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楞子
别名
蚶子壳、毛蛤、瓦垅。
概述
瓦楞子,中药名。为蚶科动物毛蚶Arca subcrenata Lischke、泥蚶Arca granosa Linnaeus或魁蚶Arca inflata Reeve的贝壳。
产地分布
毛蚶,生活于浅海泥沙底中,尤其喜在有溪水流入的河口附近。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以山东半岛的羊角沟,河北的塘沽,辽宁的辽河口等处为多。泥蚶,生活于浅海软泥滩中。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皆有养殖。魁蚶,生活于浅海泥沙底中。分布于黄海、渤海、东海及南海等地区。
生态环境
1、毛蚶: 生活于浅海泥沙底中,尤其喜在有溪水流入的河口附近。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以山东半岛的羊角沟,河北的塘沽,辽宁的辽河口等处为多。
2、泥蚶: 生活于浅海软泥滩中。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皆有养殖。
3、魁蚶:生活于浅海泥沙底中。分布于黄海、渤海、东海及南海等地区。
采收加工
采集加工
秋、冬至次年春捕捞,洗净,置沸水中略煮,去肉,干燥。
炮制方法
1、瓦楞子:洗净,干燥,碾碎。
2、煅瓦楞子:取净瓦楞子,照明煅法煅至酥脆。
形状规格
毛蚶:略呈三角形或扇形,长4~5cm,高3~4cm。壳外面隆起,有棕褐色茸毛或已脱落;壳顶突出,向内卷曲;自壳顶至腹面有延伸的放射肋30~34条。壳内面平滑,白色,壳缘有与壳外面直楞相对应的凹陷,铰合部具小齿1列。质坚。气微,味淡。
泥蚶:长2.5~4cm,高2~3cm。壳外面无棕褐色茸毛,放射肋18~21条,肋上有颗粒状突起。
魁蚶:长7~9cm,高6~8cm。壳外面放射肋42~48条。
性味功能
性味归经
味咸,性平。归肺、胃、肝经。
功效主治
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用于顽痰胶结,黏稠难咯,瘿瘤,瘰疬,症瘕痞块,胃痛泛酸。
药典标准
本品为蚶科动物毛蚶Arca subcrenata Lischke、泥蚶Arca granosa Linnaeus或魁蚶Arca inflataReeve的贝壳。秋、冬至次年春捕捞,洗净,置沸水中略煮,去肉,干燥。
[性状]毛蚶略呈三角形或扇形,长4~5cm,高3~4cm。壳外面隆起,有棕褐色茸毛或已脱落;壳顶突出,向内卷曲;自壳顶至腹面有延伸的放射肋30~34条。壳内面平滑,白色,壳缘有与壳外面直楞相对应的凹陷,铰合部具小齿1列。质坚。气微,味淡。
泥蚶 长2.5~4cm,高2~3cm。壳外面无棕褐色茸毛,放射肋18~21条,肋上有颗粒状突起。
魁蚶 长7~9cm,高6~8cm。壳外面放射肋42~48条。
[鉴别]本品粉末类白色。碎块长条状、类四边形、类三角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状,呈明显的颗粒性,有的碎块表面可见较深条纹,平直或稍弯曲。
[含量测定]本品细粉约0.15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稀盐酸10ml,加热使溶解,加水20ml与甲基红指示液1滴,滴加10%氢氧化钠溶液至溶液显黄色,继续多加10ml,再加钙黄绿素指示剂少量,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黄绿色荧光消失而显橙色。每1ml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5.004mg的碳酸钙(CaCO3)。
本品含碳酸钙(CaCO3)不得少于93.0%。
饮片
[炮制]
瓦楞子 洗净,干燥,碾碎。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碎块或粉末。类白色、灰白色至灰黄色。较大碎块外表可见放射状肋线,有的可见棕褐色茸毛。气微,味淡。
[鉴别]
[含量测定]同药材。
煅瓦楞子 取净瓦楞子,照明煅法(通则0213)煅至酥脆。
[性状]
本品形如瓦楞子,灰白色至深灰色。质酥脆。气微,味淡。
[含量测定]同药材,含碳酸钙(CaCO3)不得少于95.0%。
[鉴别]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
咸,平。归肺、胃、肝经。
[功能与主治]
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用于顽痰胶结,黏稠难咯,瘿瘤,瘰疬,癥瘕痞块,胃痛泛酸。
[用法与用量]
9~15g,先煎。
[贮藏]
置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