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渣叶
别名
中文名:布渣叶
英文名:Paniculate Microcos, leaf of Paniculate Microcos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crocos paniculata L.[Grewia microcos L.]
别名:
破布渣、布渣叶、薢宝叶、瓜布木叶。
概述
本品为椴树科布渣叶属植物布渣叶的叶。
产地分布
本品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形态特征
布渣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12m。树皮粗糙,嫩枝有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1.5cm,被毛;托叶线状披针形,长5-7mm;叶薄革质,卵状长圆形,长8-18cm,宽4-8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两面初时有极稀疏星状柔毛,以后变秃净;三出脉的两侧脉从基部发出,向上行超过叶片中部,边缘有细钝齿。顶生圆锥花序长4-10cm,被星状柔毛;花柄短小;萼片长圆形,长5-8mm,外面有毛;花瓣长圆形,长3-4mm,下半部有毛;腺体长约2mm;雄蕊多数,比萼片短;子房球形,无毛,柱头锥形。核果近球形或倒卵形,长约1cm;果柄短。花期6-7月,果期冬季。
生态环境
生于山谷、平地、斜坡灌丛中。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旱,不耐涝。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而肥沃的壤土栽培为宜。
生长周期
一年生。
采收加工
7-10月采摘,干燥。
形状规格
叶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至卵状长圆形或倒卵圆形,长8-18cm,宽4-8cm,黄绿色或黄棕色,先端渐尖,基部钝圆,边缘具细齿。基出脉3条,侧脉羽状,小脉网状。叶柄长7-12mm。叶脉及叶柄有毛茸。气微,味淡、微涩。以叶大、完整、色绿者为佳。
性味功能
酸,淡,平。归脾经。具有清热利湿,健胃消滞功效。用于感冒发热,黄疸,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痛,泄泻,疮疡,蜈蚣咬伤等症。
真伪鉴别
叶片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长方形或类方形,外被用质层,下表皮细胞较小,位于中脉下方的细胞,外壁突起呈乳头状。栅栏细胞1-2列,不通过中脉。叶肉组织中含草酸钙棱晶较多,直径10-25μm,并有细小簇晶。中脉明显向下突,上面具非腺毛,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U'状,韧皮部包围木质部的大部分,韧皮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维管束鞘纤维几乎排列呈环状,中脉下表皮的几层薄壁细胞挤压呈颓废状。
叶片表面观:
上、下表皮细胞均呈不规则形,垂周壁略呈波状。气孔上表皮少见,下表皮较多,不定式,副卫细胞3-5 (-6) 个。叶脉和网脉上有非腺毛和腺毛。非腺毛有两种:一种为星状毛,有2-15个细胞,有的细胞具分隔,直径210-350-420μm;另一种为单细胞非腺毛,长110-380μm,直径10-20μm,平直或稍弯曲,先端尖。腺毛长30-58μm,柄单细胞,头都有5-10余个细胞,纺锤形,先端圆。
理化鉴别:
1、取粗粉20.0g,加乙醇回流提取,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1%盐酸溶液加热溶解,滤过。取滤液分置3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碘化铋钾、碘化汞钾及硅钨酸试液各1-2滴,立即依次产生橙红色、淡白色、灰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2、取本品粗粉2.0g,加乙醇加热回流20min,滤过,取滤液点于滤纸片上,喷溴酚蓝试液,在蓝色背景上显黄色斑点。
种植技术
(一)、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种。选大粒饱满者留种。翌年3月,条播,按行距25-30cm开播沟,将种子均匀播入沟里,覆盖细土3cm,播后浇水保湿。当苗高40cm左右,按行珠距300cmx300cm开穴,每穴种1株,紧压,浇足定根水。
(二)、田间管理:
定植后,每年中耕除草3-4次,春、夏季各追氮肥1次,秋季追施堆肥、厩肥。追肥后培土。幼林期林地间种黄豆、芝麻、花生等农作物。冬季应适当进行修剪。剪去过密侧枝和阴枝。促进主杆粗壮。
药典标准
本品为椴树科植物破布叶Microcos paniculata L.的干燥叶。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枝梗和杂质,
阴干或晒干。
[性状]
本品多皱缩或破碎。完整叶展平后呈卵状长圆形或卵状矩圆形,长8~18cm,宽4~8cm。表面黄绿色、绿褐色或黄棕色。先端渐尖,基部钝圆,稍偏斜,边缘具细齿。基出脉3条,侧脉羽状,小脉网状。具短柄,叶脉及叶柄被柔毛。纸质,易破碎。气微,味淡,微酸涩。
[鉴别] (1)本品粉末淡黄绿色。表皮细胞类多角形或类圆形。气孔不定式。非腺毛两种:一种星状毛,分枝多数,每分枝有数个分隔;另一种非腺毛单细胞。纤维细长,成束,壁稍厚,纹孔较清晰。草酸钙方晶多见;草酸钙簇晶直径5~20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水50ml,加热回流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30ml,用乙酸乙酯提取2次(30ml,25ml),合并乙酸乙酯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无水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布渣叶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丁酮-甲酸-水 (10:1:0.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
杂质不得过2%(通则2301)。
水分 不得过12.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8.0%(通则2302)。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7.0%。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4%磷酸溶液(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9nm。理论板数按牡荆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牡荆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70%甲醇制成每1ml含20u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2.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kHz)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牡荆苷(C21H20O10) 不得少于0.040%。
[性味与归经]
微酸,凉。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
消食化滞,清热利湿。用于饮食积滞,感冒发热,湿热黄疸。
[用法与用量]
15~30g。
[贮藏]置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