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麻子

2024-12-19 13:50:27 内容管理员 6

别名

中文名:胡麻子

英文名:Linseed,seed of Flax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num usitatissimum L

别名:胡麻子、壁虱胡麻、亚麻仁、大胡麻、胡麻仁

概述

本品为亚麻科亚麻属植物亚麻的种子。

产地分布

本品主产于东北、甘肃、新疆、安徽、内蒙、云南等地。

形态特征

亚麻,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100cm或更高。全株无毛。茎圆柱形,表面具纵条纹,基部直径约4mm,稍木质化,上部多分枝。叶互生;无柄或近无柄;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3cm,宽2-5m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全缘,叶脉通常三出。花多数,生于枝顶或上部叶腋,每叶腋生一花,直径约15mm,花柄细弱,长约2cm;花萼5,绿色,分离,卵形,长约为花瓣的半数;花瓣5,蓝色或白色,分离,广倒卵形,长约10mm,宽约7mm,边缘稍呈波状;雄蕊5,花药线形;子房上位,5室,花柱5,线形,分离,长约4mm,蒴果近球形或稍扁,直径5-7mm。种子卵形,长4-6mm,宽约2mm,一端稍尖而微弯,表面黄褐色而有光泽。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态环境

本品适应性强,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凉爽湿润气候。耐寒,怕高温。种子发芽最低温度1-3℃,最适宜温度20-25℃;营养生长适宜温度11-18℃.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生育期70-80d。前作以玉米、小麦或大豆为好。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栽培为宜,含盐量在0.2%以下的碱性土壤亦能栽培。

生长周期

一年生

采收加工

8-10月间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捆成小把,晒干,打取种子,除净杂质,晒干。

形状规格

种子卵圆形,扁平,长4-7mm,宽2-3mm。表面棕色或棕红色,平滑,有光泽,一端尖而略偏斜,种脐位于下方的凹陷处,另一端圆钝,种脊位于一侧边缘。种皮薄,胚乳棕色,菲薄,子叶2枚,黄白色,富油性。气微,嚼之有豆腥味。种子用水浸泡后,外有透明粘液膜包围。以饱满、光滑、色棕红者为佳。

味功能

味甘,性平。归肝,胃,大肠经。有养血祛风,润燥通便功效。用于麻风,皮肤干燥,瘙痒,脱发,疮疡湿疹,肠燥便秘等症。

化学成分:

种子含脂肪油约30%-40%,油中主要成分为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油酸(oleic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并含牻牛儿基牻牛儿醇(geranylgerninol),多种甾类及三萜类化合物:胆甾醇(chole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醉(stigmasterol),谷甾醇(sitosterol),△6-燕麦甾醇(46-avenasterol),环木菠萝烯醇(cy-cloartenol),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24-methylene cycloartanol)及二十烷醇(eicosanol)的阿魏酸酯,此外尚含亚麻苦甙(linamarin)及粘液质

药理作用:

降血脂、抗血栓及抗脉动粥样硬化,调理机体炎性反应。

真伪鉴别

种子横切面:表皮外被角质层,细胞壁含粘液,遇水膨胀,显层纹;下皮为1-5列薄壁细胞;纤维层1列细胞,壁厚,木化,层纹隐约可见;颓废层细胞不明显;色素层1列细胞,含棕红色物质;胚乳及子叶细胞含脂肪油及糊粉粒;糊粉粒直径7-14μm,含似晶体及拟球体1-2个。

理化鉴别:取本品粉末0.5g,置于试管中,加水湿润,管中悬挂一条浸有10%碳酸钠溶液的三硝基苯酚试纸,管口紧塞软木塞(试纸勿接触粉末与管壁),置于40-60C水浴中,10min后,试纸呈砖红色。(检查氰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