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
别名
皮燕麦
概述
燕麦(拉丁学名:Avena sativaL.)为禾本科植物,《本草纲目》中称之为雀麦、野麦子。燕麦不易脱皮,所以被称为皮燕麦,是一种低糖、高营养、高能食品。燕麦性味甘平。能益脾养心、敛汗。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用于体虚自汗、盗汗或肺结核病人。煎汤服,或“舂去皮作面蒸食及作饼食。
(《救荒本草》).燕麦耐寒,抗旱,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能自播繁衍。燕麦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胃蠕动,利于排便,热量低,升糖指数低,降脂降糖,也是高档补品之一,在贫苦地区是不可缺少的干粮。
产地分布
世界性栽培作物。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根系发达,秆直立光滑,叶鞘光滑或背有微毛,叶舌大,没有叶耳,叶片扁平;圆锥花序(panice),穗轴直立或下垂,向四周开展,小穗柄弯曲下垂:颖宽大草质,外稃坚硬无毛,有或无芒;颖果腹面具有纵沟,被有稀疏茸毛;成熟时内外稃紧抱子粒,不容易分离,这与莜麦(裸燕麦)不同。
具顶生圆锥花序。小穗含2至数花,大都长过2厘米,柄弯曲,脱节于颖之上及诸小花之间,亦有不断者,颖具7~11脉,长于下部小花,外稃质地多坚硬,具5~9脉,有芒或无,芒多自稃体中部伸出,芒柱扭转而曲;雄蕊3枚,子房有毛。
该种似野燕麦Avena fatua Linn.,其主要性状为小穗含1~2小花;小穗轴近于无毛或疏生短毛不易断落;第一外稃背部无毛,基盘仅具少数短毛或近于无毛,无芒,或仅背部有1较直的芒,第二外稃无毛,通常无芒。
生态环境
温度
燕麦喜凉爽但不耐寒。温带的北部最适宜于燕麦的种植,种子在2-4℃就能发芽,幼苗能忍受-2~-4℃℃的低温下环境,在麦类作物中是最耐寒的一种。中国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冬季寒冷,只能在春季播种,较南地区可以秋播,但须在夏季高温来临之前成熟。
水分
燕麦生长在高寒荒漠区,但种子发芽时约需相当于自身重65%的水分。燕麦的蒸腾系数比大麦和小麦高,消耗水分也比较多,生长期间如水分不足,常使子粒不充实而产量降低。因此燕麦的根茎往往长达一米左右,以便能汲取更多的水分。
士壤
在优良的栽培条件下,各种质地的土壤上均能获得好收成,但以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最佳。燕麦对酸性土壤的适应能力比其他麦类作物强,但不适宜于盐碱土栽培。
生长习性
燕麦喜凉爽但不耐寒。温带的北部最适宜于燕麦的种植,种子在2-4℃就能发芽,幼苗能忍受-2~-4℃的低温下环境,在麦类作物中是最耐寒的一种。中国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冬季寒冷,只能在春季播种,较南地区可以秋播,但须在夏季高温来临之前成熟。
生长周期
燕麦是长日照作物。喜凉爽湿润,忌高温干燥,生育期间需要积温较低,但不适于寒冷气候。种子在1~2℃开始发芽,幼苗能耐短时间的低温,绝对最高温度25℃以上时光合作用受阻。蒸腾系数597在禾谷类作物中仅次于水稻,故干旱高温对燕麦的影响极为显著,这是限制其地理分布的重要原因。对士壤要求不严,能耐pH5.5~6.5的酸性土壤。在灰化土中锌的含量少于 0.2ppm时会严重减产,缺铜则淀粉含量降低。
播种期因地区而异。中国华北、西北、东北为春播区,生育期80~115天;西南为冬播区,生育期230~245天。燕麦需水较多,而中国主产区又属于旱作农区,因此,通过早秋耕、耙、耱、镇压等办法蓄水保墒极为重要。
采收加工
燕麦的收获是一项时间性很强的工作,一旦成熟,就应及时收获,通常应在9月上旬收获。不可延误,否则籽粒脱落,会造成丰产不丰收的结果。燕麦穗上下部位的籽粒成熟是不一致的,当麦穗中上部籽粒进入蜡熟未期时,应及时收获。蜡熟未期的表现是,燕麦茎秆有韧性,而且不易折断,用手指甲掐麦粒,麦粒应有韧性,不易碎。此时应及时收获。收获可人工收获,人工收获时,应将燕麦的地上部分用镰刀全部采收,进行连株收获。有条件的农户也可用小型机械收获。机械采收时应注意,行驶速度应保持在每小时6-8km。否则不仅会造成收割机的损伤,而且会造成燕麦漏采、倒伏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产量采用这两种收获方式,都需要将收割后的燕麦在地里继续晾晒3-4天。再运回场院脱粒。使用联合收割机可以直接脱粒,但是收获时间应稍晚于手工收割5-8天。农户可以根据以下的直观标准判定,摘下一个麦穗,用手掌捻搓,麦皮与麦粒容易分离即可。过晚,会增加掉粒和碎粒,降低产量。使用联合收割机,行驶速度应在每小时8km.
贮藏养护
新收获的燕麦含水量大,在收获季节的温度下有呼吸的特性。水分越大,温度越高,呼吸越强烈产生热量越多,发变质的危险越高。脱粒后的子粒运回场院后,应做成小埂晾晒。2~3小时翻倒一次。使含水量下降到13.5%以下。一般的检验法是用指甲掐麦粒,当麦粒容易恰断时即可。也可将子粒放入口中,咀嚼检验,感到子粒变脆时,表明干燥程度合适,,可以入库贮存。然后扬场,用扫帚扫除麦皮。达到储藏要求的麦粒应立即装袋运入通风于燥的储藏室贮存。
性味功能
燕麦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防治大肠癌、防治心脏疾病的医疗价值和保健作用,已被古今中外医学界所公认。对于因肝、肾病变,糖尿病,脂肪肝等引起的继发性高脂血症也有同样明显的疗效。长期食用燕麦米,有利于糖尿病和肥胖病的控制。
种植技术
种子处理与播种:燕麦喜湿喜肥但耐贫瘠,春播秋收,生长期较长,适生范围广。要精细整地,并施足基肥,保持墒情。要做好种子拌种处理。下种前要选择优质品种,用800倍的新高脂膜溶液浸泡种子,搭捞后再药剂处理即可精量播种。
春播燕麦区为避免干热风危害,土温稳定在5℃时即可播种。旱地燕麦要注意调节播种期,使需水盛期与当地雨季相吻合。秋翻前宜施用半腐熟的有机肥料作基肥,播种时可用种肥。旱地播种密度每亩基本苗20~22万,灌溉地每亩25~35万。
分蘖初期或中期追肥、浇水,后期要控制徒长。积水易致倒伏。燕麦出苗后要保持足够墒情和肥力,并喷施新高脂膜保温保墒增肥效,增加有效分蘖率。要适时施足起身肥灌浆肥,要消灭杂草,强壮植体,防止倒伏。在抽穗期要喷施一次壮穗灵,提高授粉能力和灌浆质量,增多穗粒数,增加千粒重。
燕麦的主要病害是坚黑穗病、散黑穗病和红叶病;局部地区有秆锈病、冠锈病和叶斑病等。多使用抗病良种及采取播前种子消毒、早播、轮作、排除积水等措施防治。主要害虫有粘虫、地老虎、麦二叉蚜和金针虫等,可通过深翻地、灭草和喷施药剂等防治。野燕麦是世界性的恶性杂草,可通过与中耕作物轮作,剔除种子中的野燕麦种子,或在燕麦地播种前先浅耕使野燕麦发芽,然后整地灭草,再行播种等方法防治,也可采用化学除善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