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肠草

2024-12-25 14:19:55 内容管理员 4

别名

钩吻、大茶药、大炮叶、黄花苦蔓、黄猛菜。

概述

断肠草,中药名。为马钱科植物胡蔓藤Gelsemium elegans(Gardn.et Champ.)Benth.的根、叶或全株。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攻毒拔毒,散瘀止痛,杀虫止痒之功效。外用适用于皮肤湿疹,体癣,脚癣,跌打损伤,骨折,痔疮,疔疮,麻风。还适用于除四害,杀蛆虫,灭孑孓。

产地分布

产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

形态特征

常绿木质藤本,长3-12米。小枝圆柱形,幼时具纵棱;除苞片边缘和花梗幼时被毛外,全株均无毛。叶片膜质,卵形、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2厘米,宽2-6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阔楔形至近圆形;侧脉每边5-7条,上面扁平,下面凸起,叶柄长6-12毫米。花密集,组成顶生和腋生的三歧聚伞花序,每分枝基部有苞片2枚;苞片三角形,长2-4毫米;小苞片三角形,生于花梗的基部和中部;花梗纤细,长3-8毫米;花萼裂片卵状披针形,长3-4毫米;花冠黄色,漏斗状,长12-19毫米,内面有淡红色斑点,花冠管长7-10毫米,花冠裂片卵形,长5-9毫米;雄蕊着生于花冠管中部,花丝细长,长3.5-4毫米,花药卵状长圆形,长1.5-2毫米,伸出花冠管喉部之外;子房卵状长圆形,长2-2.5毫米,花柱长8-12毫米,柱头上部2裂,裂片顶端再2裂。蒴果卵形或椭圆形,长10-15毫米,直径6-10毫米,未开裂时明显地具有2条纵槽,成熟时通常黑色,干后室间开裂为2个2裂果瓣,基部有宿存的花萼,果皮薄革质,内有种子20-40颗;种子扁压状椭圆形或肾形,边缘具有不规则齿裂状膜质翅。花期5-11月,果期7月至翌年3月。

生态环境

生海拔500-2000米山地路旁灌木丛中或潮湿肥沃的丘陵山坡疏林下。

采收加工

根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即成。叶和全草在夏、秋采集,晒干。

形状规格

老藤呈圆柱形,直径1-2.5cm;表面灰棕色、灰黄色,具栓皮,为软木栓皮,较硬,裂成不规则纵沟和横裂隙,厚可达0.4cm。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极薄,红褐色,易与栓皮一起剥离,木部黄白色、黄棕色,有多数细孔,髓部浅棕褐色。气淡,味微苦。

性味功能

性味:

味苦、辛,性温。

功效:

攻毒拔毒,散瘀止痛,杀虫止痒。

主治:

外用适用于皮肤湿疹,体癣,脚癣,跌打损伤,骨折,痔疮,疔疮,麻风。还适用于除四害,杀蛆

虫,灭孑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