总苞片数层,外层披针形,内层线状披针形或线形,干膜质,外面被毛或仅具缘毛;花托微凸;舌状花1层,黄色,雌性,花冠先端3浅裂,基部两侧稍连合呈管状,雌蕊1,子房下位,具棱,被白色短硬毛,花柱线形,柱头2裂;管状花两性,位于花序的中央。花冠先端5齿裂,裂片卵状三角形,雄蕊5,聚药,花丝分离而短,雌蕊1,花柱线形,柱头2裂。瘦果长椭圆形,被白色硬毛,冠毛白色。花期7~10月。果期8~11月。生于山坡、路旁、田边或水旁湿地。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及华东等地。
线叶金钱花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全体近无毛或被疏柔毛。叶互生,线状披针形残线形,长6~12厘米,宽6~12毫米,先端尖,基部稍抱茎,边缘反卷,下面淡绿色,被疏柔毛。头状花序顶生,分枝多,呈伞房状排列,花序直径1.5~2厘米;苞片披针形,总苞半圆形,总苞片3层,外层披针形,内面2层线状披针形或线形,光滑或微被缘毛;舌状花1层,黄色,花冠先端3裂,下部连合成管状,雌蕊1;管状花先端5齿裂,雄蕊5,雌蕊1。瘦果椭圆形,顶端践形,具棱,被白色疏硬毛,冠毛白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生长于山坡、路旁或田边。分布东北、华北、华东等地。
大花金钱花
又名:毛旋复花。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全体密被细毛及白色绵毛。叶互生,叶片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抱茎,全缘或具微锯齿,下面密被糙伏毛。头状花序少数,顶生,呈伞房状排列,花序直径3~5厘米:花序梗密被白色绵毛或细毛;苞片披针形,被毛:总苞半圆形,直径13~22毫米,总苞片4层,外层线状披针形,内层线形,外面密被白色细毛或绵毛;舌状花1层,花冠先端3齿裂,基部连合成管状,雌蕊1:管状花先端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雄蕊5,雌蕊1。瘦果长方椭圆形,有棱,被白色硬毛,冠毛白色。花期7~10月。果期8~11月。生长于溪沟旁或山野间。分布东北、华北及新疆、青海等地。以上三种植物的根(旋复花根),全草(金沸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态环境
生于林缘草地、山坡、路旁荒地,海拔2000-3000米。
生物学特性
生于林缘草地、山坡、路旁荒地,海拔2000-3000米。喜光,常生于山坡向阳处。根系发达,具根瘤,抗旱耐瘠,能在山石缝隙处生长。忌湿涝。萌芽力、萌孽力均强,能自然播种繁殖。在深厚肥沃湿润的砂质壤土中生长更佳。
生长习性
喜光,忌湿涝。
采收加工
夏、秋采摘即将开放的花序,晒干。
炮制
拣净杂质,除去梗叶,筛去泥土。
蜜炙旋复花:取净旋复花,加炼熟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焖,用文火炒至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凉透。(每旋复花100斤,用炼熟蜂蜜25斤)。
形状规格
干燥头状花序呈扁球形,有时散落,直径8~15毫米(线叶旋复花较小,4~10毫米)。底部有4层(线叶旋复花3层)浅灰绿色、膜质的总苞片,有时残留花梗。外缘1层舌状花,黄色,长约1厘米,先端3齿裂,多卷曲;中央管状花密集,花冠5齿裂,子房顶端有多数白色冠毛,长约5毫米(线叶旋复花长约3毫米),质柔软,手捻易散。气微弱,味微苦咸。以朵大、金黄色、有白绒毛,无枝梗者为佳。
性味功能
性味功能消痰,下气,软坚,行水。
治胸中痰结,胁下胀满,咳喘,呃逆,唾如胶漆,心下痞鞭,噫气不除,大腹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