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寄奴
别名
中文名:刘寄奴
拉丁文名:Herba Artemisiae Anomalae
英文名:Diverse Wormwood Herb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temisia anomala S.Moore
别名:
金寄奴、乌藤菜、九里光、斑枣子、细白花草、九牛草、苦连婆
概述
本品为菊科蒿属植物奇蒿的带花全草。刘寄奴有南北之别,二者功效近似,但南刘寄奴具醒脾消食之功较北刘寄奴明显,故南刘寄奴又称化食丹。出自《唐本草》:刘寄奴,生江南,茎似艾蒿,长三、四尺,叶似兰草尖长,子似稗而细,一茎上有数穗,叶互生。《蜀本草》记录:“《图经》云,(刘寄奴)叶似菊,高四、五尺,花白实黄白、作穗,蒿之类也。今出越州,夏收苗,日干之。”《本草图经》称:“刘寄奴草,生江南,今河中府、孟州、汉中亦有之。春生苗,茎似艾蒿,上有四棱,高三、二尺己来,叶青似柳。四月开碎小黄白花,形如瓦松。七月结实似黍而细茎上有数穗,互生。根淡紫色,似莴苣。六月、七月采。苗、花、子通用也。”《纲目》载:“刘寄奴,一茎直上叶似苍术,尖长糙涩,面深背淡。九月茎端分开数枝,一枝攒簇十朵小花,白瓣黄蕊,如小菊花状,花罢有白絮,如苦荬花之絮,其子细长,亦如苦荬子,所云实如黍稗者,似与此不同,其叶亦非蒿类。
产地分布
北刘寄奴产于河北、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等地。南刘寄奴产于浙江、安徽等地。
形态特征
奇蒿,多年生草,高80-150cm。茎直立,中部以上常分枝,上部有花序枝,被微柔毛。下部叶有花期时枯落中部叶近革质,长圆状或卵状披针形,长7-11cm,宽3-4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成短柄,不分裂,边缘有密锯齿上面被微糙毛,下面色浅,被蛛丝状微毛或的无毛;有5-8对羽状脉。头状花序极多数,无梗,密集于花枝上,在茎端及上部叶腋组成长达25cm的复总状花序;总苞片钟状,无毛,长约3mm;总苞片3-4层,长园形,边缘宽膜质,事白色;花筒状;外层雌性,内层两性;聚药雄蕊5;雌蕊1。瘦果微小,长园形,无毛。
生态环境
生于林缘、灌丛中、河岸旁。
生长周期
一年生
采收加工
7-9月花开时采收,连根拔起,鲜用,或打成捆晒干。防夜露雨淋变黑。
形状规格
全草长60-90cm,茎圆柱形,直径2-4mm,通常弯折;表面棕黄色棕绿色,被白色毛茸,具细纵棱;质硬而脆,易折断,折断面纤维性,黄白色,中央具白色而疏松的髓。叶互生,通常干枯皱缩或脱落,展开后,完整叶片呈长卵圆形,长6-10cm,宽3-4cm,叶缘有锯齿,上面棕绿色,下面灰绿色,必被白毛;叶柄短。质脆易破碎或脱落。头状花序集成穗状圆锥花序,枯黄色。气芳香,味淡。以叶绿,花穗多者为佳。
性味功能
味辛,微苦,性温。归心,肝,经。具有破瘀通经,止血消肿,消食化积功效。主治经闭,痛经,产后瘀滞
腹痛,恶露不尽,癥痕,跌打损伤,金疮出血,风湿痹痛,便血,尿血,痈疮肿毒,烫伤,食积腹痛,泄泻痢疾等症状。
化学成分:
含奇蒿黄酮(arteanoflavone),香豆精(couma-rin),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eupatilin),小麦黄素(tricin),脱肠草素(hermiarin),东莨营素(scopatilin),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三裂鼠尾草素(salvigenin),喘诺木烯内酯(reynosin),狭叶墨西哥蒿素(armexifolin )去氢母菊内醋酮(de-hydromatricarin),去乙酰基去氢母菊内酯酮(deacetyldehy-dromatricarin),断短舌匹带内酯(secotanapartholide)A,长叶艾菊内酯异构体(tanaphillin isomet),刘寄奴内酯(artanomaloide),奇蒿内酯(arteanomalactone),西米杜鹃醇(simiarenol),橙黄胡椒酰胺乙酸酯(aurantiamide acetate),企形香青酰胺(anabellamide),刘寄奴酰胺(anomalamide),棕榈酸(palmitic acid),反式-邻-羟基桂皮酸(trans-0-hydroxycinnamic acid),反式-邻-羟基对甲氧基桂皮酸(trans-0-hydroxy-p-methoxycinnamicacid)及环已六醇单甲醚(cyclohexanehexol monomethylether)[1-3,挥发油等[4]。
真伪鉴别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黄绿色。气香。
①T形毛众多,多碎断,柄易脱落。顶端细胞较平直或弯曲,长约至730um,直径5-44um,壁薄:柄2-7细胞以2细胞为多见,有的皱缩。
②腺毛较多,顶面观呈椭园形或鞋底形,6或8细胞,多皱缩,两两相对排成3-4层,长径约72um,短径约36um,细胞含淡黄色分泌特,
③叶片碎片,上表皮细胞表面观呈类多角形,垂周壁略弯曲,少数细胞淡黄色或玫瑰红色。栅栏细胞含细小旗晶,直径3-6um。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稍拱起,类园形或长园形;有众多T形毛的柄部及遥毛。
④花粉粒类球形,直径18-20um,具3孔沟,表面有细小颗粒状雕纹。
⑤茎部非腺毛,大多粗大,约至20余细胞,上部几个细胞短小,直径10-14um,基部直径45-54um。
⑥茎表皮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或类多角部,
⑦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方晶。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未少量,用70%乙醇温浸,滤过。滤液浓缩,浓缩液用聚酰胺拦后装柱。先用水及乙酸乙酯分别洗脱杂质,然后再用乙醇洗脱并浓缩。取此液1m|,加盐酸4-5滴,加入少量镁粉,在沸水浴中加热3min,呈现红色,(检查黄酮甙)
2、苤层色谱:取本品粉末20g,加石没醚(沸程60-90℃)400ml回流提取。减速压回收石油醚,残渣用少量乙酸乙酯溶解,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以7-甲氧基香豆素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青岛)薄层板上,用已烷-乙酸乙酯-甲醇(4:1:0.5)展开,在紫外光灯(254-365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紫色荧光斑点。
药典标准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阴行草Siphonostegia chinensis Benth,的干燥全草。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
【性状】 本品长30~80cm,全体被短毛。根短而弯曲,稍有分枝。茎圆柱形,有棱,有的上部有分枝,表面棕褐色或黑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或有白色髓。叶对生,多脱落破碎,完整者羽状深裂,黑绿色。总状花序顶生,花有短梗,花萼长筒状,黄棕色至黑棕色,有明显10条纵棱先端5裂,花冠棕黄色,多脱落。蒴果狭卵状椭圆形,较萼稍短,棕黑色。种子细小。气微,味淡。
【鉴别】(1)本品茎横切面:表皮可见非腺毛,非腺毛2~4细胞。皮层由2~4列细胞组成。中柱鞘纤维成环状。韧皮部较窄。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10余列,由导管和木纤维组成,射线细胞单列。髓薄壁细胞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具细空的纹孔。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1,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m1,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木犀草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甲酸乙酯-甲酸(5: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铝试液,在105℃加热数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 水分 不得过12.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 不得过8.0%(通则2302)。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70%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0.0%。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为流动相A,以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毛蕊花糖苷检测波长为310nm,木犀草素检测波长为350nm。理论板数按毛蕊花糖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木犀草素对照品、毛蕊花糖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木犀草素70μg、毛蕊花糖苷0.25mg的混合溶液,即得。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约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85%甲醇25m1,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5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85%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u,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木犀草素(C15H1o06)不得少于0.050%;含毛蕊花糖苷(C2gH36O15)不得少于0.060%。
饮片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茎呈圆柱形,有棱,表面棕褐色或黑棕色,被短毛。切面黄白色中空或有白色髓。花萼长筒状,黄棕色至黑棕色,有明显10条纵棱,先端5裂。蒴果狭卵状椭圆形,较萼稍短,棕黑色,种子细小。
【鉴别】(除茎横切面外 )【检查】【浸出物】
【含量测定】 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能与主治】 活血袪瘀,通经止痛,凉血,止血,清热利湿。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瘀血经闭月经不调,产后瘀痛,疲积聚,血痢,血淋,湿热黄疸,水肿腹胀,白带过多。
【用法与用量】6~9g。
【贮藏】 置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