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褐孔菌
别名
桦树菇、桦褐孔菌、西伯利亚灵芝。
概述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Fr.)PilÃt是一种十分珍稀而名贵的药用真菌,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褐菌目、多孔菌科、褐卧孔菌属。中文学名:白桦茸。
产地分布
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芬兰、波兰、日本北海道等北半球北纬40°~50°的地区和我国的黑龙江和吉林一带。
形态特征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菌核呈现瘤状(不育性的块状物),外表黑灰,有不规则沟痕,内部黄色,无柄,直径25-40cm,深色,表面深裂,很硬,干时脆,可育部分厚5mm,皮壳状薄,暗褐色;菌管3-10mm,脆、通常菌管的前端开裂,菌孔每mm6-8个,圆形,浅白色,后变暗褐色;
菌肉木柱质,有轻微的、模糊不清的环纹,鲜(明亮)淡黄褐色。孢子阔椭圆状至卵状,光滑,9-10μmx5.5-6.5μm,有刚毛。
生态环境
一般生长在桦树林,温带地区,以俄罗斯贝加尔湖畔最佳。
生物学特性
桦褐孔菌化学成分有多糖、桦褐孔菌素、桦褐孔菌醇、多种氧化三萜类化合物、栓菌酸、多种羊毛甾醇型三萜类化合物、叶酸衍生物、芳香族的香草酸、丁香酸及Y羟基苯甲酸,还有报道称已分离出单宁化合物、类固醇、生物碱类化合物、黑色素类、低分子多酚类及木质素类化合物.
桦褐孔菌含有大量的抗癌、降血压、降血糖、复活免疫作用的植物纤维类多糖体。可以提高免疫细胞的活力,抑制癌细胞扩散和复发,在胃肠内防止致癌物质等有害物质的吸收,并促进排泄。据说俄罗斯桦褐孔菌的顶级提取物对糖尿病治愈率达93%。桦褐孔菌是前苏联各共和国、波兰、日本等国的民间常用药物,人们已从菌核和菌丝中提取到一种糖蛋白(FIS-1)和一种水溶性多糖(F1),发现均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尤其是水溶性多糖(F1),一次性给药50mg/kg体重,3小时后,高血糖鼠的血糖含量下降近一半,且可维持48小时之久;桦褐孔菌,又称血液血管的清洁剂,对高血压的防治效果显著。相关文献载:俄罗斯堪索莫乐斯基制药公司生产的桦褐孔菌精粉对高血压的有效率达93%,桦褐芝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科研和临床。桦褐孔菌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褐菌目、多孔菌科、褐卧孔菌属。是一种生于桦树上的药用真菌,其子实体呈现类似于碳的黑色块状形态。当桦褐孔菌10~15年后起药效时,它能吸干桦木的精髓,使树木枯死。桦褐孔菌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北部、加拿大东部地区、北欧、中国黑龙江、中国海南、日本(北海道),滋生在北半球北纬40°~50°的地区,相关文献载:俄罗斯堪索莫乐斯基制药公司、俄罗斯西伯利亚野生天然植物公司。
性味功能
a.治疗糖尿病。俄罗斯Komsomlshi制药公司桦褐孔菌精粉对糖尿病的治愈率为93%。
b.抗癌作用。对多种肿瘤细胞(如乳腺癌、胃癌、耳下腺癌、肺癌、皮肤癌、直肠癌、霍金斯淋巴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防止癌细胞转移、复发,增强免疫能力,促进健康。并且用于配合恶性肿瘤患者的放疗、化疗,增强病人的耐受性,减轻毒副作用。
c.防治艾滋病。对艾滋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d.抗衰老。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延长传代细胞的分裂代数,增进细胞寿命,促进代谢,因而能有效地延缓衰老,长期服用可延年益寿。
e.有效抑制传染性病毒。可预防感冒。
f.防止高血压。据报道桦褐孔菌不仅是一种补药,而且是血液的清洁剂和疼痛的缓解剂。
g.改善并预防过敏性皮质。
h.对肝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肾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并对呕吐、腹泻、胃肠功能紊乱有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