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风藤
别名
中文名:青风藤。
拉丁名:Sinomeniumacutum。
英文名:CAULISSINOMENII。
别名:
青藤、寻风藤、清风藤、滇防己、大青木香、青防己、青藤碱。
概述
青风藤为防己科植物青藤或毛青藤等的藤茎,注意不可与清风藤混淆。6至7月割取藤茎,除去细茎枝叶,晒干;或用水润透,切段,晒干。亦可秋冬采老藤,切段,晒干,晒干后的青风藤呈长圆柱形,微弯曲,细茎弯绕成束,长20至70厘米或更长,直径0.5至2厘米。表面绿褐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纹及皮孔。节稍膨大,有分枝痕。体轻,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灰黄色或淡灰棕色,皮部窄,木部射线放射状排列;髓部小,淡黄白色或黄棕色,气微,味苦。以条均匀者为佳。
产地分布
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产地:江苏、浙江、湖北。
形态特征
多年生木质藤本,长可达20米。根块状。茎圆柱形,灰褐色,具细沟纹。叶互生,厚纸质或革质,卵圆形,长7~15厘米,宽5~12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稍心形或近截形,全缘或3~7角状浅裂,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近无毛,基出脉5~7;叶柄长5~15厘米。花单性异株,聚伞花序排成圆锥状;花小,雄花萼片6,淡黄色,2轮,花瓣6,淡绿色,雄蕊9~12;雌花萼片、花瓣与雄花相似,具退化雄蕊9,心皮3,离生,花柱反曲。核果扁球形,熟时暗红色。种子半月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态环境
生于山坡林缘、沟边及灌丛中,攀援于树上或岩石上。
采收加工
秋末冬初采割,扎把或切长段,晒干。
贮藏养护
置干燥处储存。
形状规格
呈细长圆柱形,直径5~20毫米,外表灰褐色或棕褐色,有纵皱及横向皮孔,节处膨大。体轻,质坚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灰黄色或淡灰棕色,不平坦。横切面韧皮部很窄,木质部导管与射线呈放射状排列,导管较大,中央为圆形的髓。气弱,味苦。
性味功能
药味:
苦、辛。
归经:
归肝、脾经。
功能:
青风藤为防己科植物青藤、华防己或清风藤科植物清风藤等的藤茎,青风藤别名青藤、寻风藤、清风藤、滇防己、大青木香、青防己、青藤碱,青风藤有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的功效,青风藤有治疗风湿痹痛、鹤膝风、水肿脚气的作用,脾胃虚寒者慎服青风藤。
青风藤的作用:
青风藤味苦、辛,性平,青风藤有毒,归肝、脾经;青风藤具有祛风除湿,利尿消肿的功效;青风藤主治风湿痹痛,历节风,鹤膝风,心胃气痛,水肿,脚气,痈肿恶疮,皮肤痒疹。
主治:
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胀,麻痹瘙痒。
化学成份:
青藤的茎和根含青藤碱、双青藤碱、木兰花碱、尖防己碱、四氢表小檗碱、异青藤碱、土杜拉宁、清风藤碱、dl-丁香树脂酚、十六烷酸甲酯、N-去甲基尖防已碱、白兰花碱、光千金藤碱。又含β-谷甾醇、豆甾醇。
青藤的茎含清风藤碱甲等多种生物碱。
药理作用: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一、镇痛作用:青藤碱在用小鼠电刺激法、热板法以及家兔光热刺激法的试验中,均证明具有肯定的镇痛作用。脑内注射产生镇痛作用所需的剂量,相当于腹腔注射的1/2000,说明其镇痛作用的部位在中枢神经系统;它与丙烯吗啡合用,并不出现拮抗,反而产生协同,说明它的镇痛原理与吗啡类镇痛药有所不同。其产生镇痛所需的剂量约为吗啡的10倍,持续时间较短。连续应用也能产生耐受性,但较吗啡缓慢,与吗啡之间并无交叉耐受性。与异丙嗪合用,作用增强,这主要是由于两药中枢作用的协同,部分还可能由于异丙嗪对抗了青藤碱释放组织胺所致。合用时对青藤碱的耐受的产生及毒性皆无影响。
二、镇静作用:青藤碱明显减少小白鼠的自发活动和被动活动,对巴比妥类睡眠时间并无明显影响;对士的宁有某些拮抗作用(降低士的宁对小鼠的惊厥阈),但不能对抗五甲烯四氮唑。犬、猴口服青藤碱45~95毫克/公斤也有显著的镇静作用。小剂量(5~10毫克/公斤)即能延长小鼠和猫的防御性
运动条件反射的潜伏期,条件反射部分消失,随之非条件反射也有少部分消失,说明它首先是对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有抑制性影响。青藤碱并能消除电刺激小鼠引起的激怒反应,似有安定作用。
三、其他作用:青藤碱有镇咳作用,对小鼠及猫,其镇咳效价与可待因相仿;对豚鼠则其效价仅及可待因的1/4。异丙嗪可加强其镇咳作用。另外,略有催吐作用,对注射去水吗啡引起的呕吐无影响。对大鼠腹腔注射大剂量时,有一定的降温作用。对家兔注射中毒量时,体温亦有所下降,但如反复给予,可产生耐受性,体温不再下降。据报道,它对家兔角膜有局部麻醉作用,可作局部浸润麻醉药使用,但也能产生耐受性,如连续注射,则作用减弱。
真伪鉴别
理化鉴别:
(1)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被厚角质层,有的具木栓细胞。皮层散有纤维及石细胞。中柱鞘纤维群新月形,其内侧常为2~5列石细胞,并切向延伸与射线中的石细胞群连接成环。维管束外韧型。韧皮射线向外渐宽,可见锥形或分枝状石细胞;韧皮部细胞大多颓废,有的外侧散有1~3个纤维,内侧有数列薄壁细胞。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切向连接。环髓细胞壁稍厚,纹孔明显。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草酸钙针晶。粉末黄褐色或灰褐色。表皮细胞黄色或黄棕色,断面观类圆形或矩圆形,直径24~78μm,被有角质层。石细胞淡黄色或黄色,类方形、梭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壁较厚,孔沟明显。皮层纤维微黄色或黄色,直径27~70μm,壁极厚,胞腔狭窄。草酸钙针晶细小,存在于薄壁细胞中。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5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青藤碱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用2%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醇-水(2:4:2:1)10℃以下放置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依次喷以碘化铋钾试液和亚硝酸钠乙醇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状鉴别:
青藤的干燥藤茎呈细长圆柱形,直径5~20毫米,外表灰褐色或棕褐色,有纵皱及横向皮孔,节处膨大。体轻,质坚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灰黄色或淡灰棕色,不平坦,横切面韧皮部很窄,木质部导管与射线呈放射状排列,导管较大,中央为圆形的髓。气弱,味苦。产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华防己的干燥藤茎呈圆柱形,长10~30厘米。表面灰棕色,有不规则的沟纹、裂隙和疤痕。质极坚硬,不易折断。切断面导管明显,维管束呈放射状,且显清晰的多层环纹,一般2~7圈,偏心性。气微弱,味微苦。产湖南。
清风藤的干燥老藤呈圆柱形,灰黑色,光滑,外表有纵皱纹及叶柄残基。横断面皮部较薄,灰黑色,木质部黄白色,射线不明显。味微苦。产浙江。
显微鉴别:
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石细胞淡黄色或黄色,类方形、梭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壁较厚,孔沟明显。皮层纤维微黄色或黄色,直径27~70μm,壁极厚,胞腔狭窄。草酸钙针晶细小,存在于薄壁细胞中。
药典标准
本品为防己科植物青藤Sinomenium acutum(Thunb.)Rehd.et Wils.和毛青藤Sinomeniumacutum (Thunb.)Rehd.et Wils.var.cinereum Rehd.et Wils.的干燥藤茎。秋末冬初采割,扎把或切长段,晒干。
[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常微弯曲,长20~70cm或更长,直径0.5~2cm。表面绿褐色至棕褐色,有的灰褐色,有细纵纹和皮孔。节部稍膨大,有分枝。体轻,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灰黄色或淡灰棕色,皮部窄,木部射线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淡黄白色或黄棕色。气微,味苦。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最外层为表皮,外被厚角质层,或为木栓层。皮层散有纤维和石细胞。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其内侧常为2~5列石细胞,并切向延伸与射线中的石细胞群连接成环。维管束外韧型。韧皮射线向外渐宽,可见锥形或分枝状石细胞;韧皮部细胞大多颓废,有的散有1~3个纤维。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切向连接。髓细胞壁稍厚,纹孔明显。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和草酸钙针品。
粉末黄褐色或灰褐色。表皮细胞黄色或黄棕色,断面观类圆形或矩圆形,直径24~78μm,被有角质层。石细胞淡黄色或黄色,类方形、梭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壁较厚,孔沟明显。皮层纤维微黄色或黄色,直径27~70μm,壁极厚,胞腔狭窄。草酸钙针晶细小,存在于薄壁细胞中。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5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青藤碱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醇-水(2:4:2:1)10C以下放置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置浓氨试液预饱和20分钟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依次喷以碘化铋钾试液和亚硝酸钠乙醇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3.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 不得过6.0%(通则2302)。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磷酸盐缓冲液(0.005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以0.005mol/L的磷酸二氢钠调节pH值至8.0,再以1%三乙胺调节pH值至9.0) (55:4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2nm。理论板数按青藤碱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青藤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乙醇2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20kHz)2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检查]
水分 不得过13.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6.0%(通则2302)。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磷酸盐缓冲液(0.005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以0.005mol/L的磷酸二氢钠调节pH值至8.0,再以1%三乙胺调节pH值至9.0) (55:45)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2nm。理论板数按青藤碱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青藤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乙醇2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20kHz)2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p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青藤碱(C19H23NO4)不得少于0.50%。
饮片
[炮制]
除去杂质,略泡,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状]
本品呈类圆形的厚片。外表面绿褐色至棕褐色,有的灰褐色,有纵纹,有的可见皮孔。切面灰黄色至淡灰黄色,皮部窄,木部有明显的放射状纹理,其间具有多数小孔,髓部淡黄白色至棕黄色。气微,味苦。
[检查] 水分同药材,不得过9.0%。
[鉴别]
(除横切面外)【检查](总灰分)
[含量测定]
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
苦、辛,平。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
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胀,麻痹瘙痒。
[用法与用量]6~12g。
[贮藏]
置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