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泻叶
别名
中文名:番泻叶
英文名:Senna Leaf
拉丁文名:Folium Sennae
别名:
泻叶、泡竹叶、旃那叶。
概述
本品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小叶。
产地分布
狭叶番泻叶主产于红海以东至印度,印度南段丁内未利产量较多,商品为名印度番泻叶或丁内未利番泻叶。尖叶番泻叶主产埃及,由亚历山大港输出,商品又称埃及番泻叶或亚历山大番泻叶,我国广东、海南及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均有引种。
形态特征
1、狭叶番泻,草本状小灌木,高约1m。托叶卵状披针形,长2-4mm;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具短柄;小叶5-8对,叶片卵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2-4cm,宽0.7-1.2cm,先端急尖,基部稍不对称,无毛或几无毛。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6-14朵,花梗基部有一卵形易落的苞片;萼片5,长卵形,略不等大;花瓣5,黄色,倒卵形,下面两瓣较大;雄蕊10,上部3枚小形,不育,中央4枚等长,最下面3枚向下弯曲,两侧者较长,花药稍呈四方形,基部箭形,4室;雌蕊弯曲如镰,子房具柄,被疏毛。荚果长方形,扁平,长4-6cm,宽1-1.7cm,先端尖突微小,不显著,幼时有毛;种子4-7颗,种皮棕绿色,有细线状种柄,具疣状皱纹。花期9-12月,果期翌年3月。
2、尖叶番泻与狭叶番泻的区别在于:小叶片4-6对,长卵形,先端急尖,基部不对称,叶背面灰绿色;花较小;荚果椭圆形,宽2-2.5cm。
生物学特性
原产于干热地带。从播种至开花结实只需3-5个月,适宜生长的平均气温有低于10C的日数应有180-200d,此期积温不少于4000-4500℃。在我国较干热的云南元江县,年平均气温23.8℃,年雨量484.7mm,引种生长较好。土壤要求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或冲积土,土壤微酸性或中性为宜。
生长周期
一年生。
采收加工
生长盛期选晴天采下叶片,及时摊晒,经常翻动,晒时勿堆积过厚,免使叶色变黄,晒至干燥。或用40-50C温度烘干。按叶片大小和品质优劣分级,打包。
形状规格
1、狭叶番泻叶小叶片多完整平坦。卵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2-6cm,宽0.4-1.5cm;主脉突出,叶端尖突出成棘尖,全缘,基部略不对称,上面黄绿色,下面浅黄绿色,两面均有稀毛茸,下表面主脉突出,羽状网脉。叶片革质。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而稍有粘性。
2、尖叶番泻叶小叶片呈广披针形或长卵形,长2-4cm,宽0.7-1.2cm;叶端尖或微凸,全线,叶基不对称,上面浅绿色,下面灰绿色,微有短毛,质地较薄脆,微呈革质状。气味同上。以叶片大、完整、色绿、梗少、无泥沙杂质者为佳。
性味功能
性味功效:
甘,苦,寒,有小毒。归大肠经。具有泻热行滞,通便,利水的功效。用于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等症。
化学成分:
狭叶番泻叶:含番泻甙(sennoside)A、BC、D,大黄酚(crysophanol),大黄素(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3-甲基-8-申氧基-2-乙酰基-1,6-萘二酚-6-O-β-D-葡萄糖甙(tinnevellinglucoside),小叶中含山奈酚(kaempferol)。尖叶番泻叶:含番泻甙A、B、C、D,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嫩叶中含山奈酚。此外,同属植物耳叶番泻(Cassiaauriculata)叶含花白甙(leucoanthocyanins),树皮含多酚氧化(polyphenoloxidase)。
药理作用:
有抗菌的作用,番泻叶浸液对多种细菌有抑制的作用;泻下作用;止血的作用,对胃、十二指肠出血有效。
真伪鉴别
叶横切面:两种叶横切面特征大致相似。上表皮细胞中常含粘液质;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单细胞非腺毛壁厚,多疣状突起,基部稍弯曲。叶肉组织为等面型,上下均有1列栅栏细胞;上面栅栏组织通过主脉。细胞较长,约长150um,垂周壁较平直;下面栅栏组织不通过主脉,细胞较短,长50-80um,垂周壁波状弯曲;细胞中可见棕色物。海绵组织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族晶。主脉维管束外韧型,上下两侧均有微木化的纤维束,外有含草酸钙棱晶的薄壁细胞,形成晶纤维。薄壁细胞中可见草酸钙簇品。粉末特征:淡绿色或黄绿色。
①晶纤维多,草酸钙方晶直径12-15μm。
②非腺毛单细胞,长100-350μm,直径12-25μm,壁厚,具壁疣。
③草酸钙簇晶存在于叶肉薄壁细胞中,直径9-20um。
④上下表皮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垂周壁平直;上下表皮均有气孔,主为平轴式,副卫细胞大多为2个,也有3个.
种植技术
(一)、种子繁殖:一般采用大田直播。宜2-3月旱季或于10-11月雨季末少雨时播种。行株距70cmx50cm,播种前一日控小穴浇足水,每穴播5-6粒,覆土2cm,盖草保温。
(二)、田间管理:苗长高至10cm左右时间苗,带土移植于缺苗穴、保证每穴有壮苗1株,苗期每15d施清水肥1次。现蕾期施稍浓的腐熟人粪尿,并摘蕾摘心,促进枝叶生长繁茂,提高产量。留种地不摘蕾,并增施磷钾肥,促进籽粒饱满。整个生长期,特别是雨后要勤除草、松土,防杂草遮阴和争夺养分,并防止土壤板结。
(三)病虫害防治:
①立枯病,为害幼苗,在发病前或初期喷1:1:15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防治;同时注意在旱季播种,施用石灰粉改善土壤pH及加强苗期管理。
②叶斑病,为害叶片,可喷1:1:1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1000-1500倍液。
③粉蝶幼虫,为害枝叶,在云南元江地区用“细腰马蜂”天敌防治。
药典标准
本品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Cassia angustifolia Vahl或尖叶番泻Cassia acutifolia Delile的干燥小叶。
[性状]
狭叶番泻呈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5cm,宽0.4~2cm,叶端急尖,叶基稍不对称,全缘。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浅黄绿色,无毛或近无毛,叶脉稍隆起。革质。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黏性。
尖叶番泻呈披针形或长卵形,略卷曲,叶端短尖或微突,叶基不对称,两面均有细短毛茸。
[鉴别]
(1)本品粉末淡绿色或黄绿色。晶纤维多,草酸钙方晶直径12~15μm。非腺毛单细胞,长100~350μm,直径12~25μm,壁厚,有疣状突起。草酸钙簇晶存在于叶肉薄壁细胞中,直径9~20μm。上下表皮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垂周壁平直;上下表皮均有气孔,主为平轴式,副卫细胞大
多为2个,也有3个。
(2)取本品粉末25mg,加水50ml和盐酸2ml,置水浴中加热15分钟,放冷,加乙醚40ml,振摇提取,分取醚层,通过无水硫酸钠层脱水,滤过,取滤液5ml,蒸干,放冷,加氨试液5ml,溶液显黄色或橙色,置水浴中加热2分钟后,变为紫红色。
(3)取本品粉末1g,加稀乙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离心,取上清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用石油醚(60~90C)振摇提取3次,每次15ml,弃去石油醚液,取水液蒸干,残渣加稀乙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番泻叶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 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乙酸乙酯-正丙醇-水(4:4:3)为展开剂,展开缸预平衡15分钟,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喷以20%硝酸溶液,在120℃加热约10分钟,放冷,再喷以5%氢氧化钾的稀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杂质不得过6% (通则2301)。
水分 不得过10.0%(通则0832第二法)。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5.0) (1→10)[注](35:65)混合溶液1000ml中,加入四庚基溴化铵2.45g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40nm;柱温为40℃。理论板数按番泻苷B峰计算应不低于65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番泻苷A对照品、番泻苷B对照品适量,减压干燥12小时,置棕色量瓶中,加0.1%碳酸氢钠溶液制成每1ml含番泻苷A 50μg、番泻苷B 0.1mg的混合溶液,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细粉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0.1%碳酸氢钠溶液5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15分钟(30~40℃),放冷,再称定重量,用0.1%碳酸氢钠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番泻苷A(C42H38O20)和番泻苷B(C42H38O20)的总量,不得少于1.1%。
[性味与归经]
甘、苦,寒。归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
泻热行滞,通便,利水。用于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
[用法与用量]
2~6g,后下,或开水泡服。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避光,置通风干燥处。
注:1mol/L醋酸-醋酸钠(pH5.0)缓冲液的制备取1mol/L醋酸钠溶液,用稀醋酸试液调制成pH为5.0的溶液,再稀释10倍,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