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石藤

2024-12-19 15:18:04 内容管理员 7

别名

中文名:络石藤

英文名:Chinese Starjasmine Stem

别名:

络石、石鲮、鲮石、明石、悬石、云花、云珠、云英、云丹、石蹉、略石、领石、石龙藤、耐冬、络石草、鬼系腰、石薛荔、白花藤、爬山虎、过墙风、爬墙虎、鹿角草、羊角藤、乳风绳、石气柑、万字金银、沿壁藤、铁线草、风藤、折骨草、交脚风、合掌藤、双合草、剃头草、石盘藤、过桥风、绿刺、酸树芭、膏链、软筋藤等。

概述

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Lindl.) Lem.的带叶茎藤。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唐·《新修本草》载:"此物生阴湿处,冬夏常青,实黑而圆,其茎蔓延绕树石侧,若在石间者,叶细厚而圆短,绕树生者,叶大而薄,人家亦种之,俗名耐冬,山南

人谓之石血,……《别录》谓之石龙藤"。其后《本草拾遗》中称"络石…….在石者良,在木者随木有功,生山之阴,与薜荔相似,更有木莲、石血、地锦等十余种藤,并是其类,……若呼石血为络石,殊误尔。石血叶尖,一头赤,络石叶圆,正青。"《图经本草》述"络石……叶圆如细橘,正青,冬青不凋,其茎蔓延,茎节著处,即生根鬚,包络石上,以此得名,花白子黑,……薜荔与此极相类,但茎叶粗大如藤状,……木莲更大如络石,其实若莲房,……石血极与络石相类,但叶头尖而赤耳。"又《本草纲目》载:"络石贴石而生,其蔓折之有白汁,其叶小于指头,厚实木强,面青背淡,涩而不光,有尖叶、圆叶二种,功用相同,盖一物也。"

按夹竹桃科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及桑科薜荔习性相似,但前者叶对生,叶片上部较窄而尖;花白色;果实长圆柱形;种子线形而扁,褐色,顶端具种毛。后者叶互生,叶片上部较宽而圆;果实梨形。

根据唐·《新修本草》、《本草拾遗》及宋·《图经本草》所述叶形及《新修本草》所述果实形状似均指薜荔而言,但《图经本草》所述花的颜色又与夹竹桃科络石相似。《本草纲目》有尖叶、圆叶两种,尖叶似夹竹桃科络石,圆叶似薜荔。因此,可认为古代所用络石藤为络石藤和薜荔的藤。而今所用除络石外,尚有多种。

产地分布

主产于江苏徐州、南京、镇江,安徽芜湖,湖北孝感,山东青岛;此外,广东、广西亦产。销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山东、辽宁、北京。

形态特征

常绿木质藤本,长达10m,具乳汁。茎褐色,多分枝,嫩枝被柔毛。叶对生,具短柄,幼时被灰褐色柔毛,后脱落;叶片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2-10cm,宽1-4.5cm,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宽楔形或圆形,全缘,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被细柔毛。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花白色,高脚碟状,萼小,5深裂;花管外被细柔毛,筒中部膨大;花冠反卷,5裂,右向旋转排列,花冠外面和喉部也有柔毛;雄蕊5,着生在花冠筒中部,花药顶端不伸出花冠喉部外;花盘环状5裂,与子房等长;心皮2,胚珠多数。果长圆柱形,长约15cm,近于水平展开。种子线形而扁,褐色,顶端具种毛。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

生态环境

生于山野、荒地,常攀援于石上、墙上或其他植物上;有栽培。主产江苏、安徽、湖北、山东。

生物学特性

常绿木质藤本,长达10m,具乳汁。茎褐色,多分枝,嫩枝被柔毛。叶对生,具短柄,幼时被灰褐色柔毛,后脱落;叶片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2-10cm,宽1-4.5cm,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宽楔形或圆形,全缘,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被细柔毛。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花白色,高脚碟状,萼小,5深裂;花管外被细柔毛,筒中部膨大;花冠反卷,5裂,右向旋转排列,花冠外面和喉部也有柔毛;雄蕊5,着生在花冠筒中部,花药顶端不伸出花冠喉部外;花盘环状5裂,与子房等长;心皮2,胚珠多数。果长圆柱形,长约15cm,近于水平展开。种子线形而扁,褐色,顶端具种毛。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适应性及繁殖性较强,全国除新疆、青海以外均有分布。喜荫凉潮湿的环境,对土质要求不严。

生长习性

适应性及繁殖性较强,全国除新疆、青海以外均有分布。喜光喜暖亦耐寒;对肥不苛求耐贫瘠;喜湿怕涝亦耐旱。

生长周期

多年生草本。

采收加工

冬季至次年春季割取带叶的藤茎,除净杂质,晒干,扎成小捆。

炮制:

用水洗去泥土,拣净杂质,稍浸泡,润透,切断,晒干。《雷公炮炙论》:"凡采得(络石藤)后,用粗布揩叶上、茎蔓上毛了,用熟甘草水浸一伏时,出,切,日干,任用。"

贮藏养护

放置干燥通风处。

形状规格

茎呈圆柱形,弯曲,多分枝,长短不一,直径1-5mm;表面红褐色,有点状皮孔及不定根;质硬,断面淡黄白色,常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展开后叶片呈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上表面暗绿色或深绿色,下表面色较淡,革质。气微,味微苦。以身干、条长、叶多、色绿者为佳。

性味功能

味苦、性微寒。归心、肝、肾经。功能与主治: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扑损伤。

化学成分:

茎含牛蒡甙(arctiin)、络石甙(tracheloside)、去甲基络石甙(nortracheloside)及穗罗汉松树脂酚甙(matairesinoside)等。

药典标准

本品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Lindl.) Lem.的干燥带叶藤茎。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茎呈圆柱形,弯曲,多分枝,长短不一,直径1~5mm;表面红褐色,有点状皮孔和不定根;质硬,断面淡黄白色,常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展平后叶片呈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8cm,宽0.7~3.5cm;全缘,略反卷,上表面暗绿色或棕绿色,下表面色较淡;革质。气微,味微苦。

[鉴别] (1)本品茎横切面:木栓层为棕红色数列木栓细胞;表面可见单细胞非腺毛,壁厚,具壁疣。木栓层内侧为石细胞环带,木栓层与石细胞环带之间有草酸钙方晶分布。皮层狭窄。韧皮部薄,外侧有非木化的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均由木化细胞组成,导管多单个散

在。木质部内方尚有形成层和内生韧皮部。髓部木化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内含草酸钙方晶。髓部常破裂。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络石藤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络石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0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醋酸(8:1: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C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水分不得过8.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 不得过11.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4.5%(通则2302)。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30:70)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络石苷峰计算应不低于4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络石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称定重量,浸泡过夜,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5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络石苷(C27H34O12)不得少于0.45%。

饮片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茎圆柱形,表面红褐色,可见点状皮孔。切面黄白色,中空。叶全缘,略反卷;革质。气微,味微苦。

[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络石苷(C27H34O12)不得少于0.40%。

[鉴别][检查]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

苦,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扑损伤。

[用法与用量]6~12g。

[贮藏]

置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