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胆子
别名
老鸦胆、鸭蛋子、雅旦子。
概述
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Bruceajavanica(L.)Merr.的果实。
产地分布
产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等省区;云南生于海拔950-1000米的旷野或山麓灌丛中或疏林中。亚洲东南部至大洋洲北部也有。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嫩枝、叶柄和花序均被黄色柔毛。叶长20-40厘米,有小叶3-15;小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0(-13)厘米,宽2.5-5(-6.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通常略偏斜,边缘有粗齿,两面均被柔毛,背面较密;小叶柄短,长4-8毫米。花组成圆锥花序,雄花序长15-25(-40)厘米,雌花序长约为雄花序的一半;花细小,暗紫色,直径1.5-2毫米;雄花的花梗细弱,长约3毫米,萼片被微柔毛,长0.5-1毫米,宽0.3-0.5毫米;花瓣有稀疏的微柔毛或近于无毛,长1-2毫米,宽0.5-1毫米;花丝钻状,长0.6毫米,花药长0.4毫米;雌花的花梗长约2.5毫米,萼片与花瓣与雄花同,雄蕊退化或仅有痕迹。核果1-4,分离,长卵形,长6-8毫米,直径4-6毫米,成熟时灰黑色,干后有不规则多角形网纹,外壳硬骨质而脆,种仁黄白色,卵形,有薄膜,含油丰富,味极苦。花期夏季,果期8-10月。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5-3(-8)m,全株均被黄黄色柔毛。小枝具有黄白色皮孔。鸦胆子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20-40cm;小叶5-11,通常7,对生,卵状披针形,长4-11cm,宽2-4.5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偏斜,边缘具三角形粗锯齿,上面疏被、下面密彼伏柔毛,脉上尤密。聚伞状圆锥花序腋生,狭长,可达50cm;雄花序长过于叶,萼片4,卵形,长不及1mm,外面流被淡黄色硬伏毛,边缘疏生腺体,花瓣4,长圆状披针形,外面有硬毛,边缘有腺体,雄蕊4,花盘发达,半球形;雌花序短于叶,萼片、花瓣同雄花,但稍大,雄蕊具不发育的花药,花盘杯状,4浅裂,心皮通常4,卵圆形,无毛,花柱反折,紧贴子房。核果椭圆形,紫红色转黑色,长约8mm,宽5-6mm,干时具凸起的网状皱纹,略偏斜。
生态环境
生于草地、灌丛及路旁向阳处。
生物学特性
核果卵形或长圆形,长6~10mm,宽4~7mm。表面棕色或黑棕色,有隆起的多角形网纹,顶端稍向一边突出,两侧有棱线。种子卵形,类白色或淡棕色,微有网状隆起纹,一端较尖。气强烈特异,味极苦。化学成分含鸦胆子苦素(bruceine)A、B、C、D、E、F、G、H、鸦胆子苦醇(brusatol),鸦胆子甙(bruceoside)A、B、鸦胆子碱(brucamarin),鸦胆子酸(brucedicacid) 等。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950~1000m的石灰山疏林中。
生长周期
花期3~8月,果期4~9月。
采收加工
采制8~10月采摘成熟果实,晒干,用时去外壳,取种子入药。
贮藏养护
置干燥处。
形状规格
核果卵形或椭圆形,略扁,长0.6-1cm,直径4-7mm,表面黑色,有隆起网状皱纹,顶端有鸟嘴状短尖的花柱残基,腹背两侧有较明显的棱线,基部钝圆,有凹点状果柄痕,果肉易剥落;果核坚硬,破开后内面灰棕色平滑,内含种子1颗。种子卵形,长4-7mm,直径3-5mm,表面乳白色或黄白色,有稍隆起的网纹,顶端短尖呈鸟嘴状,其下有长圆形种脐,近基部有棕色圆形合点,种脐与合点间有稍隆起的种脊;种皮薄,胚乳和胚富油性。气微特异,味极苦。以粒大、饱满、种仁白色、油性足者为佳。
性味功能
性味性寒,味苦;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截疟,止痢,腐蚀赘疣。用于痢疾、疟疾;外治赘疣、鸡眼。
脾胃虚弱,呕吐者忌服。
真伪鉴别
鸦胆子的果实跟几种其它植物的果实的形狀都很相像,如不注意,就很容易混淆。近年来广西桂林一帶,有一些药店,仍然用着和真鸦胆子相似的果实,真伪不分。为了避免以伪混真,必须一方面让采集鸭胆子的药农知道真正的鸦胆子是什么样子,另一方面给收购人员和供销人員讲清楚真伪品之間的区別,以免收错鸦胆子的果实跟几种其它植物的果实的形狀都很相像,如不注意,就很容易混淆。近年来广西桂林一帶,有一些药店,仍然用着和真鸦胆子相似的果实,真伪不分。为了避免以伪混真,必须一方面让采集鸭胆子的药农知道真正的鸦胆子是什么样子,另一方面给收购人员和供销人員讲清楚真伪品之間的区別,以免收错和用错
种植技术
育苗种植
8-9月采收黑色成熟果实,洗去果肉,阴干后及时播种,或用湿沙贮藏,于9-10月播种,行距20-30cm开沟,将种子均匀播人沟内,覆土、盖草、浇水,经常保持湿润,出苗后揭去盖草。平均温度26-29℃左右,约至15d左右出苗。苗高30cm时定植,按行株距1mx1.5开穴,穴径25-30cm,穴深25-30cm,每穴栽2-3株,填上压实,浇足水。
田间管理
栽种1-2年,每年中耕除草2次,追肥2次。春、夏季施氮肥,秋季施堆肥、过磷酸钙等。幼苗成活后,每穴留雌株1株,田块内适当留雄株,以供授粉用,需要适当摘心,促进分枝,早春或冬季进行修剪。
药典标准
本品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Brucea javanica (L.)Merr.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
本品呈卵形,长6~10mm,直径4~7mm。表面黑色或棕色,有隆起的网状皱纹,网眼呈不规则的多角形,两侧有明显的棱线,顶端渐尖,基部有凹陷的果梗痕。果壳质硬而脆,种子卵形,长5~6mm,直径3~5mm,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具网纹;种皮薄,子叶乳白色,富油性。气微,味极苦。
[鉴别] (1)本品果皮粉末棕褐色。表皮细胞多角形,含棕色物。薄壁细胞多角形,含草酸钙簇晶和方晶,簇晶直径约至30μm。石细胞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14~38μm。种子粉末黄白色。种皮细胞略呈多角形,稍延长。胚乳和子叶细胞含糊粉粒。
(2)取本品粗粉1g,加50%甲醇50ml,超声处理30分钟,离心,取上清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水50ml使溶解,用二氯甲烷50ml振摇提取,分取二氯甲烷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鸦胆子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鸦胆苦醇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冰醋酸(5:8.5: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 (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
的荧光斑点。
[检查]杂质不得过2.5% (通则2301)。
水分 不得过10.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6.5%(通则2302)。
[含量测定]照气相色谱法(通则0521)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聚乙二醇20000(PEG-20M)毛细管柱(柱长为30m,内径为0.25mm,膜厚度0.25μm);检测器温度为250℃(FID);进样口温度为250℃;柱温为205℃;分流比为20:1。理论板数按油酸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校正因子测定取油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正己烷制成每1ml含3mg的溶液。精密量取5ml,置10ml具塞试管中,用氮气吹干,加入0.5mol/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2ml,置60C水浴中皂化25分钟,至油珠全部消失,放冷,加15%三氟化硼乙醚溶液2ml,置60°℃水浴中甲酯化2分钟,放冷;精密加入正己烷2ml,振摇,加饱和氯化钠溶液1ml,振摇,静置,取上层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称取苯甲酸苯酯适量,加正己烷制成每1ml含8mg的溶液,作为内标溶液。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和内标溶液各1ml,摇匀,吸取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计算校正因子。
测定法取本品粗粉约3g,精密称定,加入石油醚(60~90C)30ml,超声处理(功率280W,频率42kHz)30分钟,滤过,滤液置50ml量瓶中,用石油醚(60~90℃)15ml,分次洗涤滤器和残渣,洗液滤入同一量瓶中,加石油醚(60~90C)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3ml,自"置10ml具塞试管中,用氮气吹干"起,同对照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和内标溶液各1ml,摇匀,吸取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油酸(C18H34O2)不得少于8.0%。
饮片
[炮制]除去果壳及杂质。
[性味与归经] 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截疟,止痢;外用腐蚀赘疣。用于痢疾,疟疾;外治赘疣,鸡眼。
[用法与用量]
0.5~2g,用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吞服。外用适量。
[贮藏]
置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