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不宿
别名
鸟不踏、刺根白皮,鸟不停,老虎草、昏树。枸骨、猫儿刺、老虎刺、枸骨冬青。
概述
产于我国长江流域,秦岭山脉的局部及以南各地,在秦岭山脉关木场分布着几颗树形壮观,枝叶繁茂野生的小叶枸骨,此品种生长十分缓慢,木质细腻;多遍布生于山坡、谷地、溪边杂木林或灌丛中,山东青岛、济南有栽培;现有变种无刺枸骨。
常绿乔木,高3~4m,树皮灰白色,平滑。不枝无毛。叶硬革质,矩圆形,先端3格尖硬刺齿,基产平截,两侧各有1~2枚尖硬刺齿,叶缘向下反卷,上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淡绿色。花黄绿色,簇生于二年生枝叶腋,雌雄异株。核果球形,鲜红色。
产地分布
产于江苏、上海市、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区,云南昆明等城市庭园有栽培,欧美一些国家植物园等也有栽培;分布于朝鲜。模式标本采自上海。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4米,最高可达10米以上。树皮灰白色,平滑不裂;枝开展而密生。叶硬革质,矩圆形,长4-8厘米,宽2-4厘米,顶端扩大并有3枚大尖硬刺齿,中央一枚向背面弯,基部两侧各有1-2枚大刺齿,表面深绿而有光泽,背面淡绿色;叶有时全缘,基部圆形,这样的叶往往长在大树的树冠上部。花小,黄绿色,簇生于2年生枝叶腋。核果球形,鲜红色,径8-10毫米,具4核。花期4-5月;果9-10(11)月成熟。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150-1900米的山坡、丘陵等的灌丛中、疏林中以及路边、溪旁和村舍附近。
生长习性
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气候及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之微酸性土壤,耐寒性不强;颇能适应城市环境,对有害气体有较强抗性。生长缓慢;萌蘖力强,耐修剪。
性味功能
养阴清热,补益肝肾。祛风,止痛,解毒。主治肺结核咯血,肝肾阴虚,头晕耳鸣,腰膝酸痛,体虚低热,月经过多,白带异常,腹泻,清火,骨节酸痛等功效,也是古代医师们常用的一种药材。
真伪鉴别
①刺楸的干燥树枝多截成10~20匣米的小段,圆柱形,表面淡褐色,并有褐色圆点状皮孔和散生暗褐色的硬刺,刺尖锐,侧扁,略带光泽;断面中央可见白色的髓部。
②橡木的干燥茎枝呈圆柱形,表面灰棕色至棕色,有细纵裂纹,并具不规则散在的灰白色角状刺,顶部大多已折断,刺基锥形。质坚硬,断面淡黄色,髓部约占茎粗的1/2。
种植技术
播种
可于9~10月间采下成熟种子,种子要后熟3个月才能发芽,用沙层积贮藏,于翌年3~4月播种,出苗率较高。扦插繁殖,在梅雨季节进行,从长势强健的植株上剪取插穗,每枝长12~20厘米,留上部叶3~4片,每片叶剪去1/2,然后扦插于盆中。枸骨具彩色斑纹的变种,实生苗会出现返祖现象而叶色变成绿色。出苗前要保湿遮荫。
扦插
硬枝、嫩枝扦插均可,扦插繁殖一般于雨季节进行嫩枝扦插,成活率高。插条剪自结果丰富、生长健壮的植株上,长12~15cm,插深8~10cm,插后遮荫保湿。为促进生根,提高插穗的繁殖效果,在扦插前对插穗要进行一定的处理。有条件的话,扦插时采用ABT2号生根粉,可大大提高生根率。方法是1g生根粉用500mL95%酒精溶解后,再加500mL蒸馏水配成1000mL的1000mg/L原液,然后再加水稀释到所需50mg/L的浓度使用。扦插前将枝条基部浸蘸2~4h,将处理好的插穗立即插在苗床上,株行距10cmx10cm,深度为8~10cm,插后压实,使基质与插条密接,然后喷透水。
嫁接
主要用于叶片具彩色斑纹种类的繁殖,通常于春季萌芽前进行。以枸骨为砧木,采用切接法或芽接法,成活率高。
移栽
移栽可在春秋两季进行,而以春季3~4月份或秋季带土移植。较好。因枸骨须根稀少,操作时要特别防止散球,同时要剪去部分枝叶,以减少蒸腾,否则难以成活。
浇水
生长旺盛时期需勤浇水,一般需保持盆土湿润、不积水,夏季需常向叶面喷水,以利蒸发降温。
施肥
一般春季每2周施1次稀薄的饼肥水,秋季每月追肥1次,夏季可不施肥,冬季施1次肥。
修剪
枸骨萌发力很强,很耐修剪,对成景的作品,平时可剪去不必要的徒长枝、萌发枝和多余的芽,以保持一定的树形。对需加工的树材,可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枝条,以利加工造形。
翻盆
枸骨盆景通常2~3年翻盆1次,常于春季2~3月进行,也可在秋后树木进入休眠期时进行。翻盆时可修去部分老根,施足基肥,保留1/2旧土,重新上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