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荆子

2024-12-20 15:16:57 内容管理员 6

别名

蔓荆实、荆子、万荆子、蔓青子等。

概述

蔓荆子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有几千年应用历史。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L var.simplicifolia Cham.) 蔓荆(Vitex trifolia

L.) 的干燥成熟果实。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蔓荆子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名为蔓荆实,列为上品,记有"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久服轻身而耐老"。此外还对蔓荆的生长环境、采收季节、干燥方法等均作了具体的记述。以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述。梁·《本草经集注》载:"主发秃落";《名医别录》载:"去长虫、主风头痛、脑鸣、目泪出,益气,令人光泽脂至"。唐·《药性论》载:"治贼风,能长髭发。五代·《日华子本草》载:"利关节,治赤眼,痛疾"。金元·《珍珠囊》载:"凉诸经血,止头痛,主目睛内痛"。明·《本草纲目》列入木部,载:"恭曰:蔓荆生于水滨,苗茎蔓延长丈余,春因旧枝而生小叶,5月叶成,似杏叶;六月有花,红白色,黄蕊;九月有实,黑斑,大如梧(桐)子而虚轻"。明代(1372年)太湖县刘焘在外地为官,带回蔓荆种子,撒于家乡的长河沙滩上,引种繁殖成功。

产地分布

单叶蔓荆主要分布于江西、山东、安徽、浙江;江苏、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河北、天津亦有分布;主产于江西都昌、新建、永修、南昌、星子、丰城、临川、进贤;山东牟平、荣城、聊城、文登、蓬莱、威海、烟台;安徽怀宁、太湖;浙江象山、青田、嵊泗;湖南茶陵、湘阴、望城。

蔓荆主要分布于广东、海南、福建、云南;湖南、广西亦有分布。主产于广东惠阳、惠东、澄海;海南东方、琼海;福建蒲田、厦门、晋江、漳蒲。长乐;云南景谷,路盈江、临沧。

形态特征

1、单叶蔓荆 为落叶灌木,高约3米,匍匐茎长达10米,有香气。主根圆柱形,多分枝,直向地下伸展,上粗下细,根的长度和粗细程度几乎与地上茎枝相当。根与地上茎连接处较粗大,俗称"蔸"。幼枝四方形,灰白色密生细柔毛;老枝渐变圆,毛渐脱落,枝节上常生有细枝和不定根;单叶对生,叶片卵形或倒卵形,全缘,表面绿色,疏生短柔毛和腺点,背面白色,密生短柔毛,也有腺点,侧脉约为8对。圆锥花序顶生,花萼钟形,先端具5短齿,外面密生白色短茸毛,花冠淡兰色或淡紫色,5裂,中间一裂片特长大,下半有毛;雄蕊4个,伸出花冠管之外,子房上位,球形,密生腺点,花柱无毛,柱头2裂;核果球形,大部为增大的宿存花萼所包围,幼果绿色,成熟后的果实呈黄褐色或灰黑色。

2、蔓荆 形态大体与单叶蔓荆相似,但其叶通常为3小叶的复叶,故又称复叶蔓荆,而在同一枝条上的上部或下部有时出现单叶;叶柄亦较单叶蔓荆长;小叶无柄,小叶片倒卵形或倒披针形,较单叶蔓荆窄长,先端短尖或钝,中间小叶较大,叶背面为粉白色。花为多数有梗的聚伞花序,相对排列形成顶生圆锥花序,雄蕊着生在花冠管内中部,花较单叶蔓荆稍小,果实褐色,稍带肉质,较宿萼稍长。

生态环境

野生蔓荆子多生长在海滨、湖泽、江河的沙滩荒洲上。多栽培于靠近水源的荒坡地、平原及溪边。

生物学特性

蔓荆具有喜光、耐寒、耐碱、耐旱、怕涝的特性,适宜在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性土生长。在气温8℃以上,茎叶开始萌动,于春分至清明,发芽展叶,4-6月枝叶生长迅速。秋季开花结果,秋后落叶,冬季休眠,地上植株停止生长,翌年惊蛰后,地下根开始萌动。蔓荆的主根粗长,侧根分枝多;不定根,亦可长粗发育成主根。向地性和固着力较强。茎枝的再生能力强,再生新苗快,有的枝当年开花结果。老蔸除去地上茎枝,地下根可再生出新苗,长势快,并在当年就能开花结果。

蔓荆成熟的鲜果种子,经湿沙储藏至翌年3月气温升高后,即能发芽生长,播种后长出的新苗,在1年内可生长50厘米以上,第2年即可开花结果。

生长习性

蔓荆具有喜光、耐寒、耐碱、耐旱、怕涝的特性,适宜在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性土生长。

生长周期

多年生落叶灌木,家种品栽培1年内可生长50厘米以上,第2年即可开花结果,连续结果5年以后,应进行砍苗更新。

采收加工

1、采收 一般于8-9月成熟时采摘。用剪子先剪下成熟的果穗,然后打下果实。一般均以手抓住果穗的下部向上拉,使其成熟的果实落入容器中;亦可用筛子筛取沙地里的蔓荆子。

2、加工 将采回的蔓荆子直接晒干,一般要晒4-6天,以晒至全干;也可白天曝晒,晚上堆积,连续3天后再晒至全干。然后将干燥的蔓荆子扬去叶片,除尽杂质,装入麻袋或其它包装内。存放干燥处保管。

蔓荆的花期和果期交错出现,采摘时防止打掉花朵和幼果,切勿将幼果与成熟的果实同时采下,以免影响质量。

贮藏养护

蔓荆子多用麻袋包装,每件25公斤左右,贮存于阴凉、干燥、避光处,温度30℃,相对湿度70-75%。商品安全水分9-11%。

本品主含挥发油,易散失气味、生霉、虫蛀。危害的仓虫多为甲壳类,一般从果实底部宿萼处蛀噬,严重时被蛀空。

储藏期间,定期检查,高温多湿季节,可将商品小件密封或箱内保藏,防止吸潮。发现吸潮,及时晾晒或敝开散潮。有条件的地方用塑料薄膜密封后抽氧充氮进行养护。

形状规格

蔓荆子呈球形,直径4-6厘米。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状茸毛,有纵向浅沟四条,顶端微凹,基部有灰白色宿萼及短果梗。萼长为果实的1/3至2/3,5齿裂,其中2裂较深,密被茸毛。体轻,质坚韧,不易破碎。横切面可见4室,每室有种子1枚,种仁黄白色,且有油性。气特异而芳香,味淡、微辛。

规格标准:

商品规格为统货。以身干、无杂质、成熟、饱满、无霉变者为合格品。以粒大均匀、具灰白色粉霜,辛香气浓者为佳。颗粒瘦小,香气差,色暗枯焦者质次。

性味功能

性味功效:

蔓荆子味辛、苦,性微寒。归肝、胃、膀胱经。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等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眩等症。

主要成分:

蔓荆果实含蔓荆子碱。单叶蔓荆果实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莰烯、蒎烯、微量生物碱、维生素A、牡荆子黄酮、y-氨基丁酸等。主要药理作用:

镇静、止痛;能镇静体温中枢,有退热作用;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蔓荆子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高血压有临时性降压和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

真伪鉴别

理化鉴别:

1、化学定性:取粉末1g,加10ml丙酮冷浸4-6小时,滤过,浓缩挥干,加1ml丙酮溶解。取3支试管,各加丙酮浸出液3-5滴,分别加镁粉-盐酸、锌粉-盐酸、1%三氯化铁乙醇试剂,依次分别显深红色、樱红色和污绿色(检查黄酮)。

2、薄层色谱:取1项中丙酮浸出液点于硅胶薄层板上[硅胶(青岛)-0.3%CMC,活化1小时(105℃)],用石油醚+醋酸乙酯(3:2)展开10cm。在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蔓荆子黄酮显黄棕色荧光,喷以2%香草醛硫酸后,即显鲜黄色。

伪品及易混品:

1、黄荆子:为同属植物黄荆Vitex negundo L.的果实。在陕西省等地有混作蔓荆子药用的现象。呈圆球形,直径约2mm。表面密被棕色细绒毛,有多条不明显纵沟。底部有薄膜状宿萼或小果柄,宿萼包被果实2/3,但多脱落。体轻,质硬,不易破碎。内藏白色种子数枚,有油性。气香,味苦微涩。种子有镇静、镇痛作用(CT2-112-5)

2、千金子: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Euphordia lathyrisL.的种子。多呈椭圆形,表面一侧具凹样种脊。质坚脆,指甲压即碎,内有白色胚乳,油性大,手压即流出透明的油脂。见千金子项下。

3、南烛子:为杜鹃花科植物鸟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的成熟果实。呈圆球形,直径3-5mm。表面暗褐色或赤褐色,无光泽,有细皱纹。顶端有黄色点状花柱痕迹,基部有果柄痕,有时有宿萼,萼5裂,裂片三角形,萼筒钟状,约包裹果实2/3以上。质轻而脆,果皮剖开后有形如车前子似的棕红色种子数枚。味微甘而酸。

药典标准

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var.simplicifolia Cham.或蔓荆Vitex trifolia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呈球形,直径4~6mm。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状茸毛,有纵向浅沟4条,顶端微凹,基部有灰白色宿萼及短果梗。萼长为果实的1/3~2/3,5齿裂,其中2裂较深,密被茸毛。体轻,质坚韧,不易破碎,横切面可见4室,每室有种子1枚。气特异而芳香,味淡、微辛。

[鉴别] (1) 本品粉末灰褐色。花萼表皮细胞类圆形,壁多弯曲;非腺毛2~3细胞,顶端细胞基部稍粗,有疣突。外果皮细胞多角形,有角质纹理和毛茸脱落后的痕迹,并有腺毛与非腺毛:腺毛分头部单细胞、柄1~2细胞及头部2~6细胞、柄单细胞两种;非腺毛2~4细胞,长14~68μm,多弯曲,

有壁疣。中果皮细胞长圆形或类圆形,壁微木化,纹孔明显。油管多破碎,含分泌物,周围细胞有淡黄色油滴。内果皮石细胞椭圆形或近方形,直径10~35μm。种皮细胞圆形或类圆形,直径42~73μm,壁有网状纹理,木化。

(2)取本品粉末5g,加石油醚(60~90℃)50ml,加热回流2小时,滤过,弃去石油醚液,药渣挥干,加丙酮80ml,加热回流1.5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蔓荆子黄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醇(3:2: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三氯化铝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杂质不得过2%(通则2301)。

水分不得过14.0%(通则0832第四法)。

总灰分不得过7.0%(通则2302)。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甲醇作溶剂,不得少于8.0%。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4%磷酸溶液(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8nm。理论板数按蔓荆子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蔓荆子黄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3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

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

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蔓荆子黄素(C19H18O8)不得少于0.030%。

饮片

[炮制]

蔓荆子除去杂质。

[性状]

[鉴别][检查](水分总灰分)

[浸出物]|

[含量测定]

同药材。

炒蔓荆子取净蔓荆子,照清炒法(通则0213)微炒。用时捣碎。

[性状]

本品形如蔓荆子,表面黑色或黑褐色,基部有的可见残留宿萼和短果梗。气特异而芳香,味淡、微辛。

[检查] 水分

同药材,不得过7.0%。

[鉴别](2)

[检查](总灰分)[浸出物]

[含量测定]

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

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眩。

[用法与用量]5~10g。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