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酥

2024-12-13 14:15:51 内容管理员 6

别名

蟾蜍眉脂、蟾蜍眉酥、癞蛤蟆浆、蛤蟆酥、蛤蟆浆等。

概述

蟾酥为我国较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药效显著,在国内外市场负有盛名。本品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及黑眶蟾蜍(Bufo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干燥分泌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蟾蜍是中医临床应用较早的药物,在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即载有它的性味主治,唐、宋以后逐渐广泛应用。蟾酥原名"蟾蜍眉脂"(唐《药性本草》)。蟾酥一名始见于宋《本草衍义》:"眉间白汁,谓之蟾酥。以油草纸裹眉裂之,酥出纸上,入药用。"此后,蟾酥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取蟾酥不一,或以手捏眉棱,取白汁于油纸上及桑上;宿即自干白,安置竹筒内盛之,真者轻浮,入口味甜也。……或以蒜及胡椒等辣物纳口中则蟾身白汁出,以竹篦刮下,面和成块干之。"由此可见古人在蟾酥的采收和品质鉴定方面已积累了许多经验。

产地分布

中华大蟾蜍分布极广,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均有分布。黑眶蟾蜍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西、贵州、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台湾、海南。蟾酥为野生药材。主产于江苏启东、海门、泰兴;山东日照、莒南、莒县;安徽宿县、滁县;河北玉田、丰润、青龙;浙江萧山、慈溪;湖北汉川、天门。江苏启东有"蟾酥之乡"的誉名。

地方习用品:花背蟾蜍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新疆、甘肃、河北、山东、山西、陕西、青海。

形态特征1、中华大蟾蜍 形如蛙而较大,体长一般在10厘米以上。体粗壮;头宽大于长;吻端圆,吻棱显著;鼻孔近吻端,眼间距大于鼻间距;鼓膜明显,无锄骨齿,上下颌无齿,前肢长而粗壮,指趾略扁,指侧微有缘膜而无蹼;指长顺序为3、1、4、2;指关节下瘤多成对;掌突二;外侧者大。后肢粗壮而短,胫附关节前达肩部,左右跟部不相遇;趾侧有缘膜,蹼尚发达;内突形长而大,外突小而圆。皮肤极粗糙,头顶部较平滑,两侧有大而长的耳后腺,其余部分满布大小不等的圆形瘰疣,排列较规则的为头后瘰疣,斜行排列几与耳后腺平行;腹面皮肤不光滑,有小疣。体色变化较大,在生殖季节,雄性背面多为黑绿色;体侧有浅色的斑纹;雌性背面颜色较浅,瘰疣乳黄色,腹面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细花纹;雄性较小,侧三指有黑色婚垫。无声囊。

2、黑眶蟾蜍 外形与中华大蟾蜍相似,体长7-10厘米,雄性略小。头高,头部沿吻棱、眼眶上缘、鼓膜前缘及上下颌缘均有非常明显的黑色骨质棱或黑色线。头顶部显然下凹,皮肤与头骨紧密相连。前肢细长;末端色黑;后肢短,趾侧有缘膜,相连成半蹼;关节下瘤不明显;内突略小于外突。皮肤极粗糙,除头部外,其余布满大小不等的圆形疣粒,疣粒上有黑点或刺;头两侧有长椭圆形的耳后腺,近脊中线由头至臀部有两纵行排列较规则的大疣粒。体大的黑眶蟾蜍腹面满布小刺。一般为黄棕色略具棕红色斑纹;腹面色浅,在胸腹部具有不规则而较显著的灰色斑纹。

地方习用品:花背蟾蜍(Bufo raddei Strau),体长6-8厘米,头宽大于头长;雄性皮肤粗糙,头部、上眼睑及背面密布大小不等的疣粒;雌性背面疣粒较少,吻端头侧疣也很少。生活时雄性背面多呈橄榄黄色,有不规则的花斑,分散的灰色疣粒上有红点;雌性背面的浅绿色、酱色花斑明显,疣粒上也有红点;头后背正中常有浅绿色脊线;上颌缘及四肢有深棕色纹。

生态环境

蟾蜍除繁殖季节外,白天多隐蔽在阴暗湿润的地方,常居于石下、草丛或土穴内,尤以杂草丛生的地方最多。傍晚常见于田埂、河边、沟沿、道路上或房屋周围觅食。冬眠时多钻进水底的淤泥或烂草内,少见于砖缝或土穴中。繁殖季节在有草丛的安静河塘或浅水处。

生物学特性

蟾蜍的生长发育可分为胚胎发育、孵化、幼体生长、变态、性成熟等几个阶段。成体所产的卵平行排列在长条状的胶质卵带内,卵带缠绕在水草上。卵小,直径1.3-1.5毫米,动物极黑色。受精卵在受精后约3-4小时开始分裂,胚胎逐渐发育伸长。中华大蟾蜍约经15天,黑眶蟾蜍约经5天,胚胎孵化成为独立生活的蝌蚪。蝌蚪生长约1个月后即开始变态,尾部逐渐萎缩最后趋于消失,同时体侧长出成对的附肢。又经约2个月,蝌蚪变态为幼蟾,幼蟾能到陆地生活。幼蟾经过2-3年的生长,中华大蟾蜍长至7厘米左右,黑眶蟾蜍长至6厘米时,雄体出现婚垫,雌体卵巢内有成熟卵。成熟的蟾蜍每年春繁殖,繁殖时雌雄蟾蜍抱对,雄性蟾蜍用后足掀动沟底的泥水向外排精,雌性蟾蜍随着进行排卵,精子和卵细胞在体外相遇使卵受精。每只雌蟾蜍一年产卵2-5次,可产卵约5000个。

蟾蜍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喜食贝壳类、多足类、昆虫类及软体动物,如螺蛳、蜗牛、蜚蠊、蝗、螽斯、蟋蟀、叶蝉、蜂、蚁、蝽象、糠虾、蚓等。

冬季大批蟾蜍从田间移近水区。当气温降至10°C左右时,停止进食,潜入水底冬眠。第2年春天当气温回升到10℃以上时,陆续出蛰,随着气温不断上升,空气相对温度达90%左右时,开始繁殖。产卵孵化及幼体阶段均在水中完成。

生长习性

喜温暖、阴暗湿润环境。

生长周期

多年生动物。

采收加工

1、采收 蟾酥的采收期为每年的4-9月,高峰期为6-7月。采集蟾蜍浆液的工具有特制的金属钳、盛浆器皿、竹片、竹蒌等。特制的金属钳是采集浆液的主要工具,为铜制品、铝制品或镀锌的铁制品,禁用铁器。在夜晚捕捉蟾蜍时应准备灯具用以照明。捕捉蟾蜍的地点应选择田边、堤旁、河沿、屋后、沼泽、草丛等蟾蜍活动频繁的地方;在雨后或夜间捕捉;捕捉线路应选在蟾蜍活动多的地带,捕捉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边走边找,发现蟾蜍即上前捉住,也可利用扣网先将蟾蜍扣住,再捉拿。二是用黑光灯定点放在蟾蜍活动频繁的地方,通过诱虫引来蟾蜍,在灯周围进行捕捉。

蟾蜍捉住后用金属钳在耳后腺,边括边挤,有时也在较大的疣粒上进行括浆。刮浆方法有"捆捉刮浆法"和"三点加压刮浆法"两种,"捆捉刮浆法"是抓住蟾蜍的后腹部,用拇指压住背部,其余四指轻轻压住腹部,使耳后腺充满浆液,然后持钳进行夹挤。"三点加压刮浆法"是用拇指压住蟾蜍背中柱,食指压住头部,其余3指从侧面抵住腹部,待加压使耳后腺充满浆液时,进行括浆。刮浆后的蟾蜍切不可马上丢入水中,避免刮浆受伤的蟾蜍感染致死。刮浆前洗去蟾蜍体表的污迹,以防浆液杂质过多。

2、加工 加工工具主要有过滤筛、压浆球。过滤筛只能用铜丝筛(80或100目)或尼龙丝筛(60或80目),筛可固定在一个长方形的木架上。压浆球是用陶瓷或硬杂木做成的圆形球,直径8-10厘米,并装上10厘米长的木柄。另外还要准备刮浆的竹片和盛浆的器皿。加工时把过滤筛放在盛浆器皿上,倒上鲜浆,用压浆球在筛上往返碾压,使之滤过,若浆液浓度大,可加入15%清洁水拌匀,然后再过滤。自筛面刮出纯浆液放入圆形模具中,晒干即为"团酥"或"棋子酥",将纯浆涂在玻璃板或竹箬上晒干,取下即为"片酥"。

贮藏养护

蟾酥用内衬牛皮纸的塑料袋包装,或用牛皮纸分小块包装后置密封缸内。蟾酥有毒,按毒性药品管理规定由专人、专库保管。贮藏条件以温度低于15℃,相对湿度65-75%为宜。本品吸潮后,颜色变深,光泽变暗。偶见生霉。

储藏入库前应严格质量检查,剔除含淀粉的混淆品;定期检查,控制仓库温湿度,以防霉变。有条件的地方,用密封充氮降氧,加以养护。

形状规格

药材性状:

蟾酥呈扁圆形团块状或片状。棕褐色或红棕色。团块状者质坚,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角质状,微有光泽;片状者质脆,易碎,断面红棕色,半透明。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

规格标准:

蟾酥规格一般有团酥、片酥、棋子酥3种。

蟾酥商品规格标准

团酥 块酥、光东酥,扁圆形、团块状或饼状,直径4-8厘米,厚4毫米。片酥 片子酥、盘酥,圆形,浅盘状或长方形片状,厚约2毫米。棋子酥 杜酥,扁圆形,似象棋子状。

性味功能

性味功效:

蟾酥性温,味辛;有毒。归心经。具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等功效。用于痈疽疔疮,咽喉肿痛,中暑吐泻,腹痛神昏,手术麻醉等。蟾酥有毒,外用时研末调敷或掺入膏药内贴,不可入目。内服多入丸、散剂。

主要成分:

甾体类化合物,其中具药理活性的蟾毒内酯有华蟾毒精、华蟾毒它灵。另外还含有吲哚类化合物,如蟾蜍色胺,蟾蜍季胺、肾上腺素、胆甾醇、麦角姻醇和α-谷甾醇等。

主要药理作用:

蟾酥毒对蛙、麻醉犬有洋地黄样强心作用;蟾酥灵可引起麻醉兔的呼吸兴奋和血压上升;8%的蟾酥酒精提取物有表面麻醉作用;小鼠热板法提高痛阈;蟾酥甙元对大鼠横纹肌有兴奋作用;蟾酥煎剂对小鼠有镇咳作用;蟾酥对小鼠的半数致死剂量为41毫克/公斤。

真伪鉴别

收购中常见的混淆品有淀粉、米粉、豆粉、鸡蛋清、树脂、水胶、松香粉等。经验鉴别方法有,一看:淀粉类物质表面有粉粒状突起,片酥不透明,断面颗粒状。二闻:气味异常,如蛋腥气、松香气味等。三尝:无或微有麻辣感。四水泡:无乳白浆汁凸起,掺入的淀粉则散开,石子、矿物杂质下沉;水浸物振荡泡沫无或极少。五火烤:无泡状,油量大,浓烟臭或有扑鼻异味。

药典标准

本品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Schneider的干燥分泌物。多于夏、秋二季捕捉蟾蜍,洗净,挤取耳后腺和皮肤腺的白色浆液,加工,干燥。

[性状]本品呈扁圆形团块状或片状。棕褐色或红棕色。团块状者质坚,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角质状,微有光泽;片状者质脆,易碎,断面红棕色,半透明。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

[鉴别](1)本品断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

(2)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5ml,浸泡1小时,滤过,滤液加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固体少量,滴加硫酸数滴,即显蓝紫色。

(3)取本品粉末0.1g,加三氯甲烷5ml,浸泡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醋酐少量使溶解,滴加硫酸,初显蓝紫色,渐变为蓝绿色。

(4)取[含量测定]项下供试品溶液10ml,水浴蒸干,用甲醇2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蟾酥对照药材0.2g,加甲醇1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三氯甲烷-丙酮(4:3:3)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和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特征图谱]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同[含量测定]项。

参照物溶液的制备取蟾酥对照药材25mg,按[含量测定]项下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成对照药材参照物溶液;另取[含量测定)项下的对照品溶液,作为对照品参照物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参照物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供试品特征图谱中应呈现5个特征峰,并应与对照药材参照物色谱峰中的5个特征峰相对应,其中峰4应与华蟾酥毒基参照物峰的保留时间相一致。