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节茶

2024-12-19 14:57:27 内容管理员 5

别名

中文名:九节茶。

拉丁学名 :Sarcandra glabra (Thunb.) Nakai

别名

草珊瑚、观音茶、接骨木、九节风、草珠兰、山石蓝、山鸡茶、九节兰等。

概述

亚灌木。茎枝节膨大。叶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具粗腺齿,叶柄基部合生成鞘。花序苞片三角形,花黄绿色。核果球形,红色。花期6-7月,果期8-10月。产于华东、华南、湖南及西南东部,东亚至中南半岛、南亚南部分布。全株供药用。

产地分布

产于安徽、浙江、江西、

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和云南。生于山坡、沟谷林下荫湿处,海拔420-1500米。朝鲜、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柬埔寨、印度、斯里兰卡也有。

形态特征

常绿半灌木,高50-120厘米;茎与枝均有膨大的节。叶革质,椭圆形、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6-17厘米,宽2-6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尖或楔形,边缘具粗锐锯齿,齿尖有一体,两面均无毛;叶柄长0.5-1.5厘米,基部合生成鞘状;托叶钻形。穗状花序顶生,通常分枝,多少成圆锥花序状,连总花梗长1.5-4厘米;苞片三角形;花黄绿色;雄蕊1枚,肉质,棒状至圆柱状,花药2室,生于药隔上部之两侧,侧向或有时内向;子房球形或卵形,无花柱,柱头近头状。核果球形,直径3-4毫米,熟时亮红色。花期6月,果期8-10月。茎:茎枝节膨大。叶:叶革质,椭圆形、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1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具粗腺齿,两面无毛;叶柄长5-15厘米,基部合生成鞘状。叶钻形。花:花序连梗长1.5-4厘米;苞片三角形。花黄绿色。果:核果球形,径3-4厘米,红色。

生态环境

生长于丛林阴湿处。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

形状规格

干燥的嫩枝叶,茎枝有明显的节,圆形,棕色。叶对生,薄革质,卵状长圆形或披针状长圆形,棕色或绿褐色,边缘除基部外有粗锯齿,齿尖有硬骨质。气微味淡。

性味功能

性味:辛,平。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劫,性平。

②《南宁市药物志》:"辛温而苦。

功能主治:抗菌消炎,袪风除湿,活血止痛。治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菌痢,风湿疼痛,跌打损伤,骨折。

①《生草药性备要)):"煲水饮,退热。

②《分类草药性》:"治一切跌打损伤,风湿麻木,筋骨疼痛。

③《峨嵋药植》:"叶,可止呕吐。

④《陆川本草》:"接骨,破积,止痛。治跌打骨折,损伤肿痛,风湿骨痛,烂疮,毒蛇咬伤。

⑤《湖南药物志》:"通经。治产后腹痛。

⑥《闽东本草》:"健脾,活血,止渴,消肿胀。治产后外感,寒热往来,头身疼痛,口渴,肿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注意:阴虚火旺及孕妇忌服。

全株供药用,能清热解毒、祛风活血、消肿止痛、抗菌消炎。主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炎、阑尾炎、盆腔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闭经、创口感染、菌痢等。还用以治疗胰腺瘟、胃癌、直肠癌、肝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有缓解、缩小肿块、延长寿命、改善自觉症状等功效,无副作用。

全草(肿节风):苦、辛,平。有小毒。清热解毒,通经接骨。用于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热咳嗽,痢疾,肠痈,疮疡肿毒,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