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菇
别名
红菇、红蘑菇、大朱菇、真红菇、大红菇、红椎菌、大红菌、月子红。
概述
红菇也叫红椎菌,属层菌纲,是一种真菌,身含有5种多糖、16种氨基酸和28种脂肪酸。多糖含量约为2.47%,其中单糖和寡糖占总糖的33.9%,氨基酸含量14.7%,其中人体必需、半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的54.4%。红菇干品每百克含蛋白质15.7克,碳水化合物63.3克,钙23毫克,磷500毫克,维生素b23.54毫克,尼克酸42.3毫克。
产地分布
野生正红菇多产于湖南炎陵县、广西钦州浦北县、河南省伏牛山地区(方城县、南召县等)、福建武夷山(以高海拔红菇著称)、三明等地;江西(赣州)、四川、陕西南部、云南、辽宁、湖北等地。国外发布在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
形态特征
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直径5-12厘米,初扁半球形后平展,幼时粘,无光泽或绒状,中部色深红至暗(黑)红,边缘较淡呈深红色,盖缘常见细横纹。菌肉白色,厚,常被虫吃。味道及气味好。菌褶白色,老后变为乳黄色,近盖缘处可带红色,稍密至稍稀,常有分叉,褶间具横脉。
菌柄长 3.5-5厘米,粗0.5-2厘米,白色,一侧或基部带浅珊瑚红色,圆柱形或向下渐细,中实或松软。孢子印白色或极淡的灰白色。孢子无色,近球形,有小疣,7.5-9X7.3-8.1微米。囊状体近梭形,51-85X8-13微米。
红菇种类有:正红菇(Russula vinosa )、大朱菇(R.rubra)、大红菇(R.alutacea)和红菇(R.lepida)等,野生红菇人工无法种植,产量不高。
生长习性
夏秋季林中地上群生或单生。是一种和楮、栲等树木的根系共生的菌根真菌。
采收加工
(1)合理采收野生红菇子实体成熟度六七成就可开采。合理采收对红菇商品价值关系较大。据西峡县调查,六成熟的未开伞红菇,市场收购价达600-850元/斤,而完全成熟的400-650元/斤,相差4倍。一般过成熟的开伞菇或已出现腐烂迹象的,内部绝大多数已虫蛀生蛆,失去商品价值,不要采收,宜留在林地作为繁衍种源,有利于翌年长菇。
(2)加工干制目前红菇产区群众多采用烘干,目前采用晒干制法大多被淘汰。由于红菇营养丰富,又是野生土生菌,且又发生在高温暑期,腐烂和虫蛀成为影响其商品价值的最大限制因子。日晒一般要2-3天,有相当多成熟度高的红菇,在晒制过程中内部已开始虫蛀。阴雨天采收的,第二天内部就开始生蛆,在产品收购中被淘汰。因此,红菇采收后要立即采用脱水烘干机械干制,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性味功能
养血、补血、活血化瘀、祛水肿、补精神、强身体、有益肾虚腰痛。经常食用有益肠胃,可防感冒、消化不良、肝硬化、抗癌和儿童佝偻。广西红椎菌的效果是最好的。
红菇有“菇中之王”的美称,系天然营养佳品。其风味独特,香馥爽口。有滋阴、补肾、润肺、活血、健脑、养颜等功效,经常食用,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真伪鉴别
红菇的鉴别可以参考以下五点:
1伞盖(重要)
红菇伞盖顶部中央是暗红色或者暗紫色,比伞盖四周颜色略深一些,部分会有黄斑。
2 菇杆
红菇的菌杆是实心的,在发孢子粉(即开苞过程会泛空心化)少数在菇脚有虫洞。这个属于正常的,可以放心食用。
3 菌褶
注意观察红菇伞盖下的菌褶,红菇的菌褶较厚,且略微带银灰色。
4浸泡
红菇浸泡也会褪色,但颜色散开时不会呈均匀状,且水颜色变化缓慢,水颜色清透。(闻起来清香,有染色的菇略有刺激性气味)
5 味道(重要)
红菇煲汤清甜可口,汤好喝,但菇并不非常可口,(红菇不可煮太久7.8分钟即可)略带柴涩味,大朵的菇口感略有渣。
种植技术
(1)原料堆制适用的培养料配方有以下两种。
配方1:棉籽壳90%,麦麸5%,石灰2%,过磷酸钙1.5%,碳酸钙1%,尿素0.5%。
配方2:芦苇50%,杂木屑16%,棉籽壳30%,石灰1.5%,过磷酸钙2%,硫酸镁0.5%。
堆料发酵时,先将培养料混合拌匀,集中成堆发酵处理。料堆高0.8米、宽1米,长度视场地而定,堆料后盖膜保温,发酵时间5-7天。料温达到65℃时开始翻堆,发酵期翻堆2-3次。
(2)场地选择作为发酵料菌床栽培的菇场,应选野外依山傍水,土壤肥沃,向阳背风的场地。畦床宽1.3米左右,床面整成龟背形,四周开好排水沟;上搭荫棚保持“三分阳、七分阴”的光照度。
(3)堆料接种将发酵料铺于畦床上,料厚15-18厘米,分3层播种,像竹荪堆料播种一样,即畦面先铺一层料,播上菌种,继续铺一层料,播一层种,然后再盖一层料,形成3层料2层种。一般每平方米用干料10千克,菌种量占料量的10%,播种后整平料面,稍加压实。然后在畦床上方加罩塑料膜防雨棚。待菌丝吃料2/3时,覆土3-5厘米。但注意通风,保持畦床空气新鲜,有利于菌丝发育。
(4)出菇管理野生红菇长菇期正值炎夏高温季节,多生长密林之下,地表温度比空间低3℃ -5℃。为此,人工栽培遇到炎夏长菇高温时,应采取喷水降低空气温度,畦沟蓄水调低地温,加厚棚顶遮盖物,抵制外界热源,人为创造适宜长菇环境。出菇阶段如果发现杂菌污染,应及时挖掉受害部位,并撒上石灰粉,1-2天后再覆盖新土,并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