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参

2024-12-09 10:18:54 内容管理员 8

别名

滇紫参、小茜草、小活血、小舒筋、红根、色子片、人衔、神草、地精、海腴、金井玉阑、棒棰。现称野生者为"野山参",人工栽培者为"园参"。

概述

人参是我国特产珍贵中药材,驰名世界。它对人体的滋补强壮作用和对多种疾病的防治效果十分卓著,久为世人瞩目,堪称当今天然补益的代表,享有"中药之王"的美誉。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 Mey.)的干燥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栽培者称"园参",野生者称"山参"。我国是人参的发祥地,应用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发现并用人参防治疾病。据考证公元前33-48年汉元帝时代史游著的《急救章》就载有"参"名(即人参)。我国东汉时期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记有"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其后,《名医别录》、《图经本草》及《本草纲目》等医药著作中对人参均有详细的记载。东汉张仲景著的《伤寒论》收载112方,有人参配伍的达21方。由此可见,当时人参已有很高声誉。明、清以来,各种医药典籍对人参记载尤为具体、生动、翔实。明代李言闻著的《人参传》一书,对人参的植物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产地加工、生药性状和疗效等方面都有详细记述,成为历史上第一部人参专著。

产地分布

我国野生人参分布于东北地区东部的山林地带,即长白山脉和小兴安岭东南部。主产于吉林抚松、桦甸、集安、长白、蛟河、临江、安图、靖宇、敦化;黑龙江铁力、穆棱、虎林、宁安;辽宁桓仁、本溪、新宾、宽甸。

我国栽培人参(园参)分布于东北地区的东南部至东北部。其栽培带为南起辽宁岫岩、凤城北至黑龙江伊春一带。主产于抚松、集安、靖宇、长白等县,素有"人参故乡"之称。通化、桦甸、敦化、柳河、安图、蛟河、汪清、辉南、临江、梅河口、磐石、和龙、三岔子;辽宁新宾、桓仁、清原、宽甸、绥中、凤城、抚顺、西丰、本溪;黑龙江铁力、伊春、东宁、林口、密山、虎林、穆棱、延寿、尚志、五常、汤原、勃利、宝清。此外,河北、山西、内蒙古、北京、云南、四川、陕西、湖南、湖北、贵州等省亦有引种。我国东北人参商品分普通参和边条参两大主要种类。吉林抚松、靖宇、长白、桦甸、敦化、辉南及黑龙江、辽宁部分产区,为"大马芽"品种(农家品种),是普通参生产区;吉林集安、通化、柳河及辽宁桓仁、新宾等多为"二马芽"、"长脖"等品种(农家品种),是边条参生产区;辽宁宽甸下露河乡石柱子村属"长脖"品种,为著名"石柱参"的产区,商品类似山参。

形态特征

1、园参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主根肉质,黄白色,呈圆柱形或纺锤形,下部有分枝,顶端有根茎(习称芦头),其上每年留下一个茎痕(习称芦碗),根茎上生一至数条不定根(习称芋)。茎直立,单生,无毛,基部有宿存鳞片。掌状复叶3-6片,轮生于茎顶,小叶3-5枚,小叶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沿脉有稀疏刚毛;通常1年生者仅具1枚3小叶的复叶,俗称"三花";2年生者具1枚5小叶的掌状复叶,俗称"巴掌";3年生者具2个复叶,俗称"二甲子";4年生者具3个复叶,俗称"灯台子";5年生者具4个复叶,俗称"四批叶";6年以上一般为5个复叶,俗称"五批叶"。也有生6个复叶者,称"六批叶"。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有花十至数十朵;花小,淡黄绿色;萼钟形,边缘有5齿;花瓣5;雄蕊5;花柱上部2裂,子房下位,2室。浆果状核果,扁球形,成熟时鲜红色,内含种子2粒,乳白色,肾形。园参类有普通参,一般育苗3年,移栽后再生长3年,6年采收做货。特征为芦短、身短、腿短、须多。通称"抚松路园参"。边条参,育苗3年,起栽子时选体形长的参苗,经过下须整形,移栽2次,8-9年做货。特征为芦长、身长、腿长、须少。通称"集安路园参"。石柱参,播种后5-6年进行第1次移栽,10年后再进行1次移栽、整形后,经过3-5年即可做货。特征为芦长、体灵、皮老纹深、皮条须、须上有珍珠疙瘩,形似山参。播种和定植后不动者,只隔3-4年换1次表土,经10-15年生长做货,前者称"籽趴”,后者称"苗趴";多茎参,人参受到某种刺激(生态条件改善、化学因素或机械创伤等)根茎(芦头) 潜伏芽萌动,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茎者。园参品种,按根和根茎的形态不同,可分成2个系统,7个栽培品种类型。马牙系统,大马牙和二马牙;长脖系统,圆膀圆芦、人圆芦、草芦、线芦和节芦。

2、山参 与园参形态基本相同,由于长期生长于深山密林中,因光照弱、气温低,生长缓慢,植株瘦小,叶色发暗。根茎细长,主根粗短,多呈不规则的横灵体、疙瘩体、菱角体、顺长体,参体纹紧密而深,须根清疏而长,有明显的珍珠疙瘩。山参类有纯山参,为野生于山林之中自然长成者;山参捅洌可讲卧谧匀簧长过程中,主根因受害而烂掉,不定根取代主根继续生长发育成者;移山参,幼小的山参在自然生长中被人发现,挖出后又移栽于山野林下,任其自然生长,若干年后采回者。充山参类有籽海,是将园参种子撒播于山林中,人工看护,自然生长20-30年后采收者,亦称籽货、野货、海货等;池底参,园参收获或倒栽时,遗漏在参池内的园参,又自然生长若干年,被发现采收者;老栽子上山,是园参收获时,挑选形似山参者,经整形移栽于山林中,自然生长20-30年后采收者。

生态环境

人参多生于冷凉山区,针阔叶混交林和阔叶杂木林下,群落结构上层为乔木,中层为灌木,下层为

草本植物,荫蔽度适中。土壤为腐殖质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棕色森林土,pH5.5-6.5。海拔

500-1000米,多在700-800米生长。

生物学特性

人参为喜荫植物。长期在山林环境中生长,经过系统发育,适应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喜气候冷凉、湿润,怕强光,忌高温,耐严寒的特性。温度:年平均气温2-3℃,整个生育期适宜温度10-30℃,春季平均气温10℃时,即可出苗,苗期以平均气温15℃为宜。生长期最适宜温度10-25℃。气温高于34℃,光照强度大时,叶片易受灼伤。低于10℃生长受到抑制,越冬时可耐-40C的低温。人参种子须经高温到低温的变温过程,完成生理后熟,才能萌发,地温在18C时发育良好。光照:年太阳总幅射42x10焦耳/米2,年日照时数为2300-2600小时,日照率52-54%。郁蔽度为0.5-0.8。光照强度超过全日照的75-90%时,生长受到抑制,叶片组织易受破坏,降低光合作用。光照不足时,植株矮小瘦弱,生长不良。

水分:土壤含水量苗期40%左右,生长期35-40%。种子萌发期土壤水分要求40-55%,种子裂口后应保持在20-30%,过高参芽易霉烂。养分:人参对营养条件要求比较严格,生育期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有明显差别。苗期需要氮、钾元素较多,开花、结果、根发育期需要磷、钾元素较多。物候期:4月下旬,人参休眠芽开始萌动出苗,5月上旬,平均气温10℃以上时,为幼苗生长旺期。5月下旬,平均气温12℃以上时,进入展叶期。6月中旬,平均气温16℃以上时,进入开花期。7月上旬,平均气温18℃以上时,进入结果期。9月中旬至10月初,平均气温14℃以下,进入枯萎期。植株枯萎以后,进入休眠期。生育阶段:人参生育周期可分为5个阶段。种子后熟阶段:果实成熟离开母体后,需要经过高温到低温的变温过程,种胚才能分化完全。种子经过"胚后熟",方能萌发出苗。营养生长阶段:种子萌发出苗后,到尚未抽苔开花前,称为营养生长阶段,此阶段为转入下一阶段生殖生长积累有机物质,奠定了营养物质基础。生殖生长阶段:人参进入3年生,随着叶片的增加,净光合产物也随之增多,参根中积累

的营养物质不断增加,为生殖期创造了物质条件,抽苔、开花、结果,完成生长周期。根增长阶段:人参进入3年生以后,随着叶片数和叶面积的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净光合产物在根内的积累逐渐增加,根部迅速膨大增重;6年生以后,根生长率逐年下降,增重缓慢。根休眠阶段:地上植株枯萎后,根部停止生长,至翌年萌发前为低温休眠期。此期须根亦逐渐脱落,越冬芽生长发育快。根的收缩性:随参龄增长,根茎逐渐伸长,人参为了自身生存,使根茎和越冬芽不露出地面,保持其在一定深度的土层中生长,一般根茎向上长多高,根就向下拉生多深,从而避免了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主根的收缩使其形成皱纹。这种收缩现象,山参较园参更加明显。不定根的特性:一般3年生园参开始在根茎上生出不定根。不定根生长速度比主根快,如将其除去,翌年又能生出。主根如果烂掉时,不定根可代替主根生长。

生长习性

人参多生于冷凉山区,针阔叶混交林和阔叶杂木林下,群落结构上层为乔木,中层为灌木,下层为草本植物,荫蔽度适中。土壤为腐殖质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棕色森林土,PH值5.5-6.5,海拔500-1000米(多在700-890米)。人参为喜阴植物,长期在山林环境中生长,经过系统发育,适应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喜气侯冷凉、湿润,怕强光,忌高温,耐严寒的特性。

生长周期

普通参生长6年采收,边条参生长8或9年采收,石柱参生长15年以上采收。

年需求量:约10000吨。

采收加工

1、采收 普通参生长6年采收,边条参生长8、9年采收,石柱参生长15年以上采收。采收于9月上、中旬为宜。先拆除荫棚,然后割去地上植株。刨开畦帮,而后刨出人参,要深刨慢拉,防止伤根。若人参浆气不足,可于起收前10天左右,拆除荫棚,进行放雨、放阳,可使人参浆足,提高产量。

2、加工传统人参加工方法主要红参、糖参、生晒参等。近年来,吉林黑龙江、辽宁省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研制出汤通参、白人参(出口生晒参)、新开河参、长白山参、皇封参、活性参、充氮保鲜参和礼品参等新规格,新品种。

贮藏养护

园参用内衬防潮纸的纸箱或木箱包装,外涂防潮油并包裹麻布或麻袋,野山参用精制木盒或木箱包装。贮存于温度15℃,最高不能超过28℃,相对湿度65-70%的专用仓库中,由专人保管。本品易虫蛀,受潮后生霉、变色。常在参须扎把处及粗壮部位发现黑色或绿色霉斑。危害的仓虫发现有小圆皮蠹、四纹皮蠹、大谷盗、脊胸露尾甲、诱赤扁谷盗,药材甲、咖啡豆象、印度谷螟、米黑虫、米象小蜂等。

储藏期间,在盛装商品的容器底部放置一根多孔竹筒,筒内放适量脱脂棉,注入少许普通白酒后密封,可防虫、防霉,保持商品质量。在容器内放入适量无水氯化钙或硅胶(不与商品混放,避免吸潮后污染商品),也可采用空气去湿机吸潮,注意相对湿度的变化,以防止商品吸潮受热、发霉、泛糖。高温高湿季节,注意通风降温。

性味功能

人参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心经。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之功能。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近年来,人参及其制剂用于临床治疗心绞痛、糖尿病、肝炎、胃炎、哮喘、高血压和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阳痿及性机能降低等病症,收到良好效果。

主要成分:

人参皂甙。目前已从人参根中分离出29种单体皂甙,因加工炮制方法不同,白参(生晒参、糖参等)和红参中皂甙种类不同。二者均含人参皂甙Ra1、Ra2、Ra3、Rb1、Rb2、Rb3、Rc、Rd、Re、Rf、Rg1、Rg2、Rg3、Rh1、Ro,20葡萄糖基-Rf,西洋参皂甙-R,三七皂甙-R1、R4。

白参中特有丙二酰基-Rb1、Rb2、Rc、Rd成分。红参中特有人参皂甙Rh2、Rs1、Rs2,20(R)-人参皂甙Rh1、Rg2,20(S)-人参皂甙Rg3。此外,还含有甾醇、氨基酸类等。

主要药理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不但能改善兴奋过程,也能加强抑制过程,使抑制趋于集中,使分化更完全;还具有抗疲劳作用;对麻醉动物,小剂量可使血压上升,大剂量可降血压;能增加机体对多种有害因素的非特异性抵抗力;人参提取物具有促进性机能增强;对正常兔及用四氧嘧啶、肾上腺素引起高血糖的大鼠及狗都有降血糖等作用。对垂体肾上腺系统的机能有良好的影响。使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蛋白质核酸的合成。近年研究表明,人参多糖能增强免疫功能,有抗肿瘤和保肝解毒作用。

药典标准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栽培品经蒸制后的干燥根和根茎。秋季采挖,洗净,蒸制后,干燥。

[性状]主根呈纺锤形、圆柱形或扁方柱形,长3~10cm,直径1~2cm。表面半透明,红棕色,偶有不透明的暗黄褐色斑块,具纵沟、皱纹及细根痕;上部有时具断续的不明显环纹;下部有2~3条扭曲交叉的支根,并带弯曲的须根或仅具须根残迹。根茎(芦头)长1~2cm,上有数个凹窝状茎痕

(芦碗),有的带有1~2条完整或折断的不定根(芋)。质硬而脆,断面平坦,角质样。气微香而特异,味甘、微苦。

[鉴别]

(1)照人参项下的[鉴别) (1)项试验,除淀粉粒糊化轮廓模糊外,其他特征应相同。

(2)照人参项下的[鉴别](2)项试验,应显相同的结果。

[检查]水分不得过12.0%(通则0832第二法)。

其他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照气相色谱法(通则0521)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