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藿香

2024-12-09 10:42:33 内容管理员 6

别名

土藿香、川藿香、广藿香等。

概述

广藿香为我国常用中药材,栽培和应用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 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商品按产地又分石牌藿香、高要藿香和海南藿香三种。广藿香药用始载于宋·《嘉本草》。曰:"按南州异物志载:藿香出海边国,形如都梁,叶似水苏,可着衣服中。"宋·《图经本草》载:"藿香岭南多有之,人家亦多种。二月生草,茎梗甚密,作丛,叶似桑而小薄,六月七月采之,须黄色乃可收。"岭南即现在的广东省,说明我国早在900多年前就已引种栽培。

产地分布

广藿香在宋代由华侨从南洋传入我国。清代广东省多栽培于广州市大塘、宝岗一带,以后又转移到广州石牌乡及东圃附近发展。主产于广东广州市郊(石牌)、肇庆、高要、徐闻、吴川、海康、廉江、电白及海南万宁、屯昌、琼山、琼海等。此外,四川、广西、云南亦有少量栽培。产于广州市郊石牌、棠下等地的广藿香,加工十分考究,产品在形、色、气、味等方面一直保持优质,为地道药材。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茎直立,粗壮,幼茎四棱形,老茎近圆柱形,密被灰黄色长柔毛,上部多分枝。单叶对生,叶片阔卵形、下部的叶片较小,两面均被灰白色短柔毛,沿叶脉处最多;叶柄长2-3厘米,密被灰黄色柔毛。轮伞花序密集成穗状,顶生或腋生,萼5裂,花冠唇形,淡紫红色;雄蕊突出,花丝有髯毛;子房上位,柱头2裂。小坚果椭圆形,平滑。

生态环境

广藿香生长在气侯温暖,土壤湿润、肥沃,有一定荫蔽的热带、南亚热带平原或坝地。

生物学特性

广藿香喜温暖,湿润,喜肥。幼苗怕强光,植株忌台风。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的要求:

1、温度 生长适宜温度为年平均气温22-25℃。17℃以下生长缓慢。低于-2℃时大部分植株死亡。

2、光照 生长前期,特别是苗期怕强光直射,荫蔽度以40-50%为宜。成株可在全日照下生长。

3、水分 要求年降雨量1600-220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上。植株对水分很敏感,如遇干旱,生长不良,高温暴雨,易烂根。在有细雨的温暖季节,生长最快。

4、土壤 要求排水良好,疏松肥沃、保水保肥力强的砂质壤土。粘土、沼泽地和干旱瘦瘠的土壤生长不良。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喜肥。幼苗怕强光,植株忌台风。

生长周期

1-2年生。

采收加工

1、采收 采收季节因气候、栽培习惯和轮作方式而异。广东郊区,从种到收约14个月,一般在次年5-6月采收;海南岛每年采收2次,第1次于5-6月割下地上部分,再追肥,促进生长,到9-10月进行第2次采收;高要县和湛江市各县,春栽的于当年11-12月采收,秋栽的在翌年4-6月采收。四川产区,9月栽种的到次年9月采收,3-4月栽种的于当年11月采收,6月栽种的,于当年12月采收。采收宜选晴天露水干后,拔起或挖起全株。

2、加工 采收的全株,除去泥土和须根,晒1天,晚上收回室内堆放,第2天再晒,如此堆晒至干为止,保持叶不脱落,捆成小把。

贮藏养护

广藿香按不同规格捆压成把,用竹席片或草席封装,贮存于阴凉、避风、避光、干燥处,温度28C以下,相对湿度75%以下。商品安全水分12-15%。本品含挥发油,易散味,吸潮生霉。较少虫蛀。染霉品,茎叶处呈现霉迹,香气淡弱,掺杂霉腐。为害的仓虫主要有印度谷蛾、药材甲、烟草甲等,多潜匿在破碎叶片或髓中蛀噬。储藏期间,应定期检查,高温多湿季节前可密封或抽氧充氮养护。发现受潮,及时晾晒。

性味功能

广藿香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功能。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主要成分:

挥发油,油中含广藿香醇、苯甲醛、丁香油酚、桂皮醛、广藿香 醇、广藿香吡啶、表愈创吡啶、倍半萜烯、广藿香酮等。

主要药理作用:

藿香煎剂对许兰氏毛癣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具有抑制作用;乙醚浸出液及醇浸出液亦能抑制多种致病性真菌。趾间毛癣菌及足趾毛藓菌在煎剂15%时出现抑制,而乙醚浸液于30%、醇浸出液于5%及水浸出液于10等浓度时均呈抑菌作用。因此藿香的浸出液比煎剂抗菌力强;藿香水煎剂(15毫克/毫升)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但必须将浓度增至31毫克/毫升时,方能杀死钩端螺旋体。对几种常用的内服液体药剂加入0.02%广藿香酮,有一定的防腐作用,观察60天,显示出明显的抑菌效果;藿香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对胃肠有解痉作用。

药典标准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

[性状]本品茎略呈方柱形,多分枝,枝条稍曲折,长30~60cm,直径0.2~0.7cm;表面被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老茎类圆柱形,直径1~1.2cm,被灰褐色栓皮。叶对生,皱缩成团,展平后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长4~9cm,宽3~7cm;两面均被灰白色绒毛;先端短尖或钝圆,基

部楔形或钝圆,边缘具大小不规则的钝齿;叶柄细,长2~5cm,被柔毛。气香特异,味微苦。

[鉴别] (1)本品叶片粉末淡棕色。叶表皮细胞呈不规则形,气孔直轴式。非腺毛1~6细胞,平直或先端弯曲,长约至590μm,壁具疣状突起,有的胞腔含黄棕色物。腺鳞头部8细胞,直径37~70μm;柄单细胞,极短。间隙腺毛存在于叶肉组织的细胞间隙中,头部单细胞,呈不规则囊状,直径

13~50μm,长约至113μm;柄短,单细胞。小腺毛头部2细胞;柄1~3细胞,甚短。草酸钙针晶细小,散在于叶肉细胞中,长约至27μm。

(2)取本品粗粉适量,照挥发油测定法(通则2204)测定,分取挥发油0.5ml,加乙酸乙酯稀释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百秋李醇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冰醋酸(95:5: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显一黄色斑点;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蓝色斑点。

[检查]杂质不得过2%(通则2301)。

水分 不得过14.0%(通则0832第四法)。

总灰分不得过11.0% (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4.0%(通则2302)。

叶 不得少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